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球奖歧视亚裔?奥斯卡更公正?
网友【观影追剧】 2021-03-17 08:54:18 分享在【美国信息交流】版块    1    3

《米纳里》如预期的那样,出现在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等重要奖项的提名名单里,但未见于最佳国际影片的提名名单。奥斯卡通常会让电影相对自由地竞争,相比之下,金球奖则以爱给影片分类和归类而著称——半个月前,它将最佳外语片颁给了这部聚焦美国韩裔移民家庭故事的电影,令它错失角逐最佳影片的机会,引发许多从业者和观察家的强烈批评,他们指控金球奖存在种族歧视。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米纳里》(2020)剧照。

那么,《米纳里》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为什么关于它如何分类,会牵动许多人的敏感神经?

夫妻矛盾≠美韩文化矛盾:只不过是发生了最寻常的夫妻冲突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米纳里》(2020)剧照。

乍一看,《米纳里》很韩国。主要角色都长着一张韩国脸,大部分时间说着韩语。夫妻俩在20世纪70年代从韩国移民到美国加州,十年后在丈夫的主导下又举家迁往阿肯色州,那个一度被称为“机会之地”的地方。

剧情正是从此展开。丈夫雅各布不甘在加州做机械式的重复工作,渴望抓住机会成功一次,白手起家实现美国梦:买一块地种韩国菜,卖给人数剧增的韩裔移民。而妻子莫妮卡则对新家不满,她只希望全家人安稳度日,尤其是七岁的幼子有心脏病,需要住在医疗设施方便的加州,而不是荒凉的阿肯色州农场。

尽管《米纳里》总体上是一曲情感温柔、充满生活化细节的田园之歌,但观众也能感觉到上述矛盾横亘于这对夫妻间,暗涌,加剧。有的解读认为,莫妮卡将家庭、特别是儿子视为人生头等大事,体现了一种重视家庭的东亚传统文化,这和一心实现美国梦、为了个人成功宁愿放弃妻儿的雅各布格格不入,后者代表的是一种美国精神。其实这样的理解既不甚了解东亚文化,也不甚了解美国文化,是一厢情愿的误读。

只要深入一些观察,不难发现这对夫妻的价值观冲突总体上无关乎文化、种族、宗教。《亚裔美国的创生》提道,“在冷战期间,那些实现了‘美国梦’的亚裔美国人被称为‘模范少数族裔’。”这或许是雅各布如此渴望成功的心理驱动力。但痛骂“韩国人真是永远都不能信任”,并不等于雅各布自己已经完成了内在的美国化。他长期履行给自家人寄钱的长子义务,惩戒儿子时会拿木棍家法伺候,且声称“美国人爱信些鬼东西,我们韩国人有脑子”,可见尚未完全在精神上皈依美国文化。他的雄心壮志未必是美国价值观所赋予,倒很可能是出于某种中年危机,目睹那些公鸡仔因为“无用”被人道毁灭,因而加深对成功的偏执渴望,对一生一事无成的焦虑和恐惧。《北京人在纽约》的著名台词“美国只相信一件事情,成功或是失败”,或许只是局外人对美国的粗浅理解;《三国演义》里所谓“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不几与草木同腐乎”,何尝不是异曲同工。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1993)剧照。

反过来,莫妮卡家庭优先的价值观也非东亚特色。美剧《小谢尔顿》有类似剧情:谢尔顿的父亲乔治得到了一个在大学当教练的工作机会,待遇优厚,但那所大学在别的州。乔治本希望藉此改善生活条件,同时让事业上升一个台阶,但妻子玛丽则无法接受,她认为如果真为孩子们着想,就不应该离开得州。矛盾一度相当尖锐,最终乔治放弃了机会,因为他内心也认为家庭和孩子比事业更重要。“在关心国家、社会、他人之前,先要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家人。”正如林达在《美国公民教育第一课》里曾提及的,美国公民的基本条件就是重视家庭价值。

所以,雅各布并未真正脱韩入美,莫妮卡也不是纯粹的韩式脑回路。他们都是那种试图保留一些自己民族文化的烙印,又努力接受新国家的文化同化的移民。不必因为《米纳里》故事的移民背景,就刻意将他们的矛盾上升到美韩(或美亚)两种文化的矛盾。事实上,它就只是普世的、无法避免的夫妻矛盾而已:一对曾经共唱情歌的爱侣,却在婚后的岁月里志趣各异,分歧日增。

“真的外婆” ≠ 白人外婆:族群刻板印象终将被抛弃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米纳里》(2020)剧照。

外婆纯子和外孙大卫在片中更抢眼。风趣的互动贯穿了这对角色从生疏到亲密的关系变化,也展示了两种不同文化在移民家庭里的激烈碰撞。

大卫生于加州。尽管莫妮卡声称大卫不是“美国孩子”,而是“韩国孩子”,但观众很清楚,二代移民大卫是美国化的,对韩国则只有粗浅的印象。1968年1月30日,美国《移民与国籍法》生效,此后移民到美国的韩国人剧增。1970年,美国有6.9万名韩裔,1980年升至35.5万名,1990年已达79.9万名。然而韩裔与美国其他族裔未能恰当融合,再加上韩民族本身民族性等因素,美国社会对韩裔移民出现过仇视情绪。1992年加州洛杉矶暴动中,这种反韩裔情绪达到了高峰。

