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极具市场潜力的业务,Push E-mail业务在全球正在呈现出日益旺盛的生命力。中国运营商对于Push E-mail的发展也给予了相当的重视,继年初中国联通的“红莓”之后,ChinaMobile也于年中推出了“黑莓”业务。不过从目前来看,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两家的Push E-mail业务的发展还远没达到预期的要求。要想真正使其能为繁荣中国的电子商务、开拓企业化应用及方便用户等带来革命性的突破,运营商还需要几方面的努力。
市场培育期,降低体验门槛。
Push E-mail业务的发展有其偶然与必然的因素。偶然性体现在通信业每年都有大量的新技术新业务推出,Push E-mail业务则借助“9·11”事件异军突起,成为各国移动运营商普遍推崇的业务。必然性体现在它的“主动性”方面,能够“主动”地把传统的互联网业务与手机联系起来,大大提升了它的价值所在。但是与SMS的扩张效应相比,PushE-mail业务依然有它的局限所在,比如只是PC对手机的实现,必然使它在客户中的认知效应大打折扣。如果要提升认知效应,运营商在前期的市场培育期就要付出较大的努力,需要通过各种手段让用户充分感知Push E-mail业务的方便与快捷。在这些手段中,强势的品牌推广必不可少,而其中最有效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莫过于充分的业务体验。
中国的运营商对加强用户体验方面已经有了实质性突破,比如ChinaMobile前不久刚推出的用户可免费使用近一个月的数据业务的规定,让我们看到了运营商通过加强用户体验来促进新业务推广的诚意。在PushE-mail业务推广方面,大幅度地降低用户的体验门槛对于迅速提升用户的感知必将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目前有的运营商推出的所谓先交钱后体验的模式不适合新业务的迅速推广。
细分市场,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
从目前ChinaMobile和中国联通的市场定位取向来看,ChinaMobile侧重集团和高端用户,中国联通侧重较为低端的用户,当然也不否认彼此都在向对方阵营的渗透。但是,双方针对PushE-mail业务的市场定位都有待商榷。不管是定位高端还是低端,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的PushE-mail业务的使用范围。而实际上,PushE-mail业务并不仅仅适用于高端客户群体,大众群体同样有很强劲的业务需求,关键看使用资费和手机成本,以及用户自身的需要程度,未来随着Ipv4的日益推广,用户对Push E-mail业务的诉求将会进一步加强。但不可否认的是,运营商在初期的市场推广中还是应该根据用户的需要对用户群进行适当的细分,以提供针对性强和更为个性化的服务,而不是简单的区分高端与低端的问题。
业务捆绑,重点突出Push E-mail业务的价值。
由于Push E-mail业务资费门槛较高,尤其是目前垃圾邮件的泛滥,用户在不愿意为大量垃圾邮件买单的情况下,Push E-mail业务的推广就必然会受到影响。这种情况下,业务捆绑将是Push E-mail业务未来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强硬的捆绑服务不仅有助于降低用户使用门槛,降低使用费用,便于用户体验,还可以拉动其他业务的增长,如话音和手机广告。此外,运营商也可借助第三方降低业务资费门槛,具体做法是借助目前正在日愈兴起的手机广告,用户只要愿意接听多少分钟的手机广告,就可以免费发一条邮件,通过这种方式达到推广Push E-mail业务的目的。
有专家指出,Push E-mail业务在中国的发展必然要经过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重在推特色,第二阶段重在推融合,也即通过与其他业务的融合,达到方便用户使用的目的。作为未来3G的主要业务之一,Push E-mail业务要想更好地发展起来,只有与更多的业务捆绑起来,才能有更好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