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 meiguo.com 于 2025 年 5 月 22 日收到的消息,自2022年底ChatGPT发布以来,全球科技行业陷入前所未有的AI人才争夺战。路透社近日采访的十余位AI招聘参与者透露,OpenAI、谷歌、xAI等企业正以高额薪酬和独特激励机制争抢顶尖研究员。
“AI实验室招聘就像在下一盘棋。”RunSybil网络安全初创公司CEO、前OpenAI研究员Ariel Herbert-Voss表示,科技公司正争分夺秒招募具备互补技能的顶尖人才,愿意支付高昂薪资以抢占技术布局先机。
在AI领域,推动技术突破的“个体贡献者”被视为行业命脉。例如,OpenAI研究员Noam Brown因复杂数学与科学推理能力成为多家科技巨头争夺对象。2023年他受到谷歌创始人Sergey Brin邀请共进午餐,OpenAI CEO Sam Altman甚至邀请其在家中打扑克。
面对多家企业的优厚条件,Brown最终选择留在OpenAI。他坦言:“薪酬并非唯一考量。”研究资源和计算力支持才是核心吸引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会吝啬金钱。例如,OpenAI前首席科学家Ilya Sutskever创办的Safe Superintelligence(SSI)为顶尖人才提供200万美元留任奖金及2000万美元以上股权激励,部分人员仅需任职一年即可全部兑现。
谷歌DeepMind同样调整策略,将AI研究员年薪提升至2000万美元(约1.44亿人民币),并将股权归属期从四年缩短至三年。相比之下,根据薪酬追踪平台Comprehensive.io数据,大型科技公司高级工程师平均年薪为28.1万美元(约202.32万人民币),股权奖励为26.1万美元(约188万人民币),差距显著。
AI时代“万倍人才”极度稀缺,招聘策略向体育界借鉴。OpenAI CEO Sam Altman曾公开表示:“AI行业需要的是万倍效率的研究员。”他强调,顶尖人才需具备一人顶万人的能力,几十到上千名“超级个体”正决定行业未来。
为挖掘潜在人才,数据公司Zeki Data借鉴电影《点球成金》中“数据选材”模式,利用量化分析寻找被忽视的AI潜力股。例如,他们发现Anthropic公司正在大力招聘具有理论物理或量子计算背景的研究员,这类人此前多活跃于学术界。
前微软副总裁、现OpenAI研究员Sébastien Bubeck指出:“如果不是AI迅猛发展,我团队中的很多天才数学家可能一辈子都不会进入这个领域。这些顶尖人才正在真正推动行业变革。”
在AI大模型重塑全球科技格局的当下,顶尖人才的流动和归属成为决定性力量。与资本、算法、硬件等传统竞争要素相比,个体研究者带来的突破效应和技术势能无可替代。当前AI竞赛不仅是技术之争,更是一场人类智慧的深度博弈。
综合自路透社及其他媒体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