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车库里
Microsoft曾宣称Windows XP将更加稳定快速,但变本加厉的宕机、运行速度下降使得许多老鸟级的电脑用户依然钟情于Windows2000。Wi-Fi联盟曾经把带宽标称10M的802.11b标准称为宽带无线的里程碑,事实上呢,嵌入该标准接口卡的无线投影机至今只能放连环画而不是视频,传说中的200米室外传输距离笔者只是在空旷的北京工人体育场测到过,室内隔两道
承重墙的话信号就变得气若游丝。
最近Wimax论坛的核心成员更是把802.16系列宽带标准炒作为运营商、设备商的盛宴,用于提供语音和无线宽带数据服务的Wimax可以成为3G的有效补充,更可用于覆盖人口密度较低的郊区和农村。向经济不发达,连成熟的DSL或Cable接入都缺钱实现的地区提供带宽超过3G数十倍的Wimax服务显得非常滑稽,即使单纯从部署成本看Wimax似乎比3G便宜很多(如果Wimax的标准化和量产顺利的话)。Wimax还可提供楼宇之间的点到点连接,但目前的无线网桥同样能够实现。也许正如好莱坞艳星也是“无线通信之母”的海迪·拉玛尔所说:“每个女人终能讨得男人喜欢,只要你傻站着别动。”如果Wimax觊觎中国的“移动”语音市场,那么将遇更大阻拦。
消费者需要当心,类似Wi-Fi的双频三模芯片,所谓兼容Wimax与3G的终端设备往往意味着你需要为眼下如火如荼的标准争斗支付额外的费用,或者说为你不需要的标准技术买单。如果Wimax捆绑嵌入笔记本,那又会产生一笔强制费用。
事实上,消费电子和通讯产品的营销口号与实际性能之间总是存在着各种落差和陷阱;可怕的是,随着IT技术标准的繁殖疯长,各种技术指标与人体器官感知之间的关联越来越抽象。例如区别液晶显示器色彩包容能力的16.2万与16.7万色彩值,非设计专业的普通消费者也许只能靠宣传海报上的数字来获得满足感了。当初液晶显示器面板的屏幕响应速度从30毫秒加快到16毫秒时,厂商开始宣称16毫秒的响应速度可提供CRT显示器级别的游戏视觉表现,完全克服拖影。事实上,如今的液晶响应速度都已到8毫秒了,依然无法完全媲美CRT显示器。高清电视的数字游戏更为眩目:720p/1080i两种不同解析度标称之间的视觉效果到底有什么区别?500:1对比度和1000:1对比度对黑暗画面的细节还原水平有多大差异?是否值得消费者为此买单……如果消费者平时对高清片源的回放效果没有感性认识,完全依靠技术指标或者经销商精挑细选的样片播放效果去购买所谓的高清电视,往往落得此恨绵绵无绝期。
爷爷的书架上有一本20世纪70年代的外企年鉴,其中IBM宣称自己是解决企业商务问题的公司,事实上这对于当今的很多综合性IT企业来说都只能算是一种愿景。今天Siemens的一则3G无线方案广告这样演绎:员工在海滩上使用商业智能工具通过UMTS(全球3G标准)网络向总部汇报。而在现实生活中,他的笔记本TFT液晶屏可能会因为海滨强烈的阳光直射而无法看清,周遭青年男女的嬉戏声也很难被最优秀的VoIP语音质量控制系统过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