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佛系教育成就了上海唯一拿到哥大早申录取的牛娃
网友【留哪儿】 2021-05-28 23:58:01 分享在【聚焦美中不卒】版块    1    5

今年美本申请竞争十分激烈,中国学生拿到的OFFER数量缩水严重,尤其是排名靠前的学校。

以哥伦比亚大学为例,往年,它的录取率一直在6%左右徘徊,今年却下降到连4%都不到。

早申阶段,竞争尤为惨烈。去年,中国内地生源拿下4枚哥大ED轮offer,今年却仅有两枚。上海地区,唯一一份offer花落上海美国学校的一名学霸。

带着好奇,我们辗转联系到这位上海男孩Johnny以及他的母亲,想了解爬藤成功秘诀。交谈后得知,虽然这份录取通知来之不易,但他早就对结果十拿九稳。

在临申请前,Johnny评估往年被哥大录取的实例,最终调整策略,放弃耶鲁,转而选择哥大,才摘下这枚硕果。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这是一名判断成熟、客观理智的牛娃。有这样的头脑,再加上优秀的学术表现和辩论特长,藤校自然伸来了橄榄枝。

让人惊艳地不止是他的优秀程度,还有托举牛娃背后的家庭,尤其是他母亲Maggie。这位牛娃妈妈丝毫没有学霸家长的优越感,从小到大对孩子施行快乐教育与放养。

“Johnny既要打辩论,还要兼顾学业,在家里还得照顾弟弟,周末的家庭聚餐和活动也会欣然参与。我们反倒一直在提要求,像是在拖他后腿似的。”Maggie这么评价自己的育儿表现。

在申请季结束后,我们有机会和这对母子聊了聊。也正是听完他们的故事,我们才发现培养自鸡型牛娃的关键。

01 佛系父母的非典型放养

由于父母外派调动,Johnny四岁时就跟着爸妈到美国生活。

他们所在的底特律以汽车行业闻名,相比精英感十足的美东,和凡事强调创新的美西,这里的许多做派更为“美国”,快乐教育实践得比较透彻,Maggie压根没体会到什么育儿焦虑。

Johnny刚进美国学前班时,只会说一个英文单词——“Apple”。为了让他快速适应,学校安排ESL(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课程。没想到等大班结束后,Johnny的英文阅读和写作就达到二年级水平。

正是幼年表现出色,让Maggie相信孩子还是有些学习天赋的。本就不焦虑的妈妈,随后就开始大胆放养。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Johnny与弟弟的合影

因为爸爸的工作调动频繁,他们经常得在中美俩地来回奔波。直接影响就是,Johnny不得不被迫经历多次转学。

佛系父母奉行的原则是,怎么方便怎么来。他们第二次去美国时,换了住所,虽然离原来的学校只有15分钟车程,但因为妈妈怀孕不便,就将Johnny送到另一所有班车接送的学校。

在国内上幼儿园时,他们也遵循就近入学的原则。

起初,Johnny虽考上中福会,但因该校不提供暑期课程,爸妈将他送去家门口的音乐幼儿园。决定移民前的那一学期,索性正式转学到音乐幼儿园了。

频繁转学之外,Johnny也时常缺课。尤其每逢假期附近,或者爸爸去好玩的目的地出差,全家都会一起出行游玩。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童年Johnny

有意思的是,美国学校对此相当宽容。Maggie曾给小学校长写信,询问缺课的最大限度,得到的答复是,“多少天都没关系,旅行对孩子成长非常有益”。

正是在美国的经历,让Maggie看到快乐教育外衣之下的一面。

学校其实对孩子成长中的关键点“抓大放小”:如果孩子天资聪颖,就给他足够养分;如果没有,至少要给予他们良好的受教育体验。

当时在底特律一所学前班就读时,班上一位黑人孩子患有多动症,学习内容完全跟不上,偶尔还会在课堂上乱窜。

但班级老师没有表现出丝毫不耐烦,反倒像天使一般,把孩子时时带在身边照看。

老师去到哪儿,孩子就轻轻拉着她的手,跟在身后。课上孩子忍不住要跳起来时,老师会温柔地请他坐下,并加上“Thank you”。

这也符合Maggie对教育的期待。相比于成绩,她更在意孩子是否有被用心对待,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学校。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童年Johnny在美国

