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 meiguo.com 于 2025 年 7 月 9 日收到的消息 ‣ 美国时间2025年7月9日,英伟达的市值历史性地突破4万亿美元大关,成为全球首家达到这一数字的公司。这一突破不仅刷新了全球资本市场的记录,也标志着人工智能(AI)引领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式进入新阶段。英伟达从一家专注于游戏显卡的公司,成长为全球技术变革的核心力量。
英伟达的4万亿美元市值,主要源于其在AI计算领域的主导地位。自2022年底生成式AI革命兴起以来,英伟达的市值持续攀升,短短不到三年内从1万亿美元一路跃升至4万亿美元。这种“垂直起飞”的背后,是全球对AI算力的强烈需求。
英伟达的核心产品——数据中心图形处理器(GPU),特别是H100和即将推出的Blackwell架构B200芯片,已经成为训练和运行大型语言模型(LLM)的首选工具。这些GPU的并行计算能力,使其在处理AI模型所需的万亿级参数运算方面远超传统中央处理器(CPU)。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AI“军备竞赛”正在加速。微软、谷歌、亚马逊、Meta等科技巨头,以及各国政府支持的主权AI项目和AI初创公司,都在大规模采购英伟达的GPU。每一座新建的数据中心,几乎都依赖英伟达的芯片支持。英伟达因此被称为这场技术竞赛中的“军火商”,其数据中心业务的季度营收从几十亿美元跃升至数百亿美元,利润率超过70%。这种强大的盈利能力和市场地位,直接推动了其市值的飙升。
英伟达的成功并非偶然。早在2006年,英伟达就推出了CUDA(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平台。这一并行计算平台和编程模型的推出,首次将GPU的强大并行处理能力从图形渲染中解放出来,使其可以用于解决更广泛的科学和工程计算问题。2012年,研究人员发现使用英伟达GPU进行神经网络训练能带来性能上的巨大飞跃,这标志着AI时代的真正开始。
英伟达的长期主义战略为其今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公司创始人兼CEO黄仁勋以非凡的远见,预见到了并行计算的潜力,并通过CUDA平台建立了强大的开发者生态。如今,几乎所有AI框架和应用都构建在CUDA之上,这让英伟达在生态系统方面形成了难以逾越的竞争壁垒。
尽管英伟达目前占据主导地位,但挑战也接踵而至。一方面,谷歌、亚马逊、微软等云服务客户正在积极研发自家AI芯片,以降低对英伟达的依赖。另一方面,传统芯片巨头AMD和英特尔也在加速推出与英伟达GPU竞争的产品。虽然短期内CUDA的生态壁垒难以被打破,但长期来看,市场的多元化竞争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此外,地缘政治的风险也对英伟达构成了威胁。美国政府已对英伟达向中国出口最先进的AI芯片施加了严格限制。这不仅使英伟达失去了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也使其成为中美科技博弈中的焦点之一。未来,任何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都可能对其全球供应链和市场战略产生直接影响。
英伟达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不仅是其技术与战略的胜利,也象征着社会对人工智能未来价值的高度认可。它预示着一个以算力为核心生产力的新经济范式正在形成。然而,这也引发了对技术垄断和财富过度集中的担忧。在可预见的未来,英伟达仍将深刻影响AI时代的发展方向。
综合自头条号 @人工智能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