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参加“2005广东经济发展国际咨询会”的伊士曼柯达公司首席执行官兼总裁彭安东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公司正在全力由传统胶卷向数码领域转型,但何时停止传统胶卷在中国的生产,还没有一个时间表,要取决于顾客的需求。有意思的是,这次彭安东给广东咨询会的建议也是有关“企业转型与技术创新”。
文/图 薛松
在数码浪潮的冲击下,柯达曾经引以为傲的胶卷及冲印业务正在急剧萎缩。今年,柯达在数码方面的收入首次超过传统胶片业务,而以往,公司70%以上收入都是传统业务。
不久前,柯达宣布了全球的传统胶卷业务将在中国和美国的工厂进行2.5万人的裁员,柯达在中国厦门的胶卷厂将进行一部分裁员。
为配合这种调整,本月柯达公司还宣布重组亚洲业务,将原亚太地区划分为北亚区和南亚区,同时进行大幅的人事调整,柯达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主席叶莺升任北亚区主席兼总裁,直接向总部汇报。
据记者了解,柯达数码产品的生产基地都集中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其中,广东省是柯达数码产品全球供应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2004年,柯达在广东省的采购总额超过8亿美元。2005年,柯达预计将在广东采购价值8.4亿美元的数码影像产品和零部件及光学部件。
当记者问彭安东,柯达在很多国家都放弃了传统业务,在中国有没有一个时间表时,彭安东说:“准确地说,我们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放弃传统业务。虽然传统业务在某些发达国家市场下降,比如美国、西欧等一些市场,但柯达依旧拥有非常大的市场份额,多达几亿卷的销量。而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仍在增长,比如中国、印度以及巴西等市场又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说明传统影像市场远远没有饱和。”
经过裁员后的柯达厦门工厂将只针对亚太地区和日本市场供应胶卷。“供应给世界其他地区的胶卷由美国工厂来生产。”该公司一位人士表示。
彭安东说,这两个业务在中国如何发展,将取决于市场和顾客的需求。他表示,无论在传统还是数码,柯达都拥有大量的技术,柯达会提供出来尊重消费者的选择。在传统业务有潜力的地区,柯达会继续开胶卷冲印店,在大城市则开数码冲印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