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歌舞升平的“盛世大唐”,人们似乎对乱兵贼寇的唐末知之甚少,因为历史往往对“盛世”浓墨重彩,乱世只会一笔带过,人们也更愿意记住那些美好的故事,却很难去铭记那些刻骨的残忍。
唐末到底是怎样一个存在?或许在好传动画出品的定格动画《风雨廊桥》里,你能找到答案。
《风雨廊桥》的剧情非常简单,以唐末为背景,讲述了在“人吃人”的乱世中,一位老侠客的侠义觉醒。这样一个选题对于一部动画作品来说无疑是小众的。小众意味着不会被很多人熟知,更不会被大众追捧,小众只是一小部分人的狂欢。但这部作品,我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中国动画的崛起不仅仅靠画面和打斗,也可以靠剧情和内涵。
如果说好传动画出品的《大理寺日志》是为了描述武则天统治初期的朝局乱向和势头正好的盛世大唐,那么《风雨廊桥》呈现的就是一出唐末饿殍遍野、蝇虫乱飞、民不聊生的凄凉。
两者之间无论是人物还是用色,都截然不同:一个色彩鲜明,人物饱满,体现唐朝的包容开放;另一个则以黑白色调为主,人物大多形同枯槁,呈现出一副唐末的死寂。两者各有特色,各有惊喜,但私心更喜欢《风雨廊桥》的老派和粗粝,虽不是主流国漫,但它的出现让国漫多了另一种精彩的可能。
因为定格动画耗时长、成本高、过程繁琐等原因,《风雨廊桥》并没有像其他国产动画一样做成系列,而是只有短小精悍的22分钟,但时长虽短,该有的刻画,该有的情感,该有的细节,它一个没少,至少比大多数讲不好故事的影视剧好上太多。
除了黑白色调和定格动画等特色,《风雨廊桥》还是一部默片,全片没有一句台词,只有一众人物发出的急促呼吸声和叫喊声。黑白+默片的风格,搭配这样一个残酷的主题,致郁系无疑了。
整部动画只出现了四位人物:瘦骨如柴的女孩、积劳成疾的老者、强壮残暴的军官、残暴恶狠的强盗。唐朝末年,兵戈四起,以人肉为食的现象随处可见,四位人物各有各的利益,各有各的难处,怪只怪这世道太残酷。
女孩是活在最底层的贫苦百姓,在民不聊生的社会,为了活下去,不得不过着到处偷食的生活,母亲早已饿死,她却只能和母亲的尸体一起生活,只有母亲的臂弯让她有一些安全感,虽然她还尚存一些良知,知道用自己唯一的拨浪鼓去作为交换,但她也是最没有反抗能力的,只能任人鱼肉,任人宰割。
老者是一名侠客,他背脊佝偻、头发凌乱,看上去年老体衰,加上乱世激荡,早已把心中的侠义之心给磨平了,身边虽常备一柄宝剑,但常年未出剑鞘,已难拔出,成了那种自保容易,但若想保他人却难的一类人,虽因小女孩偷走了自己仅存的半块饼而生气,却被小女孩用做交换的拨浪鼓激起了心中的善念。
强壮残暴的军官是权势和力量的象征,不经意间遇上了女孩,原以为他只是要抢她手里的饼,没想到他只是一手抢过饼,把饼踩烂了,他真正想要的是吃掉这个女孩。
军官的恶行激怒了老者,于是拼命救下女孩,带女孩一起逃跑,路途艰难,原本想在名为“风雨廊桥”的桥上躲雨,没料到却在桥上同时遇上了凶残的军官和饥肠辘辘的强盗。
廊桥上,“国泰民安”的牌匾被老人踩在脚下,那叫一个讽刺,遇上两头凶兽,老者只好拿出全身武力来对抗,不然自己和女孩都得死,不仅会死,还会被他们吃掉。
旧病缠身,加上之前为救女孩早已精疲力竭,老者面对两个武力值满满的年轻人自然很快就败下阵来,但看到女孩要被当做餐食,老者还是用尽自己的全身力气去战斗。
最终剑鞘落地,露出了满是缺口的老剑,这一刻,老者的侠者风范被激起,于是他闭眼、穿鞋,像年轻时一样剑起剑落,动作迅猛,好不容易解决了军官和强盗,最终自己也满身是伤,耗尽精力,即将死去。
那一刻,他望向女孩,手中拿着拨浪鼓,希望女孩接过象征着善意之物,可女孩却并没有理会老者手上的拨浪鼓,只是狼吞虎咽的吃起老侠客怀中的半张饼,身在乱世,活着才是真理,善念成了奢侈品。
有人说结尾处女孩的表现没有心,老者殊死搏斗才救下她,而她不但没有感恩,反倒是惦记着他怀里的半张饼,但背景音里,女孩吃着半张饼,伴随着抽泣声,她并不是不感激,只是自己太饿了,乱世让她小小年纪就明白一个道理“活着才是目的”,这才是乱世的生存法则,也是对老者牺牲最好的感念。
你若问老者这样以命救人到底值不值得?值不值得,我尚不能答,但老者至死都在维护心中的道义和侠义,已是作为一名侠客最好的结局,比老死、病死、饿死,都来的痛快!侠客,应该死在属于自己的战场上,死在坚守的侠义上!这样的死,我认为值得!
目前该作品在B站、豆瓣分获9.8和8.9评分,在我看来,豆瓣评分还是打谦虚了些,上9分完全没问题,论剧情、形式、题材、人物、画面,都是难得的佳作,这样的作品在国内已经不多见了,希望能多给些支持,多给动画人一些鼓励。
在B站看这部动画短片时,结尾处大家纷纷在弹幕刷起了“辛苦了”三个字,顿时热泪盈眶,大家都能感受到制作组的用心和不易,也请坚持在一线的动画人们,大胆坚持自己的风格走下去吧,中国动画的未来,我能看到的是一片光明!
撰文:头条号 @旧故麻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