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飓风,凭啥在B站就赚人民币1亿元?
网友【好样的】 2025-05-02 05:00:04 分享在【Vlog创作交流】版块    1    7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追击风暴,记录雷鸣前的闪电;

用气球把相机送上30000米高空,拍下地球的弧面;

自曝商业模式,“我们怎么在b站做商单?”

揭露行业黑幕,“今天的所谓4K视频,清晰度竟不如4年前的1080p”

……

以上内容,是很多年轻人喜欢影视飓风的理由。

“牛X”、“太强了”、“这都行”、“无限进步”……

凭借那些总能令人惊叹的视频,影视飓风连续六年获得B站“百大UP主”,粉丝关注量突破1100万+。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粉丝基础就是商业基础。去年《扬声》的采访中,创始人Tim透露,影视飓风一年营收过亿,盈利过千万。在仍有不少百万级UP主表示“赚不到钱”的今天,这个数字实在令人艳羡。

◆ 从0到10000000,影视飓风如何涨粉?

◆ 从博主到内容公司,他们如何营收过亿?

今天谈谈影视飓风和它的商业模式。

10年涨粉1000万,影视飓风靠什么?

影视飓风,Tim潘天鸿创立。频道诚如其名,专注影视及相关数码、科技领域

在粉丝熟知的创业故事里,中学成绩太差被父母送出国的Tim,因一次制作毕业视频的经历,找到了“这辈子该做的事”。

那之后,他顺利进入肯特大学就读电影专业。2015年,创立了这个账号。

凭借对影像的专注和持续更新的勤勉,这个有些内向却格外喜欢记录、分享的年轻人,积累下第一批粉丝。

影视飓风早期的内容

以剪辑教程、数码测评为主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到2018年,Tim22岁大学毕业回国建立工作室时,影视飓风的粉丝已有10万+。

之后,频道飓风般生长——

创业第一年内,就实现了盈亏平衡;

2019年,频道粉丝数突破100万;

2021年,公司员工规模突破100+;

到2024年,影视飓风已连续6年入选B站“年度百大UP主”、B站粉丝突破1000万……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据网友截至今年3月的统计,影视飓风已是B站粉丝量排名第18位的UP主,妥妥顶流。

怎么做到的?

我仔细翻了下影视飓风的视频,尤其是那些播放超百万、甚至千万的爆款。

千万粉丝的涨粉秘诀,答案就在评论区。

1 “学到了”——知识是涨粉的基础

众所周知,B站是个学习网站。影视飓风也是个知识向博主。

不夸张的说,很多广电专业学生、影视行业新手,是把影视飓风的视频当做教材用的。

何同学在影视飓风的一条留言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比如2020年出的“达芬奇剪辑”系列,至今仍被不少网友纳入“剪辑必学”计划。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不只是有专业人群,影视飓风庞大的粉丝基础,更在于分享拍摄技巧、后期干货、数码测评的同时,影视飓风提供了适配泛人群的“入门课”。

这些年,自媒体时代呼啸而来,摄影、摄像已经是一种生活方式了。

“新出的iphone好用吗?”“pocket值不值得入手?”“设备为何频闪?”Tim的解读有料也有趣,爱用影像记录生活的大家,看到了就是学到了。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频道也致力于打破信息差。比如去年上热搜、被下架的“视频为何变糊?”这种行业内幕披露。也让赞叹影视飓风“敢说的用户,对频道更信任有加。

2 “哇!”——用影像制造wow moment

先看一支视频。

2021年,影视飓风下了个“买一颗卫星”的小决定。

几经周折,半年后,卫星要发射了,又取消了;又有消息了,又搁置了。

两年后,属于影视飓风的卫星,终于搭上了火箭。评论区征集的上千名粉丝的心愿,循环播放,撒向浩瀚太空。

《我们买了一颗卫星》频播放量1300万+。

我们都知道,wow moment是广告的注意力抓手。对自媒体也一样。以影像为主线,这些介于科技与人文间的大胆创意和挑战性内容,也是影视飓风的特色。

决战魔术师刘谦;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让身有残疾的粉丝,看到自己跑起来的样子;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B站名梗“华强卖瓜”重制;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他们让人感受到影像这个事,可以是有趣的、有温度的,也是令人大呼“牛X”的。

