CEC换班:中电集团、中电科技合并提速?
如何整合长城集团、南京熊猫等7家企业的重担落到了熊群力的身上。
10月10日上午,中组部和国资委联合在京召开调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以下简称CEC或中电集团)领导班子成员大会,中组部副部长王东明在会上宣布:熊群力任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CEC原总经理杨晓堂因年龄原因退休。
两个月前,因成功收编包括南京熊猫在内的南京6国企以及合并长城集团,63岁的杨晓堂显得分外瞩目(详见本报8月1日《CEC 600亿资产演变谱系》、8月4日《国企出资人清理电子巨头 CEC“四合一”方案详解》)。当时,外界纷纷猜测,杨将出任重新整合后的新CEC董事长。
而今,新CEC的重组刚刚开场,杨晓堂的退休多少让外界有些诧异。
“听说新的CEC党组对合并还是相当积极的。”10月18日,南京某企业负责人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该负责人所在的企业正是CEC之前收编的南京6国企之一,但他告诉记者,在CEC领导班子调整已近一周之后,他仍没有正式得到过有关此次调整以及下一步重组的任何消息。
熊群力任董事长
国资委显然对CEC的人事变动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据与会人士介绍,10月10日的调整中国电子领导班子成员大会由国资委副主任王勇亲自主持,中组部王东明副部长宣读调整决定,中组部干部五局周新建局长、国资委企业干部一局刘强副局长等也参加了会议。在此之前,CEC和长城集团总部处长以上干部及在京企业党政主要负责人也被要求参加会议。
此次调整之后,熊群力出任CEC董事长、党组书记,陈肇雄出任副董事长、总经理、党组副书记,佟保安任董事,苏振明、聂玉春、卢明、王绍祥四位任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杨军任副总经理。
记者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到:陈肇雄此前为长城集团董事长;佟保安、苏振明和聂玉春此前均为CEC的副总经理;卢明此前担任长城集团总经理,杨军为长城集团副总经理;而王绍祥此前则担任信息产业部特种电子装备局局长。
“去年就有传言称杨晓堂因为年龄原因要退休。”CEC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此次与杨晓堂同时因为年龄原因退休的还有CEC原副总经理柳学宏——按照有关规定,柳学宏今年11月到任职年龄界限。
令人关注的是,对于CEC和长城以及南京6国企来说,熊群力都是一个外来者。
记者调查发现,熊群力此前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简称CETC或中电科技)副总经理。在1998年之前,熊在原电子工业部工作。1998年3月电子工业部和邮电部合并为信息产业部之后,熊随之转到信息产业部工作。到2002年3月CETC成立时,熊被任命为CETC副总经理——CETC总经理由时任信息产业部副部长的吕新奎兼任。
“调熊群力过来可能主要是因为他在CETC的改革业绩不错吧。”CEC内部人士分析。国资委的内部资料显示,今年前5个月,CETC的利润总额为5.3亿元,经营、管理、财务三项费用支出为8.3亿元,而CEC这两项指标则分别为亏损5000万元和14.9亿元。
整合按部就班?
