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诉讼。尽管本案的被告迄今尚未收到法庭传票,但一场针对跨国公司的“道德审判”,却几乎从原告递交诉讼申请之时起,就在媒体上轰轰烈烈地“开庭”了。而持续一个多月针对被告大加挞伐的新闻报道,则让中国IT业一直扰攘不堪的“耗材江湖”再起狂澜。残墨 风波再起2007年1月13日,广东消费者田原一口气将国际著名的打印设备制造商日本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及其在中国的两家分支机构——爱普生(中国)有限公司和福建爱普生实达电子有限公司,以及爱普生在广州当地的经销商广东沈外科技有限公司一起、推上了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被告席。让田原大为光火的,是他于一个礼拜以前购买的一台爱普生喷墨照片打印机。田原在使用这台打印机的过程中发现,当打印机提示“墨盒需要更换”时,更换下来的打印机墨盒内仍然残留着部分墨水。“换言之,被告生产的每个墨盒,只能使用其中的一部分,其余只能遗弃,该行为严重损害了原告的财产权”。在递交给法庭的民事起诉状中,田原这样写道。这本来是一起普普通通的民事诉讼案件:诉讼目的明确,而原告要求的全部赔偿金额也不足一万元,其中大部分属于田原购买墨盒和委托相关机构进行检测的实际支出。尽管到目前为止,法官仍然在对原告的诉讼资料进行审核研究,四位被告尚未收到法庭的传票,但几乎从诉讼开始的那一刻起,来自法庭外的声音,就成为了这个案件中的“主旋律”。在田原递交诉状之后的一个多月中,已经有几十家平面和网络媒体在针对此事的报道中,大肆抨击跨国公司对于中国消费者的“欺骗”,而其中的绝大部分的报道,却是在从未对被告方进行采访和核实的情况下完成的。其实,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这起案件中所涉及的残墨问题,在全球打印机市场中,早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诉讼 新瓶旧酒2001年,许多中国媒体发出报道,援引有关机构的测试,指出一些国际品牌喷墨打印机在提示“墨已用尽”的时候,墨盒内依然残留着大量的墨水,据此,有专家认为喷墨打印机厂商在“欺骗消费者”。在相关权威机构进行检测和澄清之后,“余墨残留是为了保护打印机本身和打印质量的一种设计要求”成为一种常识,为广大消费者所认知。犹如汽车的油箱指示针到达报警红线时,油箱内还有少量汽油一样,任何一种品牌的墨盒在完成其使用寿命之时,必须保留一部分余墨,从而确保打印机的安全和打印质量的稳定,这是一个全球喷墨打印机领域的常识。“每一个打印机墨盒在进行更换的时候,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墨水残留,尤其是三色一体的彩色墨盒”,一位打印机行业的专家指出:“其他厂商的墨盒都带有一次性的打印头,就是这盒墨用完了之后,打印头也可以随之抛弃,但是,爱普生采用的是微压电的非一次性打印头,也就是说这盒墨用完后,换一个墨盒,墨头依然要继续工作。”由于墨盒是一个全封闭的空间,一旦墨水全部用完,必然会吸进空气和灰尘,对于其他厂商来说,反正这个打印头是要抛弃的,所以危害并不大,但对于爱普生产品而言,打印头的损害将会导致打印机无法工作,从而给消费者带来很大的损失。从2001年开始,上述技术问题就曾经一再被媒体广泛报道,但是,事隔多年之后,眼前这个诉讼金额不足万元、所涉问题基本类似的官司却引起了如此强烈的媒体反应,其中的“弦外之音”,则颇为耐人寻味。博弈 呼唤理性近年来,尽管惠普、爱普生、佳能、利盟四大国际企业垄断全球喷墨打印机市场的基本格局并未改变,但是在打印机墨盒这样一个细分的市场上,这四大家之外的企业生产的兼容墨盒,开始在中国和全球市场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资料表明,在美国、欧洲和中国市场上,兼容墨盒的市场份额都已经超过了30%,而兼容墨盒的主要生产厂商,绝大部分来自中国大陆,他们最重要的生产基地,则是广东的珠海、深圳、中山等地。在激烈的竞争中,兼容厂商不断祭出“降价”法宝,挤压四大原装墨盒生产企业的市场空间,而以惠普和爱普生为代表的国际企业,则不断利用各种知识产权保护的手段,对兼容厂商的专利侵权进行“清算”。在日趋白热化的竞争中,制造媒体热点,引导舆论进行炒作,从而打击国际品牌在中国的美誉度,成为了一些中小本土兼容墨盒企业不断祭出的“杀手锏”。在2001年那场声势浩大的“残墨事件”中,一些站出来对国际企业进行抨击的专家,就曾经被媒体揭露出他们与国内兼容墨盒企业千丝万缕的利益关联。“充分而激烈的竞争,其实给消费者带来了很多好处”,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兼容墨盒企业的发展不仅给了消费者更多的选择,还在过去的几年中,迫使原装墨盒的价格下降了一半多,让中国消费者享受到了更多的实惠,一些大型本土兼容墨盒企业还借助市场发展的良好机遇,大力开发自己独有的知识产权技术,建设了长远的企业竞争力。但是,“‘小动作’频频,也给激烈竞争的墨盒市场带来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在加入WTO五年之久的今天,无论是企业、消费者还是媒体,似乎都应该用一种更加开放、更加健康和平等的心态,来看待发生在跨国企业与中国本土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冲突”,这位专家指出:“只有这样,才能建设真正具有竞争力的民族企业和民族品牌,打造真正具有吸引力和长远发展潜力的市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