他们也打开镜头可达的边界。

新疆、贵州、云南、大兴安岭、阿拉斯加;万米高空中的飞机、100年前的旧火车;甚至闪电、空气、雪花、地球……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视频看完,人还会不由自主被“燃到”。也许它不创造什么实际价值,但只有年轻人能做到,只有年轻人愿凭一腔热血去完成。它激励有想法的人别害怕尝试;不再做梦的人,也忍不住“一键三连”。

3 “这个视频到处都透露着真诚”——坦诚是产生粉丝的前提

Tim那份“不把大家当外人”的坦诚,这些年来为频道圈粉不少。

比如上面这句评价,来自2019年一期自揭“商业模式”的视频——也是影视飓风最早的出圈之作。

《自媒体商业模式大揭秘》

视频中,Tim毫无保留:创业一年赚了65万;尝试生鲜电商失败了;还剖析了工作室的运作模式,连“up主怎么赚钱”这种“商业机密”,都放到了台面上说。

真诚是必杀技。这则视频前,影视飓风花了5年把粉丝数做到20万+;视频发出后,频道粉丝直接涨到了45万+

分享与互动由此延续下来。比如【创业故事】系列、每增加100万粉丝更新一期的Q&A,以及不定时向“精神股东们”分享各种幕后故事……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自曝”能猎取好奇,人味儿让偏科普向的频道更有趣。坦诚互动更带来用户粘性:看Tim从一个零星关注的博主,到一个创业公司的老板,一步步做大做强;期间踩了坑,又从坑里爬出来、走的更高……“养成系”的陪伴感下,弹幕上“无限进步”越刷越多,对Tim、影视飓风甚至背后的团队带上粉丝滤镜的用户也越来越多。

粉丝的参与感,又为“共创”制造条件。1215个人的未来寄语、2173个人的童年、5291个人的车窗……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总的来看,

知识性分享,为影视飓风打好观众基础;

创意挑战的奇观感,带来涨粉破圈;

幕后类内容则用来维持用户分享。而不论哪种类型,还有一条底层思路——

影视飓风把爆款当作一种策略。

Tim曾表示,爆款驱动是影视飓风的核心策略之一。“爆款带来的出圈,才会让账号体量真正增长。”

所以他们“花大钱,整大活”,除《自媒体商业模式大揭秘》之外,《我们买了一颗国产卫星》、《百大up主的创业故事》等,都为影视飓风创造至少20万+涨粉。

但好创意不常有,考虑到制作周期和动辄百万的投入,爆款也只能是一年出个2、3期。保持周更的影视飓风,还需要保持日常内容的高水准。

为此,Tim从爆款中推导出一套方法论——HKRR理论。

快乐属性Happiness,

知识属性Knowledge,

共鸣属性Resonance,

无论哪种内容,至少要满足其中一点才称得上合格;而针对视频,还多一个R:

Rhythm节奏。

沿着方法按图索骥,频道时时有好内容,用户的订阅习惯也稳固下来。

就这样,影视飓风一步步拓展议题、积累人气,也孵化出新的账号矩阵。

「亿点点不一样」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2019年,影视飓风将频道中,探索自然、科技的部分“分家”,有了“亿点点不一样”。现在,这个频道的平均播放量,甚至比影视飓风都高出不少。

「飓多多StormCrew」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新iPhone出来,老板给员工无痛换Pro;纪念粉丝破千万,在职和曾在职员工都收到一枚黄金奖牌……粉丝对“梦中情司”的向往,让专注分享星奥传媒“破产团建项目”的新频道,粉丝量不断上涨。

在此基础上,影视飓风走出B站,在抖音、微博、小红书、公众号/视频号多平台布局。

IP之下,一个全网覆盖超2000万+的影响力矩阵已然成型。

一年一个亿,影视飓风怎么赚钱?

