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雨
“Intel也很擅长破坏。据我估算,Intel年营业额当中,应该有150亿美元是来自于破坏性产品。Intel通过推出赛扬处理器,成功地夺回了微处理器的低端市场。”
——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M·克里斯坦森
“细分市场的成形给了大家以打破产业格局的新机会,尤其是在创新应用的主导下,原有的产品技术升级速度优势将不再明显。谁最先满足了用户对创新品质与应用的个性需要,谁就将是这场变革中的胜利者。”
——TCL数码电子事业本部总裁杨伟强
问:哪个地区最适合破坏性创新?
克里斯坦森:从经济史来看,从1960年到1980年,日本的经济因为推出许多破坏性产品而大幅增长,日本企业制造了很多便宜的汽车、便宜的消费性电子产品,本田汽车、新力是个中翘楚;佳能则以便宜的复印机打下江山,精工表推出便宜的手表抢攻市场。之后,日本产品逐渐往高阶市场移动,制造出最好的产品。但是,日本经济却无法再启动新一波的破坏性成长,因此经济停滞长达十余年。
许多企业都希望自己的产品能给市场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但只有极少数的企业凭借破坏性创新让市场改朝换代,从而导致原有市场的重新洗牌,让自己在新的市场中赢得领先优势。
计算与商业IT应用趋势
韩国紧随日本之后,推出了低价的破坏性创新,造就了经济成长。但是,破坏性创新有个重要的动力,那就是创业精神。韩国、日本、新加坡社会都缺乏创业家精神,很难一波波接连推动破坏。而中国台湾则不同,社会创业精神浓厚,非常适合破坏。
“核聚变”效应
“今天是Intel产品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Intel全新家用和办公平台的面世,标志着个人计算进入一个新纪元。”这是Intel中国区总经理赖一龙在奔腾 D双核处理器发布会上的开场白。5月26日,Intel在北京推出奔腾 D双核处理器。与此同时,Dell、联想、HP、清华同方、TCL等厂商在现场展示了采用奔腾 D双核处理器的台式PC产品。
就在奔腾 D双核处理器面世前两周,5月11日,AMD正式发布全球首款面向服务器和工作站的企业级 x86双核CPU——AMD双核皓龙处理器。曙光、HP、IBM 和Sun等众多国内外OEM厂商采用AMD双核皓龙处理器的服务器和工作站产品也同步推出。
随着Intel与AMD相继发布双核处理器,“双核与多核”已成为大众眼中全新计算时代的代名词。
在散热、功耗等问题取得突破性进展前,无论是Intel还是AMD,都意识到CPU已经发展到一个瓶颈阶段,从而不得不改变片面追求更高主频的策略,转而采用其他途径提升CPU 的运算能力,双核处理器应运而生。其实,双核处理器架构很早就出现在Unix领域,IBM在2001年就推出基于双核的POWER4处理器;随后是Sun和惠普公司,都先后推出了基于双核架构的UltraSPARC以及PA-RISC芯片。但出现在主流x86 市场上,今年却是头一遭。
在Intel的计划表中,2006年将是双核平台的真正流行之年,预计40% 的桌面处理器、70% 的移动处理器都将采用双核芯片!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发表的研究报告称,2007年销售的大多数处理器将是双内核处理器。
双核芯片的推出,不仅仅是一种新技术的诞生,更可能从根本上颠覆旧有的产品市场格局。破坏性创新产品并不会侵犯主流市场,而是使顾客脱离这个市场并进入新市场,因为这些顾客发现使用这些新产品比使用旧产品更加便利。
从低端市场修正果
3月9日,优派在北京率先推出全球首款灰阶4毫秒19英寸LCD——VX924,再度刷新液晶显示器响应时间的历史纪录。4毫秒灰阶响应时间已经非常接近CRT的响应时间,在实际使用过程当中完全可以消除拖影现象,大大提升了LCD的显示效果。
迅猛成长的液晶显示器是今年上半年市场的一大亮点。此前困扰厂商与用户的液晶显示器的“短板”如今均已取得新突破:反应时间普遍达到8毫秒,更有产品达到4毫秒; 亮度也超过300流明;对比度则突破了1500∶1。由此可见,当初作为CRT“破坏者”的液晶显示器如今已开始反客为主。
破坏性产品在新的或低端市场上确立了自己的地位,由于技术进步的速度远远超过消费者使用技术的能力,因此早期的技术缺陷最终得到充分改进,从而满足了更挑剔的消费者需求。当这种情况出现后,破坏者就能最终征服市场原有统治者,继而成为市场新霸主。与之相对应的还有一个产品,这就是数码相机。
上个世纪80年代,当数码相机刚刚问世时,数码影像与光学影像实在无法相提并论,前者质量不好,利润又很低。因而初期的数码相机只是“业余爱好者”的手中玩物。直到2000年左右,主流数码相机CCD分辨率仍然只有200万像素。如今,数码相机在市场上取得重大突破,主流数码相机CCD分辨率已经高达800万像素,数码相机价格与数码照片的冲印价格均大幅降低,市场占有率节节攀升,世界上最顶级的影楼、广告公司的专业摄影师都已开始使用数码相机。如今,传统相机与传统胶片以及传统的影像冲印业务已被数码影像产品冲击得七零八落。
眼下,一个破坏性更大的产品即将出现。当年的互联网大师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近日放言,明年将推出售价仅100美元的笔记本电脑。初次听到这个价格,很少有人当真。然而随着百元笔记本的设计构想浮出水面,人们依稀望见了百元笔记本的粗糙轮廓。如果果真如尼大师所承诺的明年面世的话,不管这款产品如何粗糙,它对笔记本既有市场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
破坏性创新带来的产品与现有产品相比多半尚不够好、比较粗糙,主流客户不愿意在他们熟悉和了解的应用场合中使用由破坏性创新带来的产品,而对新的或者不太挑剔的(哪怕是相对低端的)消费者很有吸引力。
需要指出的是,破坏者最后往往会成为被破坏者。Microsoft曾经是软件中响当当的破坏者,它的操作系统比不上Unix或苹果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强大,但是从DOS、Windows到XP,Microsoft成功地成长了。然而,当Linux操作系统出现后,Microsoft的窗口系统被破坏了,对Microsoft而言,这次他成为被破坏者。
许多行业巨人正是因为忽视了竞争对手的破坏性创新而惨遭败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