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易水
这个夏天,伴随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高温天气的持续,令全国性的电荒仍然无法缓解。据国家发改委估计,今年夏季全国最大电力缺口达2500万千瓦。目前全国已有25个省级电网出现“拉闸限电”的情况。面临能源日益短缺的现状,各类生态能源的开发利用已被提上议事日程。最近,本报记者在广东采访期间,发现太阳能热水器已经被当地一些家电企业
锁定为极具成长性的新兴产品市场。而按照中国太阳能协会热利用委员会陈力教授的判断,太阳能热水器因其环保、节能、安全、方便等优点正在逐渐进入广大消费者的日常生活。
华帝强势切入新兴市场
据记者了解,中国太阳能热水器经过近10年的发展应用,已经度过了市场导入期,消费者的培育基础已然奠定,一个快速增长的机遇期正在到来。据统计,目前中国太阳能热水器占整个热水器市场(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和太阳能热水器)11.2%的份额,像江苏、安徽、云南等省的局部地区更高达40%以上。在城市家庭的购买预期调查中,太阳能热水器的比例还将迅速升至23.2%。据有关方面预计,到2015年,全国家庭住宅太阳能热水器普及率将达到20%—30%,约为2.32亿平方米的市场拥有量。
事实上,中国如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基地,其年总产值超过150亿元人民币,现有太阳能热水器生产企业3500多家。不过当前国内从业企业的规模和实力普遍偏小,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不到60家,超过3亿元的更是屈指可数,大量杂牌企业的存在,使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并陷入低价竞争的误区。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企业的售后服务能力不足,令消费者对于这类产品质量与服务的担心始终存在。对于有远见的家电企业来说,这也正是强势品牌切入市场的大好机会。有鉴于此,华帝燃具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黄启均宣布,华帝将投入巨资,打造太阳能热水器行业内的新“航母”。而老牌家电厂商万家乐也已涉足这一产品领域。业内分析人士指出,随着知名家电企业纷纷看重这一低投入、高回报的新兴行业,市场将重新洗牌,而品牌集中度也会不断提高。
日前,华帝公司太阳能事业部总经理尚孟坤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专业从事太阳能、沼气等生态能源产品研发制造时,华帝坚持两个原则:一是走科技型发展道路,坚持技术创新,重点研发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中高端产品,强调产品的独特功能,如华帝在国内首创了光气电智能三合一的“阳光宝贝”太阳能热水器,并推出别墅分体承压式太阳能热水器“阳光王子”,采用多点供水设计以及多种辅助加热模式,不受天气影响,可实现热水全天供应。二是,由于现阶段国内对这类产品实质性的政府扶持较少,整个行业自力更生、自主生存的能力较强,70%以上的太阳能热水器产销量都在中国,因此与国外竞争对手相比,国内家电企业的经验、技术和产品功能设计具有一定优势,因此华帝的另一个发展目标就是走外向型道路。今年海外销售将占华帝太阳能30%的份额,以印度、韩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亚太地区国家为主。
专家提醒:理性选购最关键
像太阳能热水器这类家电产品,消费者的选购行为存在着一定的季节因素。炎炎夏日,对于热水需求量大的高档住宅或别墅住户来说,满足其需求的方式通常有两种:一是购买大升数(300升以上)的电热水器,其产品价格在6000—8000元,如果夏天用户每天都需使用,每月电费支出会相当可观;二是采用燃气两用锅炉(具有取暖功能),价格在1.5万至2万元,根据产品功率大小,价格也不一样,其运行费用相对稍低,但一次采购成本较高。此外,国外还有一个解决方案是采用燃油加热。
而市面上新出现的太阳能热水器产品,其一次性购置费用虽然高于电热水器,但是大部分时间依靠免费生态能源———太阳能,因此可大幅降低日常运行费用。以华帝卖得最贵的顶级产品(2万元左右)为例,不仅可解决大用水量、多点供水等问题,还通过独特的分体承压设计,与别墅建筑本身比较完美的结合起来。
有关专家提醒消费者,在选购太阳能热水器产品时应持理性心态,并注意把握以下三大问题:首先最重要的是产品的聚光集热效果,应多留意太阳能真空管,其聚光集热能力的强弱是衡量热水器性能优劣的重要标志。其次,储水箱是热水器的“热水仓库”,它的性能优劣主要体现在保温效果上。其三,这类产品不同于普通的电热水器,对专业安装服务和日常维护要求较高,因此消费者应注意了解产品供应商的售后支持能力。
采访后记
“生态经营”的取胜之道
在华帝太阳能事业部总经理尚孟坤看来,“快乐营销”固然是一种理想状态,但同时企业也要有“苦心经营”的决心和勇气,承受得住压力,耐得了寂寞,如孤狼于星夜,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高档的太阳能热水器是“承压式的”,高明的商人也应该是“承压式”的,需要具备乐观主义精神。
虽然太阳能产品目前占华帝销售额的比例还不算高,但是尚孟坤相信,这是一个最具成长性的市场,更有想象空间和发展后劲,对企业品牌也会带来正面的积极影响。事实上,生态能源企业应该更懂得生态经营。就像华帝的经营理念,强调“利益共同体”,即合理规划和照顾到股东、员工、供应商和经销商的利益,减少冲突,增强互利。因此这家创业时不过只有7个人的民营企业,成长线条始终稳步向上,没有经历大起大落的波折,最终以业界长青树的生命力走进了上市公司的行列。十几年来,华帝的100多位核心经销商,其淘汰率不到1%,正是源于华帝坚持与合作伙伴一起成长的理念。
反观一些国内制造型企业,通过盘剥上游供应商,挤压下游经销商来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一旦超越限度,导致供需关系紧张,厂商的价值链就有断裂之险。这其中最大的失误也许就在于没有为自己营造一个游刃有余的商业生态环境。(《中国民航报IT周刊》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