赚钱的问题不需要怎么深挖。影视飓风已经有不少内容专门去说“影视飓风是如何赚钱的”。

19年,Tim就有指出影视飓风的盈利模式:

频道内商业合作(25%)

+

TVC拍摄服务(50%)

+

电商产品销售(25%)

三足鼎立。

现在看,比例或有出入,另外也有一些流量分成、内容付费、商业活动的收入未计入其中,但这三者依然构成影视飓风的主要收入来源。

换句话说,影视飓风一鱼多吃——MCN、内容公司、制作公司的钱,都叫他赚了。

1 商单——广告也能好看吗?

在B站,影视飓风做商单,有两个天然优势。

一是赛道优势。

影像数码是影视飓风的基本盘,也为频道吸引核心客源——B站主要商单来源、最有钱的甲方之一的3C类品牌。

从影像品牌如大疆、影石、佳能,到日益注重摄影功能的手机品牌iPhone、vivo、OPPO、小米……都与影视飓风不下一次合作。

二是,有粉丝基础=有商单选择。

和很多头部博主一样,影视飓风的商单以成本更高、自由度更大的定制商单为主,而非常被骂“恰烂钱”的贴片式硬广。

据B站@西部小陈的分享,影视飓风B站定制商单的单价是100万,全站头一档的高价。

这么贵,还有品牌买单,因为影视飓风一定程度做到了广告即内容。

换个视角看前面提到的视频——

买卫星的两百万,有影石insta360的赞助;跟拍飞机的工具,来自OPPO Find X8 Pro……

但甲方满意,还能涨粉的“一拍即合”毕竟是少数的。Tim自己也承认,自媒体做商单,更多时候难免有“为了一碟醋,包了一盘饺子”的尴尬感。

怎么避免让挑剔的B站用户骂“恰烂钱”?

一方面,HKRR理论也用于商单。和剑与远征去新疆拍大片、和领克深入大兴安岭,都做到了内容有趣且贴品牌。甚至还能搞出花样来,比如解读“我们如何在B站做广告”的时候,顺道就给爱打广告的徕芬做了次露出。

另一方面,影视飓风探索了一种类似“影视招商”的商单模式——创意先行。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详情可见:《800w粉丝,我们是如何在B站做商单视频的?》

先由编导由内容出发考虑创意,之后商务包装权益,主动去找到品牌拉赞助、卖创意。这样,甲方“一拍即可”,团队也能更自由创作。

《10000张照片还原老君山》、《寻找最后的蒸汽火车》等,就是在这样的商业逻辑下完成的。

2 制片——他们不光赚了广告公司的钱

影视飓风拍了不少大片,在制作上的能力有目共睹。

早在2017年,团队只有几个人那会,Tim就接到过给王者荣耀拍TVC的项目。多年来沉淀基本功,星奥传媒已经是个专业的制作公司了。

因为自媒体起家的特殊性,TVC拍摄服务也和频道商业合作互通。

一来,TVC拍完,影视飓风又能反过来,发挥自媒体的影响力为品牌TVC的传播出力。

二来,既然频道做的就是影视,那TVC拍摄的幕后故事,是不是也可以作为一直特殊的商单在频道发布?