在回国后,Maggie和老公延续佛系放养的态度,尤其是在学业上。比如从不要求孩子在阅读时,刻意总结中心思想。

“不要剥夺他们的学习乐趣、阅读乐趣。”

这一习惯培养也闹出不少幽默。

Maggie还记得,在一篇“当与好朋友发生矛盾,你会如何处理?”的命题作文里,四五年级的Johnny讲了一则风马牛不相及的故事。“精华”是,他如何夸赞好朋友的橡皮很好看。

回忆Johnny的成长趣事,Maggie总忍不住自嘲,说自己给孩子的成才之路拖了后腿。没给孩子听过胎教音乐,也没教他涂绘本,甚至没为他的教育做过什么持之以恒的事情。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母子三人合照

但在这位佛系母亲记忆中,却总有一些细节被牢牢印在心底。

Johnny上一年级时,她曾配合课程要求给儿子写过一封信,一直保存至今。17岁生日过后几天,这封信被Johnny无意中翻了出来,上面写着:

希望你内心温暖、身体健康,努力完成自己想做的事。

对于妈妈的爱,Jonny总能热切感受到。那天,他俩边读信,边笑着回忆以前的时光,笑着笑着就哭起来。

“如果非要举出我的教育坚持,可能是一直坚持让他做自己。”

02 神仙父母的花式激励法

18岁生日宴时,Maggie当着近70位宾客致词:“感谢Johnny陪我们走过的每一天,我们一起欢笑、一起因感动流泪。你成长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妈妈生命中最温暖的幸福和回忆。”

母子俩又相拥而哭,还惹哭了不少在场朋友们。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Johnny18岁生日宴与Maggie的合影

谈到这些,Johnny有些不好意思,但下一秒立马正经地夸起母亲来。

无论Maggie如何自嘲“佛系育儿”,但在Johnny眼中,他从妈妈和家庭里获得的情绪价值却极为珍贵。

这些正向氛围为他的“野蛮生长”腾出巨大空间。

他并未因为多次转学而责怪母亲,相反,他认为自己对环境的强适应力正来源于此。坦然接受当下的境况,也没有什么抱怨情绪。

其实,关于早年“波折”的求学经历,Johnny印象已经略有模糊,但有一点他很坚定:“无论什么时候,父母是我最好的cheerleader!”

有时爸妈对他无条件的鼓励,甚至显露出天真的一面。

九年级时,Johnny曾因为一门课程分数较低,导致绩点降到3.86分。如果要冲击前20的美国大学,这一成绩并没有竞争力。

但当他把成绩单拿给妈妈看时,妈妈却惊讶,儿子拿下了好多“A”。

“一度以为她在讽刺我。”听到儿子的话,Maggie笑出了声,解释说,自己真的以为这个成绩很不错。

我们询问Maggie,对孩子谜之自信的来源于什么?这位佛系、谦虚的母亲才露出一些骄傲:“我们一直坚信,孩子是有天赋的”。Johnny幼年在美国学英语的经历,以及回国后多次择校考试轻松通过的经历,都是这位妈妈的依据。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但某种程度上,孩子的成就或许正是父母积极心态形成的正向结果,而非靠天吃饭。

Johnny的求学经历并非一帆风顺。在经历美国小学后,他的英文水平明显要好过中文,回国后择校范围变窄,导致入学过程几经波折。

Maggie曾给上海两所知名民办小学校长发邮件,自荐孩子,却吃到闭门羹。其中一位校长回复称:“你家孩子英文太好,中文跟不上,我们难以管理,无法接收。”

Maggie并没有气馁,辗转几次,终于找到一所心仪的学校。

负责招生的校长正是看中了Johnny的英文水平,还肯定的说,尽管他的数学成绩不突出,但逻辑思维强。在入学后,受到鼓励的Johnny在校内积极参加各种音乐剧表演、街舞演出,以及钢琴比赛等,为学校拿下不少奖项。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Maggie也在重新思考,虽然坚信“娃是天才”,但到底他是不是呢?

