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旺季效益下,中国台湾IC设计类股价成长快速,在中国大陆市场传统十一长假效应的帮助下,短时间营收将会有所提高。但从长线增长力和未来展望等方面看,台湾IC设计产业总体将会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局势并不十分乐观。
2005年台湾消费类IC设计公司的股价,累计前半年营收表现,除凌阳及松翰还可力保较2004年成长1%~5%的水准外,其余IC设计业者“全军覆没”,分别较2004年同期下滑10
%~30%,充分反映出消费类芯片受到大局和景气影响的严重性。
凌阳初估在传统旺季效益的帮助下,8月营收亦较7月走高,9月还会更高。除一线IC设计业者8月营收表现稳定走高外,不少小型非消费类IC设计业者8月营收再创历史新高。其中,以LCD驱动IC产品线为主的联咏及硅创,初估8月营收分别达22亿~23亿元与3.3亿~3.4亿元,9月在客户订单持续增加情况下,单月业绩将保持持续增长势头。
在这样的业绩背后,不少台湾消费类IC设计公司的股价开始下滑。义隆、通泰、合邦、骏亿及普诚,均已悄悄在2005年第三季度创下2005年股价最低点,这让台北股市从2005年第二季度开始,终于出现近一年以来所难得见到的大行情走势。
由于大陆IC设计公司近年来在消费类芯片市场的着墨颇多,已经有不少台湾本土的IC设计从业人员前往大陆IC设计公司进入经营阶层,让市场进入障碍较少的消费类芯片成为大陆IC设计公司和台湾IC设计公司首要角逐之地。
除原有产品线受到大陆竞争对手的打压之外,台湾企业的新产品越来越少,迫使IC市场本身出现明显的供过于求困境。加上产品开发周期较长,每个IC设计方案都需要两年左右的研发时间,让台湾消费类IC设计业者自2003年以来面临着成长缓慢的困境,甚至2005年还进一步出现衰退的危机。
面对2005年淡季很淡、旺季不旺的困境,台湾消费类IC设计业者似乎急需痛定思痛,重新思考公司的产品方向及营运策略,毕竟产品与IC开发都是没办法一步登天的。此外,股价通常代表着未来趋势,也是资本市场对公司期望值的一种简化表现形式,若员工及经营阶层对公司未来的营运表现与产品开发计划不是很有信心,则公司股价表现通常就会明显不振。
至于以笔记本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