苹果元宵短片的幕后故事就是这样。

影视飓风×苹果《寒假作业》

▼ 扫码查看项目详情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幕后故事

甚至像与剑网3的合作,还以“如何从甲方手里赚到钱?”为话题,包装成原生内容,获得近200万的播放量。

作为制作公司,影视飓风又赚到了媒介投放、广告商单的钱……谁看了不羡慕。

3 电商——依然做的是IP生意

电商对于影视飓风,更像个IP生意。内容潜移默化了专业形象,粉丝也愿意出于对频道的信任、对Tim的喜爱,对“影视飓风”出品下单。

电商产品主要有两类。

一是有影视飓风“实力”背书的3C类商品。

产品大部分独立开发,包括滤镜、补光灯、相机转化器、镜头抛光布等等,其中,Snap Filter这款影视飓风“花了8个月终于做出来”的手机外置磁吸滤镜,还是销售超6000+的“爆款单品”。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还有一些大家常用的充电宝、存储卡、手机壳、相机包,也是为关注频道的影像爱好者量身定制。

另一类属生活消费品。

这类产品,也可以看做是影视飓风的周边。比如服饰、包带,都是Tim本人当模特。

一些产品的设计灵感也出自频道内容。最近新出的“讨好型人格”T恤,图案由Tim手绘,也是他对自己性格的调侃。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此外,像频道出镜比较多的李四维,还有一款以他的形象设计的T恤。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为推广自家产品,影视飓风也做电商直播。也有Tim出镜带货。虽然有些整活略显尴尬,但爱看“老板出糗”的乐子人,也因此在直播间停留、下单。

去往星辰大海的路,可以更慢一些

前段时间,我们拆解了另一位B站顶流——食贫道

相同的是,他们都是独立经营,没依附MCN,也不侧重直播卖货,靠内容赚钱。
区别在于,食贫道小团队作战,以付费内容为主要营收来源;影视飓风公司化经营,商业化模式更复杂。

而这也代表着目前B站头部up主,两种主要的经营模式。

哪种模式更好呢?

最近也看到一些对影视飓风的差评:

“广告越来越多了”
“内容没意思了”
“Tim,已经不是曾经的潘天鸿了”
……

抛开树大招风的恶意攻击不谈,我想关于内容的质疑本质上还是模式的不同——影视飓风是用产品思维做内容的。

一方面,团队越大,运转成本就越大,少不了商单输血。但即便影视飓风能保证商单质量、保证商单与原创内容的比例,人们总是会更容易对数量的“频繁”、而非比例的“均衡”产生印象。

另一方面,标准化、流程化保证了稳定产出。但无可避免地是,量化标准、量产内容总难免出现“罐头产品”,少了些我们称之为“灵魂”的东西。

但这都不是啥大问题。Tim自己也有清醒认知,22年的采访中就说过,“过多‘恰饭’只会带来产能的枯竭。”而产品思维的好处还在于,可以及时收集反馈、积极回应、调试内容。影视飓风最近一期视频,就用户对测评内容的质疑做了回应。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Tim变了”的声音背后,一个确实存在的隐忧是,运营一家公司对一个人的消耗。

前面提到过,人们喜欢影视飓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Tim身上,看到了一个理想主义者,不断接近梦想的可能性。

Tim变了吗?

我不觉得他丢了初心。只是从一个UP主,到一家100+员工的公司的老板,一个庞大的机器开始高速转动,即便掌舵者也容易被裹挟进去。搞创作本来就是个经常让人想死的工作,既要管理公司、又要在频繁更新的多个频道出镜,一些视频中Tim就多了些人机感。

还有疲惫。

罗马街头看小鸭子的时候,Tim感慨:“希望大家该休息的时候,咱就歇上一歇,也不打紧。”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视频详见:《去了一趟米兰》

在1000万粉丝Q&A中,有人问Tim怎么平衡工作与生活,他摊手:“首先我没有生活。”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视频详见:《影视飓风1000万粉丝Q&A》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但疲惫会消磨敏感和鲜活感,对依然不能脱离个人IP存在的影视飓风,这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直都在。

话说到这了,公司化运营还有好处吗?

