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才芳
辽宁报道我们不在中心城市,我们不是这个行业的核心力量,我们远离IT的中心舞台,然而我们却是供应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有自己独特的生存手段,我们没有库存压力,我们没有品牌顾虑,我们什么都能做,我们没有电脑城,但是我们的网吧,我们的奶茶店、复印社全部都可以卖电脑......我们就是四、六级渠道。
乐趣:巧用互联网,无奈与益处
在四、六级市场找渠道,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一般整个市场渠道数量都不超过20家,而且特别分散,对于外地人来讲,这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记者每天都有十公里竞走的感觉。
但对于当地人来讲,这倒不是什么问题,甚至随便去一家想买什么都可以买得到。“小而全,多而杂”,这是四、六级渠道非常显著的特点。几乎没有一家渠道是只卖品牌机的,绝大多数的渠道是DIY+品牌。在朝阳北票启航电子公司,其店面主营的是长城电脑和DIY,负责人丁启航是从沈阳工业大学毕业两年的一名大学生,在他的店面里,样机并不多只有两台,但是长城品牌机什么型号他都可以卖,也都卖过。
其采用的是“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办法。在店面里架设一条宽带,随时可以上网,把自己经营的品牌网站全部添加到收藏夹。就在记者采访之际,一位顾客上门求购一台电脑,丁启航店面里并没有货,于是就让这位消费者到长城PC的网站上观看,并把配置给消费者做了详细介绍。消费者表示出了一定的兴趣,但是并没有下决心购买。
丁启航有些无奈的表示:之所以这么做,有好处也有无奈。好处在于这样做,我没有库存的压力,物流发达,一般订货第二天就到了。但无奈之处在于,其实也希望有个正规、规范的店面,样机摆放整齐,但是资金有限,无法投资。而且四、六级市场的发展极其不稳定,也不敢大胆投资。就目前的情况,丁启航还经营着电动摩托生意以防不测。
丁启航的销售方法在四六级渠道中非常多见,或者是通过网上先看后订,或者是通过宣传单来向消费者宣传产品。
在县级市场只有少数所谓的“大家”才会有库存,也只有这些大家才能把IT当做一份事业来做,而更多的是生计,生意不好就关门大吉。在记者走访的地方,经常有门牌还在,但早已物是人非的店面。就如经销商自己所说:在县城,出现一家和消失一家经销商都是那么的容易,那么的平常。
对面的厂商请看过来:四六级渠道的现状
发表时间:2005-11-28 10:41:49 作者:刘才芳 阅读次数:181
兴奋:职业教育商机,开拓新市场
王岩兴高采烈的走入办公室,迎面与记者握手表示欢迎。此时,因为早就约好的采访,记者已经等了他一个小时。王岩连说不好意思,久等了,但还是迫不及待的告诉我,原来他去签一个单子,是当地一所职业学校的二次购机30台机器。
其实价格并不高,单台价格还不到4000元,但是对于王岩来说,重要的是他终于切入了这个市场,机会在今后。
职教市场,正成为四、六级渠道正在挖掘的新商机。
无论从人口数量还是从消费水平来看,四、六级市场的IT需求肯定没有二级市场那么大,虽然有潜力,可是这水到底深浅如何?
在广大四、六级土地上,人口是众多的,土地是宽阔的,交通是不便的,人们更多的是贫瘠的。除了有特殊经济支柱的县级市,更多的县城是农业为本。
在这些四、六级市场,消费能力是典型的纺锤型,公务员以及一些生意人消费水平会高些,而更多的消费者其实还是消费不起电脑这种IT产品的。
所以如果单纯依靠“零售市场”生存,县城渠道会生存得非常困难,这也导致很多经销商似乎并不重视店面,更在意行业关系,政府是当地行业采购量最大的买主。
而职教行业在二级市场也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采购客户。由于自筹经费办学,职业教育市场自身资金实力雄厚,再加上政府相关部门的补贴,职业教育成为继普教、高教后第三大教育采购大户。在中心城市,高考热持续升温,职业教育似乎发展得并不迅速,但在四、六级市场,情况则完全是“风景这边独好”。
职业教育对于众多县城里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来讲,有着巨大吸引力,记者曾经在去锦州义县的车上遇到一位在锦州学习美发专业的学生,只是一个实习美发小工,车里熟悉的乡亲却都羡慕得不得了。
在这些县级城市当中,并不是绝大多数人都能读高中,上大学。十七、八岁就业是很正常的事,那么拥有一门手艺就是最现实的,所以职业教育在四、六级市场非常有潜力,当地人喜欢这种一次性投资。职业学校,以及一些专门的计算机学校应运而生,很多学校把广告刷到墙体上,颇有些联想当初宣传“2999”的感觉。
有趣的是很多青年又把计算机当做能找到工作的首要条件:在义县时代电脑学校,一名学生就表示:学会电脑,才有机会去省城打(下转第15版) (上接第10版)工,就是这么简单。所以,目前职业教育和IT职业教育对计算机产品的采购需求正处于一种与日俱增的势头。