“在美国时,他的英文学得很快,但这可能是因为其他白人孩子根本不爱学习;而九年级那门课程学得不好,说明他学术表现并不稳定。”Maggie呢喃道。

不过,无论是Johnny拿到一份不理想的成绩单,还是在辩论比赛中失利,父母二人从未对孩子有所苛责。相反,在经历挫折时,他们更关心孩子的状态、情绪,要么转移焦点,要么想办法帮他排解。

10年纪暑假,Johnny所在的队伍在一次重要的国际及辩论赛中,一路披襟斩棘,决心问鼎金牌,却因为过度关注决赛,而在半决赛中输给学弟学妹们。但他们调整状态,及时将为决赛准备的研究,倾囊相助给学弟妹。

父母们得知这一经历,并没有责怪孩子,而是宽慰他,失败并不可耻,相反能让人学到更多。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左一为Johnny小学参加文艺汇演;右一为Johnny高中时,所在队伍获辩论赛奖项

03 自鸡型学霸的养成

无条件的信任和高质量的陪伴,几乎贯穿着Johnny的成长史。

家庭里,没有父母的居高临下,更没有孩子的假意顺从,共情和接纳是他们互动的常态。

这种氛围之下,Johnny的自主性完全发挥出来。

与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孩子不同,他很早就帮着母亲干些家务,扫地、包饺子、铲雪等等。

Maggie在美国怀二胎时,正值冬季。如果碰上下雪天,每家每户出门前要先清理门口的积雪。

有一次大雪天,爸爸回上海出差,朋友不放心过来看看,却发现Johnny正在拿着自己的迷你铲子“冲锋陷阵”。

雪地里,被厚厚棉衣包裹的小人儿一边吭哧吭哧的铲雪,一边冒着热气。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Johnny在雪地里铲雪

Johnny还自发学习了许多运动和特长,高尔夫教练就是他自己相中的。

“学习期间,我从头至尾都没认识这位教练,只是因为打款,才加过对方的微信。”Maggie说。

在父母们态度佛系的情况下,Johnny是如何培养学习自驱力的呢?

朋友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像是网球和高尔夫等运动,都是在朋友的影响下,Johnny才开始接触,其他项目还有足球、跆拳道、街舞等等。

就连他的申请亮点——辩论,也是在朋友推荐下才开始。虽然起步晚,但有了团队的相互激励,他从随便做做,努力打进了国家队。也是因为“不想输”,他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备战比赛。

如果说,与朋友相处让Johnny培养合作和竞争意识,那么小八岁的弟弟则是那个让他拥有责任感的关键。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Johnny与弟弟出游

因为从小就帮衬着母亲,等弟弟出生后,Johnny也成了家里的小大人。在弟弟小时候,只要Maggie说话声提高一点音量,Johnny会立马把弟弟抱走。

年纪稍大一些时,他则变身“小老师”:陪弟弟上钢琴课,辅导学业,列出适合阅读的书单等等。

弟弟考钢琴5级时,遇到考试提前的突发状况。Johnny当时虽在备考ACT考试,但仍坚持陪弟弟天天练琴,上课也跟着。连Maggie都劝他不要管弟弟了,暂时专心复习,但他坚持着,最后两人还是顺利地通过了考试。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Johnny正在陪弟弟练琴

家人和朋友的良好互动,无形也在Johnny内心滋养出更强的自驱力和自控力。

男孩总免不了玩游戏,Johnny也不例外。但在9年级拿到3.86的绩点后,他突然醒悟过来:原来自己并不甘这样的成绩,也不愿沉溺在游戏带来的短暂快乐中。删掉了手机游戏,他开始有策略的规划未来。

