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楼主
3G牌照对国内企业生死攸关 国标救得了谁?
网友【老编】 2006-12-02 20:30:33 分享在【时代发展的印记】版块    954    1    1
[通信世界网特供]看了许多专家加入3G争论,觉得很有意义,也想作为一个业内人士谈谈一些事实和观点。

一、关于3G运营商数量的争议

数名业内人士都争论印度是否有3G运营商。印度有7个运营商采用CDMA20001X(简称CDMA 1X),这种技术在国际电联和许多电信组织被统计在3G中,虽然达不到3G的数据速率,但因为向3G升级很容易,有的称之为准3G,有的干脆称作3G,事实上在清华大学召开的3G研讨会上,出席的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官员也将CDMA20001X称作3G。

对于CDMA2000什么算作3G国际上目前有争论。最先CDMA2000的3G技术是指CDMA2000 3X,是采用把1X的3个载波捆绑实现3G标准的2M速率,但后来在CDMA2000技术推进中,制造商开发出一个载波也可以实现2M速率,这样不用新的频段直接在1X上升级就可以实现,可以说出乎意料之外,就是CDMA20001X EV-DO和EV-DV技术,其中EV-DO技术已经在韩国SKT、KTF、美国VERIZON等商用。由于不用申请新的载波,直接在原来1X上花20%-30%的成本就可以升级,所以有的就称作3G。这种争论实际是国际上争论的一个缩影。

再如CDMA2000 1X EV-DO技术,这只在韩国被认为是2.75G,而多数国家包括中国在内被列入3G,因为它完全符合国际电联对3G业务特征的定义,只是不用再申请新的频率。韩国称之为2.75G,是因为现有CDMA运营商借此不用再申请新的3G许可牌照就可以运营,实际上是技术在与市场互动中的产物。

二、关于李进良教授3G观点的质疑

李进良教授近些年一直不遗余力希望政府把3G标准统一到TD-SCDMA标准上,这次撰文加入这场争论,也引起了广泛关注。李进良教授文章中并没有对胡鞍钢教授有关TD-SCDMA观点进行辩驳,而是提出自己的观点,但李教授的文章中可能存在更多争议之处。

记得李教授曾经撰文写道,应当在1000万的WCDMA网络商用后,中国再考虑上3G,但目前NTT DoCoMo的WCDMA用户已经达到近千万,李教授仍然要求延迟3G,几乎完全代表某个厂商的意见,说白了仍是希望等TD-SCDMA成熟。但应该看到,技术在试验室发展是很难赶上人家在市场上发展的。国外制造商并不会站在那里等待你的技术成熟,过去TD-SCDMA开发的是144K速率的TSM版本,结果还没有成熟,人家38KK速率的WCDMA已经成熟,只好放弃,现在开发的是LCR版本,但人家的开发力量已经大都转向2M速率的HSDPA技术,这样将来TD-SCDMA运营商布置完设备,就会同样面临升级压力。

3G技术已经成熟,信息产业部领导在不同场合都表明了这一点,多个业内权威技术专家最近向国务院领导写的报告中也指出这一点。信息产业部组织3G场外测试的结论是:WCDMA和CDMA2000已基本成熟,TD-SCDMA正在成熟中。国外已经有50多个CDMA2000 1X EV-DO商用网和70个WCDMA商用网络已经投入上运营,李教授称“3G技术成熟从何谈起”,显然有些以偏概全。

李教授的文章中还称“CDMA2000和WCDMA频谱效率并不先进,又不适应因特网非对称传输的要求”。实事求是地说,这并不符合技术事实。CDMA2000 1X EV-DO目前实现频谱效率实际是TD-SCDMA的3倍,TD-SCDMA为1.28的单载波实现384K,而CDMA2000 1X EV-DO是对称1.25载波实现2M速率,而R5版本WCDMA实际上也采用非对称传输方式。李教授把“欧美的3G商用才一再推迟”的原因归结为无线局域网的冲击更是匪夷所思。众所周知,欧洲3G发展初期不理想其实主要来自3G牌照拍卖的高昂费用,另外一个原因是欧洲运营商盲目对外扩张和高价收购互联网企业导致财务困境,使其不得不压缩和延迟3G投资。

