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率官员集体开博,如何区分公私界限、与政府网站如何互补引发争议
继“仇和新政”后,江苏宿迁再次吸引了全国媒体的目光。
轰动同样来自宿迁市市委书记。今年4月刚刚就任市委书记的张新实,不仅开设了自己的博客,并号召当地官员集体开设博客。
官员建博客,在今天已不是新闻,但在政府网站上,以行政之力,大规模建官员博客,宿迁开了全国先例。
集体博客4天改名
张新实解释,有人指责集体开博客有“炒作”之嫌,这样的争议很可能是“无休止的”。
宿迁有“绿都”的美誉。宿迁官员的集体博客,在政府网站上统称为“绿都博客”。
但这个名称只存在了4天。在现在的“网上宿迁”首页右侧,“绿都博客”的图标被打上一道红杠,下附言“已改名:政务之声”。
这个图标链接了一篇张新实的文章———《从〈绿都博客〉到〈政务之声〉》。
在这篇文章中,张新实解释,既然有人指责宿迁干部开博客有“炒作”、“作秀”之嫌,而且这样的争议很可能是“无休止的”,为了不影响干部群众的精力,以及宿迁的对外形象和投资环境,“绿都博客”更名为“政务之声”。
在当地的论坛中,有不少网友认为张新实的顾虑大可不必。而且,目前也仅仅是改换了名字,集体博客还是集体博客。
在集体博客改名的当天下午,张新实的秘书杨云峰告诉记者,宿迁号召官员写博客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加强与民众的沟通,更好地为宿迁发展服务。但是,媒体的报道和外界的非议,“使我们感到有点惶恐”。
在开设集体博客之前,张新实便以网上言论引起了巨大关注。10月23日,他在政府网站“网上宿迁”的论坛中,以实名发帖,这则名为《关于宿迁人的行为举止细节问题》的帖子,批评了一些干部上厕所不冲水、公共场所大声接听手机等不注意礼仪的行为。他接受了本报采访,称治理不文明行为从公务员开刀,群众才会信服。
“事实上,我们宿迁的干部群众的最主要工作,便是搞好经济发展,和当地的和谐进步。”杨云峰说,张书记引起的两次轰动,只是无心插柳。
杨云峰没有透露集体博客改名,是否受到了其他压力。
“官民互动”初衷
张新实说,开博可有先后,但是“关乎人民生活密切的城管、建设、质监、物价等部门的负责同志应该开。”
“我们并没有强制官员开博客。”张新实的一名下属透露,张新实只是在全市干部会议上,号召“各单位一把手自愿开博客”。
在张新实的博客中,对此的表述是,开博可有先后,但是“关乎人民生活密切的城管、建设、质监、物价等部门的负责同志应该开,因为这些部门平时工作难度大,群众反映的意见多,通过这里架起沟通的桥梁,有利于群众的理解监督,有利于工作开展。”
“他的号召,其实等同于要求。”宿迁市一名网友发帖认为,各单位本来就受张书记的领导,张书记又很有威信。
“网上宿迁”上的新闻显示,宿迁市自从11月中旬开始,便要求各单位领导补好互联网这一课,会用并用好互联网,来为工作服务。
为此,宿迁还专门对党员干部进行了集中培训。
11月21日,在张新实建立博客的当天,当地一些部门领导纷纷跟进。截至当晚,一共有19名干部也在“绿都博客”中谋得一席之地。
张新实博客的第一篇日志,名为《锻炼身体,为细节文明加油》,介绍了自己以冷水浸面,清痰去咳的养生习惯,供大家参考,不再随地吐痰。
这可以称得上是那篇实名“文明帖”的后续。
其实,张新实萌发集体博客的念头,与10月23日的实名发帖关系密切。
在接受新民网采访时,张新实表示,关于文明细节的讨论,使他意识到通过网上互动,来促进网下社会发展的可能性。
张新实发现,网上的主流言论都是年轻人发出的。而很多党员干部,政治成熟,社会经验丰富,如果能以博客的方式加入到互动中,不但拓展了沟通渠道,优化了干群关系,也能使年轻人获得人生的教益。
评论者须留实名
网站会审查、巡视各个博客,发现有违法、不文明或其他违规留言,会立即删除。
“书记大人什么时候才能吱个声、回个话呢?”宿迁网民“江雪”,在张新实12月2日的博客日志下,如此评论。
“江雪”的真实姓名是什么,来自哪个单位?如果他在普通博客上发表评论,要想搞清楚这些将颇费周折。
但在宿迁官员的集体博客中,要想知道这些,也许只需要博主点一下鼠标。
按照“政务之声”的规定,在官员博客下留言的网友,必须登记真实姓名,和真实地址。
11月25日,记者以网友身份注册后,发现在张新实博客上的留言,只显示“您的留言已经被记录”,却无法在日志后显示。
宿迁市委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这是技术上的问题,日后通过系统的改进可以解决。
在“江雪”呼吁张新实回帖前,该博客上最先的几篇日志,都被设置为“不允许评论”。
“网上宿迁”站方证实,网站会审查、巡视各个博客,发现有违法、不文明或其他违规留言,会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