在哪儿跌倒就在哪里爬起,那门让他成绩遭遇“滑铁卢”的英文写作课,成为转机。

那年,Johnny疯狂阅读,并开始学习创意写作。这些训练成为他申请路上的垫脚石。

04 策略性爬藤

经历九年级的奋起,Johnny对升学重视起来。

父母虽然觉得Johnny的实力可以申请大藤校,但始终觉得努力就好。“考上前20,肯定没问题,无论怎样,爸妈都会很骄傲。”不服输的Johnny则将视线盯在更高的目标上。

高尔夫、钢琴、足球、网球等,Johnny坚持的体育项目和特长不少,但到底什么才是申请中应该突出的“闪光点”?他做了一番客观分析。

他们学校曾有往届生因为打高尔夫而考进了耶鲁等名校,但他的训练时间一直与辩论赛冲突。在打到90杆后,Johnny最终放弃高尔夫,全身心扑在辩论赛上。

钢琴和一些特长也是如此,虽然也进行了很多年,但玩票性质居多,算不上特色。

最终,结合机构顾问的建议,他将辩论作为突破口。

除学习之外,这也是他高中四年的重点。从新手打到国家赛,更能体现天赋和毅力的相互作用,藤校极为看重这两点。

Johnny坦言,打辩论锻炼了他的多种能力:组织材料、临场应变、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几乎是全方位的提升。

在校内课程和标化上,他则没上过什么课外班。仅是在SAT考前,补习过物理,AP考试也是全部自习。在遭遇GPA滑铁卢后,他奋起直追,最后拿到GPA3.96。

最为值得一提的是,他在ACT考试拿下了36分的满分成绩。Johnny还从备考过程中摸到一些高分秘诀。

Johnny总结的ACT备考技巧

如果第一次模考能考30分以上,那么二刷或三刷是有可能拿下35、36的高分,但如果模考在30以下,再想突破便很难。

在考试特点上,ACT比较考验阅读速度和技巧,如果平常读书慢,很难在考试时加快阅读速度,所以日常的阅读训练非常重要。

在Reading和Science部分,先读题目再读文章,不要被难题卡住,是答题关键。因为有些文章篇幅很长,但题目则并不复杂。

Johnny将这些小技巧其传授给不少同学,得到不错的反馈。

当然,摸索技巧是攻克申请路上细分项目的必要,但从整个申请季来看,Johnny认为时间管理也很重要。

得益于疫情,他在11年级“争取”了大量时间。在疫情前,辩论占据着他大部分的精力,忙季时,基本上每月都要去外地或者出国打比赛。疫情后,不少比赛取消,Johnny才得空备考。还有AP考试也改为线上,省去路上的来回折腾。

时间分配上,Johnny奉行极简原则,不必要的事情,在申请季都可以略去不做,而该做的项目,则有技巧的进行。

比如他的文书是十一年级暑假时才开始脑暴,第一稿在9月份左右完成。暑假期间,他还参加了两个学术项目,完成一篇探讨柏拉图灵魂的哲学论文。

“学完这个以后,我就很确信不想读哲学了。”Johnny笑道。

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Johnny认为,自己9年级的奋起起到了巨大作用,尤其是在英文写作和阅读上。这是他在标化考试、文书和学术项目上获得认可的核心基础。

当时,他每周至少看一两本书,不是哈利波特这种畅销读物,而是像CharlesDickens所著的、有文学价值的作品。从中积累的优美句子,变成他创意写作的灵感来源和素材。

在我们的要求下,他也分享了自己的私藏书单,大家可以关注公号,后台回复“哥大学霸的书单”领取。

05 结语

当我们交谈快结束时,我们问Maggie,是否会因为孩子的教育而焦虑?这位佛系母亲的回答一以贯之,意料之中。

即使是在临考前,Johnny将梦校从耶鲁改成哥大,Maggie也是一直支持。“虽然耶鲁人文气质是他喜欢的,但综合评估下来,哥大才真的适合Johnny。”