所以当上世纪80年代纯子从韩国空降至女儿在美国的家时,加州男孩大卫对这位外婆的排斥未必没有受到社会潜在情绪的影响。用他的话来说,外婆“一股韩国味”。这童言无忌的直率表达当然可以实指纯子身上那些韩国食物(辣椒粉、鳀鱼)的强烈气味,但也很容易联想到更广义的方面。

那么,什么是那时美国人印象中的“韩国味”呢?看看纯子的言行便知大概。她不识字,穿男式裤衩,爱玩花牌且边玩边飙脏话,看比赛时会“哎一古、哎一古”(아이구,感叹词,类似汉语的“哎呀”)喊个不停。她粗俗、直接、没有边界感,会朝外孙泼水,或者开玩笑地踹他一脚。她不懂美国的生活之道,不会烤饼干,不认识风行一时的饮料“激浪”,不知道在公共场合说“快看那个大胖子”是不礼貌的。

大卫对纯子给出负评“她不像个真的外婆(She isn’t like a real grandma)”,纯子却因耳误,欣然自喜地回答“你喜欢外婆?谢谢你!(You like grandma? Thank you!)”编剧略施小计,用文字游戏设下一段美丽的误会,却也反映出大卫的真实心理,即纯子不像个真的外婆——主要是不像个美国外婆。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小谢尔顿》第一季(2017)剧照。

美国外婆的形象在大卫心里,很可能是约等于白人外婆的。即使包含了少数族裔外婆,她们的言行至少也要符合美国主流文化。有趣的是,《小谢尔顿》里谢尔顿的外婆,一个在民风和阿肯色州同样传统、保守的得州生活了几十年的白人女性,反倒和纯子有某些相似之处:狡黠、好赌、不屑于女儿的基督教信仰,是所在社区中的另类。谢尔顿的外婆是该剧极为鲜活的角色之一,她打破了人们对所谓美国外婆、白人外婆那种毫无想象力的期待。也只有当这些刻板印象被真正抛弃时,类似纯子的新移民才能更平滑地融入美国社会。

国际电影 ≠ 外语电影:语言歧视或非歧视的复杂纠葛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米纳里》(2020)剧照。

雅各布和莫妮卡的矛盾不是根植于文化、种族的鸿沟,纯子看似韩味十足的言行也并非不能被美国文化所容纳。正如身兼导演与编剧的李·以萨克·郑所说,《米纳里》之所以吸引人,在于它能唤起所有观众的感同身受,而与美国或韩国的文化身份无关。片中的确出现了白人小孩针对大卫姐弟的歧视性言论,例如说大卫的脸很平,或者问韩语的发音是否类似“Chinga-chinga-chon chama-chama-choo”。但这些都属于因为不了解犯下的过错,白人小孩并未排挤或霸凌大卫姐弟,而是主动和他们做朋友。成人世界也一样:在保守的阿肯色州乡下,雅各布和家人没有因为种族身份遇到恶意的对待,反倒被韩裔客户狠狠坑了一次。

有的批评家认为这美化了现实,其实按郑的解释,这些剧情是描述性的,毕竟该片主旨不是批判种族矛盾。但在戏外,《米纳里》的遭遇却和种族歧视牵扯颇深。这部美国公司出品、导演与大多数主演都是美国人、发生在美国的、关于美国公民的电影,被划分在金球奖“最佳外语片”而无法进入“最佳(剧情类或喜剧/音乐类)电影”单元一决高下。尽管金球奖自有其规则,比如一部电影必须至少有50%英语对白才能入围最佳影片,但追溯先例,《无耻混蛋》和《通天塔》没有达到50%的门槛也曾被提名为最佳影片。因此,韩语过半的《米纳里》的遭遇引发了人们——特别是亚裔电影人——关于种族主义、关于亚裔歧视的强烈谴责。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亚裔美国的创生:一部历史》,[美]李漪莲 著,伍斌 译,中信出版集团,2019年7月。

《亚裔美国的创生:一部历史》的作者李漪莲曾指出,亚裔美国人在美国的生活中仍未实现完全平等。“一些亚裔美国人群体被贴上‘优等的亚洲人’(good Asians)的标签(如‘模范少数族裔’、‘名誉上的白人’、文化中间人、忠诚的公民),而另一些人则被贴上‘劣质亚洲人’(bad Asians)的标签(如永远的外国人、宗教他者、不可同化的难民、间谍、恐怖主义者、内部的敌人)。”无论这是否准确描述了亚裔美国人当前的处境,至少《米纳里》的金球奖遭遇触及了亚裔电影人心底那块名叫“永远的外国人”的敏感区域。《别告诉她》导演王子逸说《米纳里》是自己2020年看过最美国的电影,她呼吁修改电影奖那些过时的规则,因为它们把美国人只定义成讲英语的人。普利策小说奖得主、越南裔作家阮越清也提出类似的问题:“哪些语言可以被视为美国语言?会说英语以外其他语言的人可以被视为美国人吗?”

