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凯
目前,大部分总代理还是没有摆脱“拼规模”的现状,只是以充足的资金和强大的库存作为竞争的标准,就如某业内专家曾说,“总代理的作用就是为厂家压货”。所以,能够创造需求的总代理才有它的价值。
OKI签约总代理万海,这一平凡的事件背后实在透着一些不平凡。
在见到万海世纪总经理潘勇强之后,他给记者展示的竟是如此与众不同的总代理万海。正如在6月1日,万海和OKI签约当天,潘勇强就一再强调的一样,万海世纪不是“分销商”而是“代理商”,代理商的责任也并不是物流、销售那么简单。
潘勇强还表示,万海世纪能快速地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海量式推广型销售网络,除了要具备先进的营销理念、强大的市场运作能力外,当然还有高效率的渠道管理模式等多种能力。
而且,还有一点值得注意,“万海是创造需求的总代理”,潘勇强说。
因为无奈 所以慎重
OKI彩机由于具有全球最为先进的LED一次成像核心技术,OKI彩机也开始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同时在2005年,OKI全线彩机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价调整,使产品拥有了进一步的竞争优势。甚至连OKI打印机中国区市场营销总监林正敏也承认,“OKI原有的区域代理体系和渠道覆盖能力已经远远不能满足OKI彩机的发展需要了”。因此,“考虑OKI公司现有特点,从物流分销分散的合作推广层面提升为整合策略规划、市场推动的更高层面,是OKI提高产品竞争力、提升渠道推动力、完成销售目标、实现长期发展的慎重决定。”
事实上,在合作之前,万海也在有意识的寻找这个领域的合作伙伴,“我们对这个市场有过研究,万海早就觉得彩机会在中国市场有一个很好的前景,所以也一直处于考察合作伙伴的阶段”,潘勇强表示,这个合作并非一拍即合,双方对此其实都做了充分的准备。
潘勇强坦言,代理OKI打印机和从前代理Samsung 打印机的时候有一些相同的地方,也有一些不同的地方。“毕竟时过境迁了,现在的经销商变化很大,渠道体系也在不停地变化”,潘勇强说。
诚如所言,相比上个世纪90年代,只要在中关村作一个总代理,就肯定不愁没有代理商跟进。在当时,总代理不仅控制着货源,甚至控制着产品的价格和走向,利润之高令人咋舌。
潘勇强表示,从2002年左右开始,一个总代理如果想推广一个产品,或者一个品牌,至少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代理品牌加上一份不俗的市场投入才可以。事实上,万海曾经成功推广的Samsung 打印机正是拥有了这两个必要条件才得以高速跨入主流打印机行列。
但是现如今,一切又都变了。潘勇强说:“现在的市场,很明显是一个用户需求为导向的市场。如果没有足够多样化和高性能的产品满足多样化的客户需求,纵然有品牌,有市场投入也不见得能够成功推广。”
因此,潘勇强指出,“选择OKI进行合作,也是万海经过深思熟虑的”。一个公认的事实是:彩机会迎来爆发式的增长。那么如何抓住这个机遇,正是万海一直思考的问题。
决不“教育”渠道
“首先,与传统激光机相比,彩机具有在保证打印速度快几倍的前提下,拥有高物理分辨率,体积更小、绿色环保无臭氧等诸多优势,非常符合当前用户对于彩色商务的需求”,潘勇强说。
可是,即便如此,激光技术早已深入人心,激光打印机也拥有很高的用户认可度。对此,潘勇强指出,“最为关键的是OKI的彩机能够给用户最少的打印成本"。而这一点,恰恰符合了他自己所说的,需求主导市场的理论。
其实,在发布会当天,林正敏已经给到场记者算了一笔账。例如,OKI C3100的建议零售价是4800元,但是,它所需耗材价格是目前5000元以下激光打印机最低的。其黑白打印成本为0.16元/页;彩色打印成本也仅为0.94元/页。虽然整机采购时LED一次成像技术领先的3100会比传统的四色激光打印机成本高出1000元,但是经过一年的使用,OKI彩机在耗材成本将比对手节省出两台机身的价格,而且寿命长出100%。
OKI相信,TCO最小化的特征将成为最为吸引用户的卖点,同时,这也让潘勇强在渠道上推广的时候有了足够的底气。“事实上,打印机用户最为关心的是效果,而不会去关心机器是激光还是用LED技术”。
同时,在渠道的培训方面,万海也把自己定位成“推广型的公司”。潘勇强解释,“这其中最大的不同是很多总代理都在提渠道管理,而万海的客户经理要做的则是培训”,他希望,每一个区域经理都成为一个出色的培训师,“至于销售吗,我相信只要功夫到了,完成销售是功到自然成的。”
那么,如何把培训做到火候呢?潘勇强坦言,“其实就是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然后把简单的东西重复做”,仔细想来,这样的渠道理念又何尝不是一个市场理念呢!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潘勇强强调,在渠道上决不提“教育”两个字。他相信,渠道自己有消化万海理念的能力,同时,万海和所有经销商既不是上下级关系也不是师生关系,而是伙伴关系,“我希望,万海在经销商眼里不会是管理者的角色而是一个咨询的角色。”
除了规模还能拼什么?
正如前文提到的,经销商一直在变,随之而来的当然是渠道体系的改变。实际上,这就要求总代理根据需求不断产生变化。
很显然,在经销商和厂家之间传递需求,传递价值,传递信息的总代理这一角色,必须要清楚市场需要什么?经销商需要什么?客户需要什么?然后将这些需求反馈给上游厂家,这给现阶段的总代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过去的一些年里,总代理的工作似乎总是跟物流分不开。一个好的总代理,规模大的如神州数码,次之如万海世纪,再有一些区域的小产品总代理,他们对于厂家最大的价值在于他们能够提供一个全国,或者某些区域最完整的货物配送体系。潘勇强也形象地称这种模式为:货物的传递,即总代理在厂家和经销商之间只是传递货物的角色。
再发展到近几年,尽管,总代理纷纷在财务取得主动,“但是,总代理还是没有摆脱这种‘拼规模’的现状”,潘勇强认为,这种总代理比到最后,变成了谁有更大的资金和库存能力。就如某业内专家曾说,“总代理的作用就是为厂家压货”。
而这决不是总代理们最想看到的,“仅仅能够完成物流上的覆盖,这样的总代理就失去了自身的价值”,潘勇强说。
那么,总代理的最佳模式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潘勇强认为,能够创造需求的总代理才有它的价值。“客户的需求,一般有两种,客观存在的是内在需求,这些客户会在主流市场上得到满足”,但是,还有一种需求是要推动的,潘勇强说这是一种“供给推动需求”,例如,彩机的供给对用户彩色打印输出需求的推动。
而针对这样的需求,总代理必须在培训当中不断地传递出去,这也是为什么潘勇强一直强调,万海的客户经理都要成为高级培训师。“创造需求就是要培训经销商去发现和挖掘用户的需求,利用供给来推动需求,而不仅仅是满足厂家利益的最大化。如OKI的彩机就可以在打印速度和打印低成本上推动用户的需求,打印速度的加快打破了以往速度的瓶颈,打印成本的降低解决了以往彩机高昂的费用,这些都可以将用户被压抑的需求释放出来”,潘勇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