对于孩子的独立决策,她总是持正向支持态度,她也很少受到身边焦虑朋友的影响,反倒总是成为抚顺他人焦躁情绪的解压阀。

在Maggie看来,不少家长从初中开始就为孩子该学什么而烦恼,实在没有必要。高中才找到心之所向,也为时不晚。

尊重孩子,充分给他们提供茁壮生长的养分,最重要的是,腾出空间,是佛系父母最好的鸡娃策略。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出处:头条号 @留学全知道

meiguo.com 发布人签名/座右铭你们考虑“移哪儿”的都是牛人,我刚混到“留哪儿”的等级!
大家都在看
楼主新近贴
回复/评论列表
默认   热门   正序   倒序
meiguo.com 创始人

emotion

5   2021-05-28 23:58:01  回复

回复/评论:父母佛系教育成就了上海唯一拿到哥大早申录取的牛娃

暂无用户组 升级
退出
等级:0级
美果:
美过
精华推荐
  1. 美国留学的政策大变?众多名校陷入财政危机,扩招中国学生?
  2. DeepSeek已经让成人玩具“率先受益”
  3. 王毅定调了中国统一,马英九发出了战争预警!
  4. 华尔街“教父”空降北京,李嘉诚的“228亿美元交易”突遭截胡
  5. 关于“跨国婚姻”婚姻绿卡,给配偶申请绿卡的各种细节问题!
  6. 美签面签后的全面复盘:审核原因和拒签因素剖析
  7. SpaceX在13小时内3连发,全力拯救被困宇航员!
  8. 遭遇“断粮”的BBC叛变了?
  9. 风向有变?🇨🇳中央召开民企座谈会,寓意深刻!
  10. 滞留美国的华裔非法移民“遭遇流放”,首批119人已起飞!
  11. DOGE让1.4万公务员失业?马斯克已经做好最坏心理准备!
  12. 《纽约时报》刊登的中国父子文章:为何送儿子留学美国
  13. 时至2025年3月中旬,地球上最顶尖的五大芯片品牌,均由华人掌舵!
  14. 在美国生活,这四证缺一不可!
  15. 男性精液质量和预期寿命“真有关系”
  16. 滞留太空的NASA宇航员即将返回地球
  17. 在美国买房,看Open House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汇总
  18. 全球研究机构top10盘点:中国9家,美国1家
  19. 谷歌地图和苹果地图已经都修改了美国湾(墨西哥湾)
  20. 北美留学生注意,美国和加拿大即将共享所有移民和签证讯息!
  21. 泽连斯基和川普、万斯在白宫当众吵架,饭都没吃着!
  22. 美国“H1B签证”新一轮抽签在3月份开启,新变化真不少!
  23. 成也“马老板”,败也“马部长”?关于伊隆·马斯克的现状
  24. 童工可以合法夜班了?
  25. 川普总统竟然帮马斯克“带娃儿加带货”,特斯拉市值保得住了?
  26. Google决定终止开源Android啦?
  27. 23岁中国女留学生在南加州的住所内遇害,曾控诉白人男友“性虐待”!
  28. 福布斯曝光了Deepseek 梁文锋的净资产
  29. 大S【徐熙媛】病逝,享年48岁!
  30. 陆地入境美国受阻,“华人偷渡客”已经改用快艇登陆了?
  31. 盘点美国最繁华的城市 top10
  32. 美国房产的保值要点,但却被九成华人买家忽视了!
  33. 重庆妹子“盯美国男人不放”,前后嫁给美国医生和美国律师!
  34. 华人害华人!涉及1500万美元的芝加哥“大型持枪绑架案”嫌疑人半数落网
  35. 李嘉诚在全球的港口“几乎清仓”,套现190亿美元!
  36. 全面盘点:加州大学的9大分校

美国动态 美果转盘 美果商店

Your IP: 18.188.252.203, 2025-04-06 19:35:14

Processed in 0.92958 second(s)

头像

用户名:

粉丝数:

签名:

资料 关注 好友 消息
已有0次打赏
(5) 分享
分享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