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郑恺 万红金 通讯员 张景琼 严建红
“卖的越多赚的越少,这就是目前MP3市场的状况。”深圳市众鑫科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说,他的公司已转做MP4及其他高端技术产品,“要发展自己的MP3品牌就要加大研发投入,成本势必上升,实在很难在市场与其他厂家拼价格。”
现状
MP3企业纷纷改换门庭
记者调查发现,像众鑫科公司一样转产的企业在深圳很多,仅南山就有30多家企业已经停止生产MP3。其原因就是在“要质量还是要价格”中只能选择拼价格。在价格厮杀中,很多企业纷纷倒闭或转换门庭。
“工厂已经裁掉MP3业务部门,之前负责MP3业务的技术人员或被裁或被调至其他部门。”深圳某MP3厂一位多年从事研发的技术工程师说,“这个行业已经不行了,还是早走早好。估计到年底,还将会有一批MP3制造工厂关门。”
作为深圳加工制造领域较大的产业之一,MP3生产曾经一度十分红火,有大小厂家100多家,占华南地区的1/3,主要分布在南山和宝安两区。
据了解,深圳的MP3生产厂家,大多是做MP3性能的调试、外观工业设计和整机组装,生产工艺并不复杂。其中一些是以前做电脑外设鼠标、键盘、机箱的电子工厂,有的本身已有一些外围电路设计人才和一定的外围电路设计经验,甚至还有自己的电子元件生产车间。在深圳,还有很多MP3工厂是从以前的BP机生产厂“摇身转变”而来。
MP3的高利润,甚至暴利是吸引众多厂家纷纷投产的原因。一位规模很小的工厂老板透露,今年春节的一个月,他就纯赚了200多万元,“像我这样还是小打小闹。”据介绍,一个市面上普通的128MMP3制造成本仅有100多元,而售价至少200多元。
原因一
门槛低投资少易抽身
MP3制造的门槛极低,50万就可以办起一个代工的工厂,临时租一个厂房,雇几个学徒工,再从二三流的厂家那里采购一些廉价的原材料,便可以开工了。产品做工虽然粗糙了些,但从外形和款式上看,和其他产品也没太大的区别。
投资少,抽身也容易。很多MP3工厂老板把MP3制造看作是一个“短期的行为”,甚至很多工厂老板抱着“捞一把就走人”的思想。这也是目前MP3遭遇越来越多的投诉,MP3返修率居高不下的根源所在。
MP3生产厂商基本上不需要掌握什么核心技术,说是一个工厂,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装配厂。电路设计、纳米玻璃片制造、模具设计制造、电路板制造等工作基本交由专业的工厂或者公司负责完成。这些产品完成之后交付MP3代工厂负责装配成型,最后配上些外围的设备,如耳机、电池等,包装成最后成品。
原因二
价格恶战威胁企业生存
在深圳市场增量有限的情况下,价格成为中小MP3厂家的市场武器,大厂商也不得不通过降价来吸引市场,保持自己的市场地位。8月份,Samsung 、艾利、朗科等知名品牌MP3厂商价格大跳水,存储量为128M的机子低至499、399、349元,杂牌军价格更是一降到底,有些128M的机子卖价不到200元。
在西部电子,一个销售柜台里就摆了20多款不同品牌的MP3,价格从300到1000元不等,300元左右的产品占大多数。工作人员介绍说,1000元以上的MP3很少有人问津,平时销售的产品大多是低价位的。MP3的消费群体主要是年轻学生,他们考虑的就是经济实惠和时髦美观。对质量要求高一点的会选择中档价位的品牌。“数码产品更新太快,花上千元买一个MP3是不划算的。”育才中学的初一学生尹子翰说。
一些厂家认为,MP3生产和销售重蹈了DVD恶性竞争的覆辙。综合了音像技术的MP4技术已经成熟,不少有实力的厂家已经开始上马MP4项目,不久将可能大量面市。面市的几款MP4性能大大优于MP3且价格合理,这已经大大打击了MP3项目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