“重组的具体方案已经基本定下来了。”前述南京某国企负责人透露。
据他了解,CEC此前跟南京市国资委一直在谈判,双方基本确定了以净资产的方式进行换股。即以南京熊猫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华东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南京金宁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和南京科瑞达电子装备有限公司四家公司的净资产作价换取CEC的股权(2004年底,CEC曾以现金入股南京长江机器集团有限公司和南京电子管厂)。
“目前CEC同南京四家企业的净资产都已经审计完毕,换股的数量也已经差不多确定下来了。”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但重组方案最终确定之后,还要报南京市、江苏省有关部门和国资委批准才能正式实施。
目前,南京的四家企业仍然按照原有的经营思路在发展。“现在还没有什么变化,管理层也没有什么变动。”这位负责人对未来可能的变数心存担忧,“我们也在等待熊群力的新改革思路。”
按照杨晓堂之前的说法,CEC对南京4国企的整合将主要体现在新的CEC集团层面,按照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建立新的领导体制,集团下面的企业都是独立的法人,独立经营,股权变了,出资人变了,但是作为独立法人单位,生产经营一切都照旧。
“熊群力会不会带来新的整合思路目前还很难说。”该负责人担心,“整合过程可能要拉长。”
与对南京国企的重组牵扯地方利益不同,长城集团和CEC都是国资委直接管辖的企业,因此CEC同长城集团的合并则相对简单一些。
同CEC今年前5个月出现亏损不同,长城集团对于CEC来说显然是一块相当优质的资产。国资委的内部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长城集团实现利润总额3.7亿元,同比增长202%;销售收入也高达57.1亿元,同比增长36.2%。
“整合的难点有两个:一是政策上,国有资产缺少顺畅流转的制度;第二是如何解决重组中不同企业文化的融合。”对于如何整合长城集团及南京6国企,杨晓堂此前曾这样评价到。现在,这些问题都有待熊群力来解决。
事实上,除了对新加入成员企业的重组之外,CEC自身也一直在进行内部整合:为了进一步突出主业,CEC通过产权交易市场挂牌的方式完成了对中电通信科技有限公司(CECT)25%股权转让;与此同时,将旗下北京金信恒通科技以及中电智能卡有限责任公司的资产注入旗下上市公司中电广通(600764.SH)。
此外,CEC今年还审批了中电进出口东方公司等5户企业改制重组方案。同时还将勘察院列为第二批主辅分离企业,具体方案已报国资委。
显然,对于枝叶庞杂的CEC而言,这些深入具体的改革都还有待深入。
CEC、CETC合并老话重提?
熊群力的调任,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更是国资委对旗下电子巨头进行大规模清理的延续。
在CEC同长城集团和南京6家企业合并正式浮出水面之前,市场一度传言,CEC将同普天集团、CETC合并。之后,杨晓堂曾专门向外界否认了合并普天集团的说法。
“去年传过CEC同CETC的合并。”上述南京国企负责人分析,杨晓堂的澄清正好为CEC和CETC下一步的整合留足了空间。在他看来,熊群力被调任CEC,正好可以促成双方的合并。
类似的情况是,原CEC副总经理陈肇雄在被委任为长城集团董事长一年之后,CEC就正式合并了长城集团。
实际上,CETC同CEC最早就是“一家人”。了解内情的人士介绍,1988年,当时的电子工业部同机械工业部合并,在此基础上,电子工业部旗下的一部分企业合并为CEC,而其他的一部分企业,如南京熊猫等在此后则被下放到了地方。
在此合并过程中,电子工业部所属研究院(所)得以保留。在1998年电子工业部同邮电部合并为信息产业部的过程中,电子工业部下属的这些研究所也随之被转到信息产业部旗下。
2002年3月1日,由信息产业部直属的46家电子科研院所及26家全资或控股公司为基础组建的CETC正式成立。公司注册资本63.5亿元,总资产158亿元,拥有员工5.3万人。CETC是国务院批准的20家授权投资的机构之一,也是中国惟一以科研院所为主体组建的企业集团。“CETC的主体实际上就是当时电子工业部旗下的那些研究所。”
“CETC的资产质量要比CEC好。”上述南京国企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年CETC旗下的研究所争取到的研究项目相当多。
国资委的内部数据显示:CETC今年前5个月的利润总额为5.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9%,销售收入达到了75.7亿元,同比增长39.8%。同CETC成立之前相比,CETC近年来发展势头相当不错,在合并成立之前,CETC所有企业在2001年仅实现销售收入97亿元。
与此相对应的是,CEC在今年前5个月亏损5000万元,比去年同期下滑了1623.8%;销售收入为110.4亿元,同比也仅仅增长0.9%。
“CETC的研发实力也相当强,但是制造部分不如CEC。”南京国企负责人表示。
在研发方面,CETC拥有14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2个国家级与9个部级质量检测机构,在集成电路、软件技术等方面的研发实力亦相当强。
按照杨晓堂此前的说法,合并后的CEC将主要保留四大产业:集成电路与软件、通信、家电和计算机产业。
“CETC的研发实力正好可以作为补充。”该南京国企负责人分析,“但最终还要看国资委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