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张懿
出人意料——昨天,面对媒体,Intel副总裁萧慕廉居然兴致勃勃地谈起了中国的“农村问题”;情理之中——当他作出如此判断:“未来全球新增的十亿台PC中,可能就会有5亿台来自中国农村。”
这段话,基本上可以作为Intel在上海设立全球新兴市场“司令部”的解读。
回忆起4个月前的一次经历,萧慕廉记忆犹新。当时,他在北京某大学演讲,“一个女生问我,中国有七到八亿人务农,在中西部地区,他们没法上网,但上网对他们是真正有用的,Intel如何为这部分人服务?”
当“农村”与“电脑”这两个词联系到一起,并不能让Intel勾起愉快的回忆。
去年夏天,国内最大的PC厂商Lenovo突然推出了“乡镇电脑计划”,通过最低不到3000元的电脑,将市场攻势直接对准了偏远地区。在该计划中,一向被认为是Intel坚强盟友的联想,选择了Intel最大竞争对手AMD公司的CPU(核心处理器)芯片。
据分析,当时联想选择AMD,主要考虑的是AMD可以提供相对低性能但更廉价的CPU。而Intel的主攻方向是“高端”,高性能高价格。“乡镇电脑计划”很快帮助联想夺回了亚太区最大PC供应商的宝座。
有评论认为,这是AMD的一次历史性胜利。而Intel的失误,主要在于对当地市场理解不够,或者说“本地化”不足。
PC在发达国家的发展停滞有目共睹,但在新兴市场就未必如此。萧慕廉告诉记者,中国目前的电脑销量仅次于美国,不过,“今后3到5年,中国将很轻易地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
“Intel在上海设立渠道事业部总部,相当于把司令部移到了战区的最前线。”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
渠道事业部的主要任务,简单说就是“本地化”。作为芯片商,Intel在PC产业链中位于最高端,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它要帮助PC厂商设计出符合当地需求的电脑和数码设备。
“最近,我们为快速成长的中国网吧市场,开发了一套软硬件解决方案。这是为中国定制的——网吧在中国很特别,和美国不同。”
除了网吧,中国偏远地区的“个性”还有很多——购买力、接受技术的便利性、文化水平,乃至偶尔间歇性的停电。为此,Intel渠道平台事业部总部,还将在上海聘用“人类学家”,专门研究行为特点和文化环境。年内,它计划推出“学习电脑”,家长不但可以把电脑控制为“学习模式”,而且,可以通过手写笔输入,让孩子练习写汉字。
作出“扎根中国”的决定后,选择上海也就顺理成章了。目前,长三角地区已经成为国内最重要的IT制造中心,而上海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出口基地。Intel要做“中国化”的产品,上海凭借的地缘优势和人才储备,自然是首选。
问题是,上海能从中获得什么?出席昨天仪式的周禹鹏副市长在发言中提到,希望Intel也能在提升、培养本土人才方面发挥作用。“总部”当然能形成产业强势,而要奠定在国际IT产业中的地位,上海还必须思考如何发展自主知识产权产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