非要说的,开一家公司或者有个系统作业的团队的好处,大概就是有更大的可能发挥合力、接近目标。

影视飓风的目标很中二:星辰大海和奥斯卡。(在未来的某一天去火星、在2028年获得奥斯卡奖。)

诚然,“燃”或许已不是当下的主旋律。但那些总能获得百万播放的实验性内容也证明,带着些傻气的理想主义也不会过时。

只是作为“精神股东”,还是希望影视飓风可以慢一些。

缓下来,继续“无限进步”。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参考来源:
1. 影视飓风官方频道
2. 刘润,能把事情做到极致的人,往往都很简单,250406
3. 36氪,B站百万UP主,如何体面「恰饭」?|了不起的创变者,220427

出处:微信公众号 @数英DIGITALING

meiguo.com 发布人签名/座右铭这家伙浪费了“黄金广告位”,啥也没签!
大家都在看
楼主新近贴
回复/评论列表
默认   热门   正序   倒序
meiguo.com 创始人

emotion

7   2025-05-02 05:00:04  回复

回复/评论:影视飓风,凭啥在B站就赚人民币1亿元?

暂无用户组 升级
退出
等级:0级
美果:
美过
精华推荐
  1. 川普家族“哈佛风波”和签证政策的突变
  2. 美国对华为“HarmonyOS”采取行动,引发科技领域的新争议!
  3. 能熟练运用AI也不行?硅谷的40万人在近期被炒鱿鱼
  4. 中美各自取消91%关税!为防🇺🇸川普政府反悔,🇨🇳重申关键问题!
  5. 马斯克的“130天政府生涯”终结后…
  6. 川普政府的关税政策或将加速中国崛起,助力中国成为全球的经济主导力量!
  7. 盖茨列出了10项改变世界的技术名单
  8. 美国“非法移民家庭”遣返行动引发了“婴幼儿无国籍”的危机
  9. 手机充电习惯是影响电池寿命的根本原因
  10. “蜗居”纽约的中国穷人:男女同住,毫无私隐… 却坚持不肯回国
  11. 属于中国的世纪可能已经到来
  12. 川普总统:加拿大可以免费加入“金穹”导弹防御系统
  13. 全球AI人才的争夺战白热化,顶尖研究员成为了科技巨头争夺焦点
  14. 马斯克声称川普在“爱泼斯坦名单”,白宫回应:局面令人遗憾!
  15. 美国联邦调查局警示:“新型医疗保险”骗局泛滥
  16. 互联网女皇“340页AI报告”猛料刷屏
  17. 马斯克打算组建新党“美国党”代表中间派
  18. 韦伯望远镜(JWST)发布迄今为止最大的早期宇宙地图
  19. 中美贸易战的谈判再起,稀土贸易成为焦点
  20. 川普和马斯克的公开交锋升级了
  21. 中美两国元首针对当下双边关系和经贸合作,☎️通话交流!
  22. 金星地壳似乎剧烈变化了,NASA即将启动新任务探索求证!
  23. 英国2岁男童竟然刷新了门萨俱乐部“最年轻男性”会员纪录
  24. 美国企业在强化回归办公室的工作要求
  25. 鲁比奥声称将会收紧中国留学生的签证审批政策
  26. 嘴唇经常干裂起皮,或许并非缺水!
  27. 世界瞩目的电话,十个不寻常的细节剖析!
  28. 出乎全世界意料,中美两国的“2025日内瓦谈判”太亲密了吧?
  29. 任天堂的Switch 2正式发售,参数细节全曝光!
  30. 旅居海外十几年,母亲是心头之痛!
  31. QQ等级256级用户诞生,首次解锁“时光企鹅”图标!
  32. 在美国,千万别做的这些事盘点!
  33. 美国暂停了学生签证预约,申请者在社交媒体平台的活动须谨慎!
  34. 美国房价仍然高位,“美国梦”成奢望!
  35. 判刑15年!发币ICO的定性为诈骗
  36. 中美通话的内容简短,但意味深长!

美国动态 美果搜索

Your IP: 216.73.216.9, 2025-07-06 19:12:27

Processed in 0.08308 second(s)

头像

用户名:

粉丝数:

签名:

资料 关注 好友 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