“无线市话会取代固定电话并分流蜂窝移动电话用户是无可抗拒的潮流”的论点恐怕在电信业中没几个人敢认可,无线市话的生存空间主要在于移动电话的价格,只要移动电话价格降下来,是很难生存的,这种投资是比较畸形的,明显只是固话运营商不能发展3G的一种权宜之计,更谈不上分流替代蜂窝移动通信,比如移动电话去年话务量上涨60%,而据调查小灵通去年转向蜂窝移动的用户接近1000万。这种不鼓励采用新技术而要采用落后的技术论点很难让人信服,而且从PHS、GSM升级的成本远远大于3G不同版本的升级成本。至于联通刚建IS-95 CDMA网不到两年又去升级为1x网的原因,其实是政策计划引导缺位的深层次原因,并非技术发展原因。

日本在启动3G比较早,虽然NTT DoCoMo遇到一些困难,但被李教授说成失败恐怕太牵强。实际上由于日本3G运营启动的早,使得日本3G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明显高于2G时代,其3G终端占据一半以上市场份额,终端和系统设备已其他多个国家应用。即使NTT DoCoMo总体上也是得到好处的。NTT DoCoMo在前2年新增用户量被运营CDMA2000 的KDDI赶超,市场份额不断下降,直到WCDMA运营起色后,新增用户量才重新赶超KDDI,如果启动更晚,恐怕NTT DOCOMO会更加被动。

李教授把韩国采用CDMA技术完全当成一个反面例子也有些言之所过激。韩国采用CDMA技术是个双刃剑,虽然高通盘剥不少,但也应看到,韩国CDMA终端占了美国市场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每年出口到美国的CDMA设备超过60亿美元,Samsung 和LG也因此才能在短期内从名不见传迅速成长为全球第三和第四的手机制造商,如果韩国一味等待自己的标准开发出来,恐怕今天还没影。

李教授认为:在自我技术不成熟的背景下,中国的移动制造业却是丢失了第一代,错过了第二代。这个观点诚然不错,但我们不应仅以设备制造业而应以整个电信产业的发展来判断。试想如果我们不是采取开放心态,很多人到现在都很难用得上手机。80年代,邮电部也曾有激烈争论,一方主张采用国外的程控交换机技术,另一方面主张采取纵横制交换机技术,理由是人家拆装后设备价格便宜而且国内制造商开发比较容易,但当时吴基传部长坚持开放引进,虽然程控交换机开始卖得很昂贵,但这种巨大经济利益也刺激中国生产的设备上迅速投入开发并成长壮大,更重要的是这种开放才使我们有了今天的电话规模。李教授把Nokia、Motorola 、Ericsson完全看成中国二代市场造就,我认为也有些夸张。查询这几家公司的销售收入发现,这几家来自中国市场的收入比例虽然一直在上升,但迄今都占其总收入约10%, 大部分的收入仍来自全球其他市场中。国内目前移动用户为3亿,总的网络设备投资大约在400-500亿美元,而Motorola 2004年收入就是356亿美元。应该面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在开放环境中培养国内设备制造商,当然可借助合理的招标政策支持。

标准斗争实际是一种专利斗争。而国内制造商的优势并不在于专利,在于成本优势、服务支持能力、产品模仿能力以及对国内标准的深刻理解,应该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即使拥有专利数量最多的Huawei,也不及Ericsson专利数量的1/10,而IBM的专利数量连续9年全球排名第一,遥遥领先任何厂商,但联想能够购并IBM的PC,决不是技术优势,而是比较优势竞争和合作的结果。李教授对国内交DVD专利费痛之又痛,爱国之心情诚然令人钦佩。但换个角度理性看,这也未必全是坏事。日本目前是最大的专利申请国(每年40万件),美国第二每年20万件。日本1955年到1970年,花了60亿美元费用买了美国的专利技术,据统计美国开发这些技术的成本高达2000亿美元。日本在1993年就成为世界上第二大专利出口国,但直到2003年专利贸易还是逆差,每年花费购买专利费用高达150亿美元。据美国1985年统计,美国每年专利技术最后只有10%的投入实施,44%被国外买走,其中1/3被日本买走。其实,知识产权需要依赖强大的基础研究能力,目前是中国的薄弱之处,把知识产权转变市场优势更非常复杂。60年代中,日本大厂商主要分为两派,一派是Sony以技术开发闻名,而松下以模仿技术和强化服务著称,松下总裁曾称Sony就是自己最好的研究所。但Sony发展历程中其实也广泛吸收其他国家技术。Sony拳头产品WALKMAN是世界单一型号单一品牌销量最多的电子产品,实际是购买美国的技术,Sony的另一关键产品彩电实际来自欧洲的技术,买过来进行创新得以大规模商用。日本大企业现在采用的专利策略之一竟然是把自己不应用的专利技术再卖给美国一流企业或者国内小企业。可见,在技术上保持开放的心态,是真正谋求技术经济利益的基础。

