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 商业社会中的每一起收购,起主导作用的是用户和市场需求变化以及资本所带来的利益驱动,而不只是简单的个人情仇或是非恩怨。
“Huawei收购港湾”真相浮出水面
6月6日,港湾、Huawei、Siemens扑朔迷离的“三角”关系终于有了一个出乎意料的结局。
Huawei科技和港湾网络联合宣布,二者达成有关收购的意向性协定,并正式签定谅解备忘录,Huawei将收购港湾包括路由器、以太网交换机、光网络、综合接入设备在内的宽带产品线的全部资产、人员、业务以及相关的全部知识产权。
对于交易的金额,Huawei和港湾的新闻发言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表示,正式协议还未最后确定,不便对外透露。有熟悉内幕的人士称:价格为17亿元人民币。假若此消息准确,那么对比之前传出的Siemens曾希望以1.1亿美元收购港湾网络宽带产品线的价格来说,17亿元确实是一个不错的身价。
业务并购往往是发生在产品线互补的情况下,但让人看不懂的是,Huawei科技的产品线早已包括了路由器、以太网交换机、光网络、综合接入设备,其合资公司Huawei3Com和港湾网络的业务和市场定位更是基本重合。再加上由于Huawei科技和港湾网络千丝万缕的复杂关系,任正非和李一男传奇般的“恩怨情愁”,使得人们对这起充满戏剧张力的收购分外关注:港湾为什么要将自己的核心资产卖给Huawei?Huawei收购港湾的真正意图是是什么?这起收购将对业界产生什么影响?
港湾失去独立生存的能力
Huawei的新闻发言人傅军向记者表示,Huawei收购港湾的只是部分资产,港湾网络还将作为一家独立的公司依然存在。
但是港湾的业务主要就是八块,除了被Huawei收购的路由器、以太网交换机、光网络、综合接入设备外,只剩下下一代网络(NGN)产品、DSL以及网络安全和网管软件。由于中国政府和运营商对NGN仍处在实验阶段,所有的设备几乎没有销售收入。而DSL上,港湾从来就是小打小闹,没有做过主角;网络安全和网管软件,主要是和一些安全厂商进行合作的副业。
因此,港湾内部的一些员工认为,港湾已经成为空壳,失去独立生存的价值。李一男6月 6日给内部员工的一封电子邮件中说:“续存公司将保留售后服务队伍和相当数量的存货以满足客户扩容、并保留部分技术力量,负责网上问题的处理。”“Huawei也将外包相当部分的售后安装公司给续存公司,使得其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产品生命周期)有足够的能力履行对客户的责任。”这些都充分证实了这一看法。
“事实上,港湾高速增长的奇迹也就是在2001年到2003年,销售收入三连跳从2个亿到4.1亿再到10亿。”曾经在港湾工作过的一位Huawei员工告诉记者,“2004年就开始停滞不前,2005年逐步丧失独立生存的能力。”
几年前,李一男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个新兴的技术公司要独立生存至少要满足三个条件:有自己的技术和产品、有相应的市场能力、有财务上的保障。当时他认为港湾的技术和产品领先,市场能力比较强,财务上有国际基金大手笔保障,已度过生存期,所面临的是快速发展的问题。
那究竟是什么,使得一家技术领先且快速发展的公司在3年内,丧失去独立生存的能力呢?“我不相信男哥(李一男在港湾内部的称呼,编者注)会忍心卖掉我们引以为豪的血汗结晶,是华平和Huawei联手将港湾逼上绝路。”一位港湾的技术骨干在某 BBS论坛上发表感慨,“资本从头到脚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在早期,港湾能实现高速发展,就是得益于风险投资。2001年5月,华平和上海实业旗下的龙科创投分别向港湾注资1600万美元和300万美元;2002年5月,华平和龙科创投分别向港湾再次投资3700万美元和500万美元,同时,还为港湾提供了3500万美元银行贷款担保;后来,港湾又吸引到包括TVG投资、淡马锡控股和原股东的3700万美元注资。
但是,港湾高速扩张的过程也是创始人李一男对港湾网络话语权逐渐丧失的过程。截止到出卖核心资产给Huawei前,李一男仅持有股权的24%,员工持有股权的25%,其余的51%则牢牢地掌握在风险资本手中。
由于风投的目的是短期或中短期获利,一旦公司出现危机,风投就会赶紧处理股份,而缺乏共患难的意识。为了使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害,风投甚至出现干涉领导层决策的行为。“对于李一男来说,他事实上就是风投股权比例过大的一个受害者。”不只一位分析师这样认为。
那么,港湾究竟遭遇什么样的危机?“成也Huawei,败也Huawei。”一位在Huawei和港湾都工作过、现在已暂时赋闲在家的业内人士王先生称。港湾创始人李一男离开Huawei创业,在短短的两年内,就聚集一群来自Huawei的IP技术骨干力量,使得港湾迅速推出自有品牌产品,并迅速占领一定的市场份额。
这些追随者从Huawei来到港湾,一方面是当时企业网事业部在Huawei属于边缘业务,得不到重视,而港湾能提供初创公司所能提供的期权和研发尖端产品机会;另一方面是李一男在Huawei研发系统中拥有极高的个人魅力,也已经成为传奇人物:半个月升任主任工程师、半年升任中央研究部副总经理、两年被提拔为Huawei总工程师。他在27岁就成为Huawei最年轻的副总裁、内定接班人。
Huawei寻回“剥落”的优秀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