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小灵通新增用户持续攀升,新技术层出不穷,与此同时,运营商也加大了对小灵通网络基础设施和新业务的投入,小灵通无线市话的发展和未来的前景再次成为了各界的关注焦点。9月20日由光明日报网络信息部主办的“小灵通发展研讨会暨《小灵通传奇》出版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电信方面的专家、学者、运营商和厂商代表济济一堂,就小灵通的发展现状、未来的技术方向和市场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研讨会上业界第一本有关小灵通的专著《小灵通传奇》也同时面世,该书以生动翔实的资料和论据为了解和研究小灵通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与会嘉宾一致认为,小灵通业务的迅猛发展是由巨大的市场需求所决定的,随着未来小灵通技术的不断演进,无线市话仍然是电信发展的重要方面,将继续保持良性健康的发展并将和未来的3G共存共荣。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小灵通用户已超过8200万户,且平均每个月新增用户数接近200万户。按照这一增长比例,不远的未来,全国小灵通将有望突破1亿用户。作为固网的补充和延伸的小灵通无线市话,从诞生之日起,就以绿色环保和合理的资费被广大消费者所喜爱,并迅速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得到了普及和推广。专家普遍认为,无线市话小灵通是适合国情的通信工具,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更大程度地满足了广大用户渴望方便、经济、环保、健康的通信需求。虽然小灵通的发展曾遇到过不同程度的阻碍,但凭借其庞大的市场需求、成功的市场运作模式和坚持不懈的技术创新,小灵通依然保持着强大而旺盛的生命力,业已成为中国电信和网通两大固网运营商最重要的业务增长点之一,并为消费者带来了新的通信选择。
专家同时指出,随着小灵通的技术和产品的不断提高和优化,小灵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期,也为小灵通的下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2005年以来,小灵通在技术领域的进步有目共睹,先后实现了SMS在小灵通与移动、联通之间的互联互通;小灵通手机的机卡分离;彩铃、上网浏览等新增值业务以及小灵通和固话无缝融合的灵通无绳业务等,以及固网运营商对网络的不断优化和建设,推动了小灵通无线市话产业持续良性的发展,也展示出了其深厚的发展潜力。当然专家也同时指出,小灵通的发展仍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何使这种受到广大用户欢迎的通信方式持续地焕发着魅力,还需要国家相关政府机构,运营商、制造商等共同努力打造全新的产业结构,将小灵通无线市话紧密地同中国电信业的改革和未来技术发展联系起来,不断拓宽其业务领域的广度和深度,共同开拓小灵通更美好的明天。
在谈到很多人都比较关心的小灵通与3G关系的问题时,与会的许多的专家、学者和官员一直认为,小灵通无线市话和第三代通信网络是具有不同定位、不同市场的不同的技术,两种技术将互为补充。从目前的市场需求看,3G与小灵通客户群体的定位不同,在技术上也各有所长。除此之外,小灵通在系统网络和终端上的综合成本优势短期内也没有任何一种通信方式可以匹敌。所以,3G的启动并不意味着小灵通的消亡,中国通信市场对于无线市话业务潜在的巨大需求决定了小灵通业务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与未来的3G业务共存共荣。
在研讨会上正式亮相的《小灵通传奇》是由国内第一部通过记者的眼,以人文视角,用新闻和报告文学相结合的语言对小灵通现象进行解读的专著。该书由光明日报记者蔺玉红撰写并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小灵通传奇》一书通过细腻的描述和分析,展现了一部跌宕起伏的电信改革和小灵通的发展史。书中还记录了UT 斯达康管理团队陆弘亮、吴鹰等人的创业经历,披露了他们成功推广小灵通的经验,分析了UT斯达康高速成长的原因。这本书从写小灵通入手,但又不仅仅局限于小灵通,以全新的视角,对1998年以来的电信改革过程做了非常详尽、客观的记载。该书生动记述了中国通信行业发展的一个侧面,是一本难得的研究产业发展的专著。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小灵通在通信领域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增加了公众对小灵通技术和未来前景更深层次的了解。相信小灵通无线市话在中国电信业发展的大舞台上将继续“根植用户需要,持续发展壮大”,演绎出更多的丰富与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