日本几乎是全球最大对外援助国,也曾利用此向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推销其2G的PDC技术,但最终只在泰国发展少量用户,这说明知识产权战略非常复杂,很难想象目前我们的3G标准真正有筹码走出国门赚钱。应本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G不像2G的卖方市场,美国第五大移动运营商用的数字集群技术获得很大市场,日本采用PDC时市场也相当封闭,而3G无论制造还是运营环节都具有空前开放性。我个人感觉,像联想收购IBM、华立收购飞利浦CDMA芯片技术、威盛收购CYRIX也许是获取知识产权的一种更快捷更好的方式,不应过多采取计划手段。应该鼓励国内厂商把国外的技术引进来,进行二次技术开发,充分发挥自己的成本、创新、资源等优势,谋求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再看看中国DVD企业的专利费之痛,我们应该需要思考更深层次的原因。首先中国也曾制定有类似的中国生产的标准,为什么人家不认?为什么产品出不了口?为什么Sony、飞利浦等6C联盟定的标准就被国际上广泛采用?我们选择自己的DVD标准却出不了口,采用人家的标准技术要交专利费用但可以出口,这是一个矛盾。实际上,应该看到,在标准竞争中真正主体是国家背后的强大跨国企业。他们比政府官员更懂得如何开展标准战略。一流的企业卖技术,二流的企业卖产品,超一流的企业卖标准,这的确没错,但关键是你是否是超一流的企业。强大的跨国企业是参与技术和国际产业资源竞争真正实力,这种企业决不是在政府庇护翅膀下打造的,而是市场中打拼出来的。只有打造中国的一流跨国制造企业,才有可能在标准领域真正竞争。

如果说中国发放3G牌照对国外厂商而言是锦上添花,但对国内企业可能是生存攸关。从国际上看,移动设备制造市场的集中度很高,发达国家移动设备商基本上一个国家只有1、2家,我认为Huawei、ZTE这样的公司应该得到首先得到支持,而早日发放3G牌照更符合他们的利益,即使不增加新的移动牌照,也应该鼓励移动运营商采取新的技术发展增量用户,而非坚持采用落后技术来迎合个别厂商的利益需要,至少在国内设备商竞争压力下,3G设备可降到比2G更低。正是因为不要错过第三代,我觉得管制的有形之手应该放在正确位置上。目前不发放3G牌照,给国内制造业带来的伤害实际上远大于国外设备制造商。国外设备商90%收入来自中国以外的市场,并已拿到大批商用合同,形成资金循环和技术开发滚动的优势,而国内厂商对国内市场的依赖严重,品牌、资金在国际竞争中居于弱势,研发力量被迫分散,如果不首先依托国内市场作为基础,更难以与国外制造商长期较量,从目前HSDPA技术研发进展比较就可以看出国内制造商的压力。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在现有大量2G移动网络扩容中,国外制造商已经纷纷把一些3G功能部件预置在网络中,正逐渐确立起向3G演进的优势,将可能使国内设备制造商再次陷入被动。

中国的人均GDP的确远低于欧美日韩,但我认为GDP与3G可能没有多少必然联系。最近越南刚刚与和黄签订协议投资6亿美元发展3G,马来西亚、泰国也在发展3G.。可见3G可能更多会是一种投资结构的调整。就像彩色电视机已经出现,我们不必要再大规模推广黑白电视机。毕竟3G具有比2G更好的技术经济性,新技术的使用对国家经济带来更多好处。假如发展1亿增量用户,用3G发展的成本如果并不高于2G,我们为什么不用更先进的3G。在西方国家移动市场如此饱和的情况下都积极引入3G这种新技术,我们在有大量新增用户的情况下为何不积极引入。

在3G上,我们应当不能跟着感觉走,应当视野放宽些,心态开放些,行动积极些,才能真正谋求3G实在利益。就像愚公移山精神可能让我们钦佩和赞美,但我们未必要这样做,否则子子孙孙世代挖山,如何脱贫致富?!
meiguo.com 发布人签名/座右铭这家伙浪费了“黄金广告位”,啥也没签!
大家都在看
回复/评论列表
默认   热门   正序   倒序
meiguo.com 创始人

emotion

1   2006-12-02 20:30:33  回复

回复/评论:3G牌照对国内企业生死攸关 国标救得了谁?

暂无用户组 升级
退出
等级:0级
美果:
美过

美国动态 美果转盘 美果商店

Your IP: 3.239.119.159, 2024-03-29 07:21:56

Processed in 0.4224 second(s)

头像

用户名:

粉丝数:

签名:

资料 关注 好友 消息
已有0次打赏
(1) 分享
分享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