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Hong Kong联交所表示,应TOM集团要求,该公司股份暂停买卖,TOM集团正拟对其旗下Tom.com私有化。目前,TOM集团和Tom.com股票已经双双停牌。
Tom.com是TOM集团旗下子公司。昨天,记者从TOM集团证实了这一消息,TOM集团企业传讯部的负责人李小姐对记者表示:“TOM集团是昨天上午9时30分向Hong Kong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申请暂停TOM集团的证券买卖的, 目前他们正在等待发出一份有关可能建议将Tom.com有限公司私有化的公告。此外没有更多的信息可以披露。”
根据Hong Kong联交所网站的资料显示,TOM集团目前持有Tom.com65.73%的股份。昨天TOM集团及Tom.com停牌前的股价分别报收0.93港元及1.14港元。
上市公司私有化,俗称上市公司的“退市”,是资本市场一类特殊的并购操作,与其他并购操作的最大区别,就是它的目标是将被收购上市公司下市,由公众公司变为私人公司。Hong Kong股市所定义的私有化是指某些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或重要股东回购该公司所有流通股份,从而取消上市资格。
易凯资本有限公司总裁王冉告诉记者:“通常如果一个企业的母公司认为它的子公司市值被低估了的时候会采取退市这样的做法。”“退市后的公司将不必再受到上市公司的监管。”王冉说。
西南证券的港股分析师周兴政进一步对记者解释说:“私有化一般主要是大股东认为以现有的交易价格收购市场上的流通股比较合算,即通常如果大股东认为该公司的股价应到10元/股,而目前的价格可能为5元/股就再也上不去了,大股东就可以申请私有化。”
周兴政认为目前还不能说私有化会对Tom.com有什么影响,他说:“这也许是TOM集团希望Tom.com向着有利方向发展并整合旗下资产才做出的决定。以往也有过不少类似的案例。”
商报链接港股掀起私有化风潮私有化风潮从1997年开始在Hong Kong刮起,到现在每年均有3家以上的公司私有化。
2000年11月华润创业提出以23.9亿港元私有化五丰行,收购其公众持有的46%股权,开创了私有化先河。
2003年4月,中粮集团旗下的鹏利国际开创了10年借壳后,却不得不通过私有化保护国有资产流失的先河。当时中粮集团自筹7亿港元,另向银行借贷3亿港元私有化了鹏利国际。
2003年5月,嘉道理家族以部分股票作质押,从银行以年利率1.25%的低成本融资1.57亿港元,溢价100%向太平洋地毯其他股东收购余下43%的权益,开创了股权抵押融资私有化先例。
2003年5月,在Hong Kong创业板上市的上实医药突然停牌,随后上实控股宣布通过全资附属公司上实YKB向上实联合前五大股东购入上实联合非流通股份,合计占上实联合已发行股本的56.63%,总交易金额约为8.17亿港元,开创了私有化盈利新模式。
2004年12月,中石化动用38.48亿港元现金,以每股3.8港元的价格私有化其旗下北京燕化。私有化后北京燕化股价较大幅度溢价。
2006年2月,中石油完成了对其旗下吉林化工的私有化工作,合计收购4330万股A股吉林化工股票,自此吉林化工余股正式退市。中石油也完成了对其旗下三家上市子公司——吉林化工、锦州石化、辽河油田的流通股的全部私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