如何抓住职业教育这块市场,是当地渠道生存的一个新商机,但遗憾的是,很多渠道并没有看到这块市场,更多的还是以零售一传一的方式在步履蹒跚的艰难生存。
苦恼:上游渠道资源不稳 用户数量有限
远离大城市的喧嚣与惨烈的竞争,但四、六级渠道活得并不滋润。
喀佐县城一家经销HP电脑的经销商曾经给记者讲述这样一个故事:自己是做DIY生意的,但是经营范围非常的杂,就说主板吧,就经常更换品牌,今天去三好街看这个便宜,就要个电话,或是买两片,下次去看哪个好,再换。
结果前两天就遇到了问题,客户装了一台机器,但回家用了没几天主板就烧了,结果自然是返沈阳进而返厂,但是发回沈阳经销商,却被告知不是从该公司出的货,又发回了喀佐。结果发了两次才找对上游渠道,让客户极其不满意,直接影响了信誉。
这位经销商告诉记者,这类的事情发生了不只一次,而是出现过两三次。所以,目前他最苦恼的就是找不到一个稳定的上游渠道,以至于他一直想做明基的Q-Desk,但由于没找到沈阳的核心代理商,所以迟迟没有切入产品。
而反观一些在当地做得比较好的渠道,绝对都是在上游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合作伙伴。寻找稳定、信誉可靠的上游渠道是这些四、六级渠道真正的呼声,但是由于出货量小,影响力小,四、六级渠道一直处于茫然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产品可以流通到四、六级市场的品牌不在少数,无论是品牌机的联想、方正、同方,甚至惠普,以及众多品牌的配件,都可以做到。但真正关心渠道的成长,把四、六级渠道当做渠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又有几个厂商呢?
在这点上,渠道关注度最高的还要算联想。作为中国IT的第一品牌,联想教父柳传志曾经说过:产品是我们的立命之本,渠道是我们的立身之本。而联想也真的是这么做的,联想每年的代理商大会,那些四、六级渠道都一定可以派代表参加,而这些四、六级渠道商的老板们也确实珍惜这样的机会,每次都会亲自出席,把这当做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更重要的是,联想还有专门针对四、六级渠道的市场推广计划、考核计划。如2005年夏天在四、六级渠道广泛开展的“大蓬车”活动,就对当地渠道在销量上有明显的刺激,并提升了品牌在当地的拉力。再比如2004年冬天,联想推出四、六级渠道考核“龙虎榜”,有效刺激了四、六级渠道寒促销量,很多渠道卖到两三百台,取得了极好的效果,可以说,联想当年Q4的漂亮答卷,四、六级渠道功不可没。如今,走在四、六级市场上,做得最强、最规范的,也多是联想的代理商。
遗憾的是,除了联想,众多的厂商还在把深入县级市场当做“标语、口号”。
困扰:没有渠道自律性,缺乏规范性
窜货、销售假货,这是渠道最忌讳的事情。不遵守渠道纪律,违反游戏规则,对此很多厂商都出台了“售一罚十”的严厉惩治办法。但仔细看看,绝大多数厂商的渠道管理也只延伸到二、三级城市。在记者走访凌源、黑山、北宁等诸多县级市的时候,当地渠道商曾直言,“我的货全是从北京进的”,尤其是在锦州管辖下的一些四、六级市场,情况更严重。二、三级市场在严格控制,可四、六级市场却门户大开,窜货肆虐,这就是厂商不得不面对的县级渠道现状。
哪里更便宜,哪里更方便,合作得更愉快,我就从哪里进货。很多四、六级渠道存在这样的问题,他们缺乏渠道自律性,没有渠道体系的概念。所以他们可以毫不顾忌地说自己的货是从北京进的,不是他们无视规则,而是他们从概念上,就没有认同厂商对渠道的管理。
他们缺乏“品牌的归属感”,他们缺乏“主人翁精神”。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更没有品牌忠诚度可言。一年切换一个品牌很平常,同时卖联想、方正的大有人在,甚至同时卖联想、惠普的渠道,记者也曾经在县级市场看到过。在辽宁营口的大石桥市,就有一个曾经同联想几分几合的代理商“大石桥科海”。总经理魏家君对与联想的合作评价是:痛并快乐着。究其原因,就是以前曾经因为当地渠道布局等问题几次放弃联想,但又始终放不下,几经沉浮,最终在联想2004年“推出圆梦系列”的时候,魏家君看到了联想在四、六级市场的明确目的,成了一名“正规军”,不再炒货,并开始逐渐有了归属感。
忧伤:谁来关注我们一下
无论是几级市场,几级渠道,生存是最根本的。而目前四、六级市场有超过一半的经销商甚至还挣扎在生存的边缘。
市场的不规范,是产业经济规律的发展使然,然而渠道自身的不规范,却实实在在是人为的因素。奶茶店可以卖电脑、任何一家复印社都可以卖电脑,窜货肆虐,这不是正常的市场规律。
他们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他们没有明确的品牌概念,他们甚至没有做下去的信心和勇气。
由于地处四、六级市场,对渠道的影响力不是很强,出货量少,所以很少有人真正关注这些渠道的生存状态。但四、六级渠道正在大声疾呼:请关注我们,我们需要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