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网抑云’了吗?”
这个梗,估计不少人都了解并调侃过。自从这个梗出现后,网络上多了不少“动不动就抑郁”的年轻人。
虽然大家可能只把这当作泄压的方式之一,但仔细想想,抑郁,实际上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当它被过度调侃与消费,很容易将鼓起勇气发声的真正抑郁的人所淹没。
生活中,不少抑郁症患者就因旁人的不理解而深陷泥沼,无法自拔,最后选择以结束生命的方式获得解脱。
一、抑郁症故事:有人沉没,有人得救
< 01 >
小涛的妈妈,因为长期被糖尿病等疾病困扰,引起了抑郁症,但她从来没将不开心的一面表露出来。
当她第一次割腕后,幸好小涛及时发现,将妈妈从生命边缘救了回来。小涛不知道妈妈怎么了,“有什么大事,为什么想不开?”妈妈的表情十分淡漠,默不作声。
后来,妈妈经常做什么都觉得“没意思”,煮饭等家务也搁在一边,但由于小涛和家人都对这个病没什么了解,反而责怪妈妈矫情,经常在家什么都不做,妈妈听后还是沉默。
突然有一天,小涛收到邻居的电话:“快!你妈跳楼了!”虽然送院抢救,但妈妈还是永远地离开了。直到最后,小涛都不明白,妈妈为什么要自杀。
< 02 >
孙先生,患抑郁症10年了,他说“当时像是被床吸住浑身不能动弹,想做什么都不行。”还在高三的他,将自己的抑郁情绪告诉了父母,父母却以为他是为了逃避高考而装病。还好孙先生求生欲强,没有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而是积极寻求治疗,最终在医生的帮助下,家人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一起帮他熬了过来。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好的、坏的结果都有。由于人们对该病缺乏了解,觉得矫情、抗压能力差的人才会得这种病。可事实上,这种想法是错的。抑郁症不仅仅是不开心这么简单。
二、抑郁症,不仅仅是不开心
近年来,抑郁症已成为仅次于癌症的第二大杀手,全球约有3.4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所以我们一定要引起重视。
图源:世界卫生组织
那么抑郁症到底是什么?简单来说,是心理疾病的一种,以明显的、长时间的心情低落为主要特征。
发病后,大部分患者会出现焦虑、压抑、悲伤、沮丧或易发脾气等负面情绪;部分患者还出现兴趣减退或丧失、精力和食欲下降、失眠、注意力下降等表现;严重的会感到无助、绝望,甚至想自杀。
而受情绪影响,不少患者还会出现胸闷、心慌、心悸、胃肠不适、便秘等躯体症状。
抑郁症患者可能常常有4句话挂在嘴边,但是极容易被身边的人所忽略。
“没意思”
抑郁的人总觉得心里是空的,不知要做什么,也觉得做什么都没意思,无聊可以说是他们的常态,但是他们也不愿意改变,不愿和人交流。
“烦死了”
抑郁症人群调节情绪的能力较差,即便遇到一件很小的事,也可能让他们感到烦躁,甚至因此崩溃。
“都是我的错”
抑郁症患者一般喜欢独处,很难融入群体,也不喜欢别人参与自己的生活,不仅因为怕麻烦别人,也怕别人因某事指责自己,一遇到事情,就觉得都是自己的错。
资料图
“我太没用了”
这类人群对自己没什么信心,觉得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意义,所以老是会冒出“我太没用了”这句话。
所以,如果你发现身边的人有上述的表现,要警惕其是不是患有抑郁症,及时带其就医,给予帮助,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尤其是一些人群,发生抑郁的几率比一般人要高出许多,要格外留意。
三、容易被忽视的“抑郁人群”
1、青少年
根据2018年北医儿童发展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现状还是比较令人堪忧的。
这当中,父母有一定的责任,因为青少年社会经验不足,在面临学业压力等问题时,无法很好排解,可能会出现抑郁,但其在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抑郁情绪时,往往会被父母一句“小小年纪抑郁啥,是不是装的”打回去,这可能将孩子推向更加绝望的深渊。
2、孕产妇
孕妇在怀孕与生产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抑郁,一是因为体内激素水平发生改变,影响到了情绪;二是因为现实和心理落差可能比较大,本以为孕育孩子很美好,但是带孩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很多,且事业受停滞,有的丈夫可能也不关怀,就容易出现抑郁。
3、老年人
年纪大了,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会逐渐衰退,很多躯体疾病困扰,加上一些独居老人,因为缺乏陪伴和晚辈们的关心照顾,没有途径去排解苦闷孤独的心情,所以也很容易出现抑郁症。
四、如何帮助抑郁患者走出围城?
1、加强对疾病的认识
想要解决这种疾病,至少你要先了解它,抑郁症的本质是疾病,而不是性格问题,也不是所谓的“矫情”,并不能通过劝说就可以解决,而需要正规的治疗。所以,出现抑郁症,及时就医很关键。
2、帮助患者得到诊断和治疗
治疗抑郁症,药物治疗是主要方法,但药的种类有很多,包括SSRIs、SNRIs、NaSSA、NDRIs等,具体使用哪种还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而定。服药同时,千万别忽视心理治疗,两方面搭配好,才可起到1+1>2的效果。
3、倾听、理解、陪伴
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对于抑郁症患者,应该多些倾听他们的想法和了解他们的情绪,多给他们包容的空间,或者进行户外活动,转移视线,打开心扉。
对于易被忽略的抑郁人群,我们要格外关注,例如,父母学会平等尊重地和孩子交流;丈夫多给予孕产妇鼓励、安慰和行动上的支持;对于老年人,重要的就是陪伴,最简单还是那句老话,“常回家看看”。
抑郁症,是非常严肃的事,我们不应假装抑郁来哗众取宠,更不要消费抑郁群体,这有可能成为压倒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如果你身边有确诊抑郁症或疑似抑郁症的患者,那么从现在开始,给他们多一点理解和包容,帮助他们一起战胜抑郁!
参考资料:
[1]《别问,再问就是“抑郁症”了》.清南师兄.2021-01-17
[2]《抑郁倾向人群的性格特点都有什么?(附抑郁测量表)》.人卫健康.2020-11-04
[3]《坏情绪不代表抑郁症!抑郁有十个常见表现》.生命时报.2019-02-13
出处: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