重点在于“外语”,即“外国的语言(foreign language)”。既然美国联邦法律中并没有将英语定为官方语言,那么对使用韩语的韩裔美国人来说,韩语是外语吗?2019年,《罗马》在奥斯卡引发类似争议:对于数百万时不时使用西班牙语的美国人来说,西班牙语并不是真正的外语。因此在当年晚些时候,奥斯卡将“最佳外语片(Foreign Language Film)”这一类别改为“最佳国际长片(International Feature Film)”,并作出定义:在非美国地区主要制片的以非英语对白为主的长片。《米纳里》不符合此定义,因此没有像韩国电影《寄生虫》那样同时提名最佳国际长片和最佳影片,只提名了后者。不知道这是否可以让美国亚裔电影人接受,问题是,上述规则的改动又导致了新的“政治不正确”:那些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比如英国、加拿大,特别是尼日利亚这样的小国——吃了大亏,他们此后只能选送非英语影片参加奥斯卡。

看来,无论金球奖还是奥斯卡,奖项的规则还会不时调整,以符合不同时代的新知。当风波过去,将来人们回顾影史时,或许会意识到《米纳里》提醒了观众,成为一个美国人的条件无关乎你的外表或者出生地,甚至也无关乎你是否成功。但更重要的是它提醒了观众,成为一个人意味着什么:依赖、温柔、野心、自我牺牲、挫败感、孤独和原谅。

撰文:新京报 @张哲

meiguo.com 发布人签名/座右铭这家伙浪费了“黄金广告位”,啥也没签!
大家都在看
楼主新近贴
回复/评论列表
默认   热门   正序   倒序
meiguo.com 创始人

emotion

3   2021-03-17 08:54:18  回复

回复/评论:金球奖歧视亚裔?奥斯卡更公正?

暂无用户组 升级
退出
等级:0级
美果:
美过
精华推荐
  1. 英国2岁男童竟然刷新了门萨俱乐部“最年轻男性”会员纪录
  2. 嘴唇经常干裂起皮,或许并非缺水!
  3. 盖茨列出了10项改变世界的技术名单
  4. 中美各自取消91%关税!为防🇺🇸川普政府反悔,🇨🇳重申关键问题!
  5. 川普总统:加拿大可以免费加入“金穹”导弹防御系统
  6. 能熟练运用AI也不行?硅谷的40万人在近期被炒鱿鱼
  7. 全球AI人才的争夺战白热化,顶尖研究员成为了科技巨头争夺焦点
  8. 属于中国的世纪可能已经到来
  9. “蜗居”纽约的中国穷人:男女同住,毫无私隐… 却坚持不肯回国
  10. 中美贸易战的谈判再起,稀土贸易成为焦点
  11. 中美通话的内容简短,但意味深长!
  12. 金星地壳似乎剧烈变化了,NASA即将启动新任务探索求证!
  13. 在美国,千万别做的这些事盘点!
  14. 美国房价仍然高位,“美国梦”成奢望!
  15. 美国“非法移民家庭”遣返行动引发了“婴幼儿无国籍”的危机
  16. 美国暂停了学生签证预约,申请者在社交媒体平台的活动须谨慎!
  17. 判刑15年!发币ICO的定性为诈骗
  18. 手机充电习惯是影响电池寿命的根本原因
  19. 马斯克的“130天政府生涯”终结后…
  20. 马斯克打算组建新党“美国党”代表中间派
  21. 川普政府的关税政策或将加速中国崛起,助力中国成为全球的经济主导力量!
  22. 互联网女皇“340页AI报告”猛料刷屏
  23. 任天堂的Switch 2正式发售,参数细节全曝光!
  24. 韦伯望远镜(JWST)发布迄今为止最大的早期宇宙地图
  25. 中美两国元首针对当下双边关系和经贸合作,☎️通话交流!
  26. 川普和马斯克的公开交锋升级了
  27. 美国企业在强化回归办公室的工作要求
  28. 出乎全世界意料,中美两国的“2025日内瓦谈判”太亲密了吧?
  29. 马斯克声称川普在“爱泼斯坦名单”,白宫回应:局面令人遗憾!
  30. 鲁比奥声称将会收紧中国留学生的签证审批政策
  31. 旅居海外十几年,母亲是心头之痛!
  32. 川普家族“哈佛风波”和签证政策的突变
  33. 美国对华为“HarmonyOS”采取行动,引发科技领域的新争议!
  34. 世界瞩目的电话,十个不寻常的细节剖析!
  35. QQ等级256级用户诞生,首次解锁“时光企鹅”图标!
  36. 美国联邦调查局警示:“新型医疗保险”骗局泛滥

美国动态 美果搜索

Your IP: 216.73.216.9, 2025-07-06 21:35:38

Processed in 0.10637 second(s)

头像

用户名:

粉丝数:

签名:

资料 关注 好友 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