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第29届奥运会脚步的临近,有关体育营销的概念与尝试也开始在IT领域蔓延。作为2007年的首项重要赛事,正在召开的第六届亚洲冬季运动会成为了许多网络企业难得的练兵场。继北京超图公司开通亚冬会公众服务地理信息系统以后,China.com举办的第一届“网上亚冬会”也即将拉开序幕。
网络名企加入“豪门盛宴”
2008年第29届奥运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2007年女足世界杯将先后接踵而来,毫无疑问,未来10年内,中国体育产业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体育营销已经成了营销界的法宝,如何搭乘“体育营销”这辆快车也成为国内各界的关注焦点。
作为一种营销模式——体育营销概念真正被国人所接触应该是上世纪80年代健力宝的饮料广告,此后,随着中国体育市场的蓬勃发展和大众对体育热情的不断高涨,体育营销已成为企业进行市场推广和树立品牌的一种重要战略。目前,对于体育营销应用最多的品牌大多为体育、饮料、电子、IT以及通信、金融等,而网络公司在这方面的应用可谓少之又少,去年,新浪网、TOM网等诸多门户网站的“德国世界杯”网上转播权之争以及Sohu.com网宣布以“网络的奥运”为主线的Sohu.com奥运战略隆重出台都预示着网络企业开始加入这场“豪门盛宴”。而作为拥有国内创办最早、体育频道栏目最全的体育频道网站——China.com的进入无疑使这场网络企业的体育营销战愈演愈烈。
体育营销贵在模式创新
虽然诸多网络企业加入体育营销行列,但业内人士认为,以大型体育赛事作为营销手段的企业缺少成功的先例。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是体育营销要投入大量的物力、人力与财力;二是要与自身网络品牌与定位相适应;三是体育营销操作起来的难度比较大;最后是网络作为体育赛事信息传播手段之一,也是近几年刚刚被大众所接受的一种方式。
China.com科技公司执行COO方冬磊告诉记者,为了办好第一届“网上亚冬会”,体现数字亚冬会的精神,China.com对编辑、技术等各项工作进行了充分准备,在专题网站上全方位、多角度、多形式展现本届亚冬会的赛事进程,并开出了丰富多彩、独家首创的节目菜单:以视频转播为中心,增设即时新闻报道、图片报道、人物报道、网友评论、个人主页、博客、论坛等多种服务项目,还特别新增了网络电子火炬传递项目,能让大家既当观众、又当评论员,满足了观众的参与、体验、评论、交流等需求。
可以看到,“网上亚冬会”这种模式是以“欣赏+体验+交流”为主的形式,可以让广大体育爱好者及网民足不出户便可直击亚冬会全程赛事及获取更多的赛事内容,广大爱好体育的网民还将通过“网上体育”平台,全程参与赛事内容,这在国内的体育网络视频转播历史上是一种创新的尝试。
整合自身资源是成功关键
有关专家认为,体育营销“触网”就是如何对自身的资源充分整合,走适合自身的体育营销之路。Sohu.com高级副总裁王昕认为,Sohu.com也在不断探索新的网络营销模式,最大化利用网络的体育平台为各个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网络体育营销服务。体育营销是品牌的支点,这个支点可以撬动中国成千上万的消费群体,而体育营销的关键就是最大化去整合资源,形成市场的整体冲击力。
方冬磊也认为,应该本着把网站无形资产核心力量与竞争力源泉的品牌价值相结合的理念,通过借助2005年全运会、2006年亚冬会、2008年奥运会等国际重大体育赛事开展体育营销,来大幅度提升China.com的品牌价值。据悉,除常规合作外,China.com的体育营销还在网络宣传报道、赛事网络视频转播、开幕式闭幕式广告、赛场及主要驻地广告、火炬传递等项目上大胆进行了创新开发。在营销层面上,China.com围绕此次合作进行了一系列相关营销活动,从公益、文化、热点等各个角度,运用多信息传播途径、形式、频道进行全方位报道,让广大受众及时、准确了解赛事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