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生存2.01版
作者:《互联网周刊》郑重
在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出台之前,企业的生存如何才能不手忙脚乱?
人们对“数字化生存”的概念已经耳熟能详。而时至今日,数字化生存正在从信息形式革命深入到信息内容革命的新阶段,这就是意义化生存。意义化生存也可以说是数字化生存的2.0版。意义(Meaning)又包括两个方面:高科技(High Tech)内容与高情感(High Touch)内容。《大趋势》作者奈斯比特在《高科技高情感:科技与人性意义的追寻》(High Tech High Touch :Technology and Our Search for Meaning)一书中,第一次指出了这个方向。高科技的内容以专利为代表,高情感内容以体验为代表。
行文至此,“专利化生存”的历史定位浮出水面了,它是数字化生存升级版中的一个子版本-2.01版,而体验化生存则是另一个子版本--2.02版。
这两个版本将包容信息时代的所有财富,如果说体验化生存更多涉及个人的财富,专利化生存则关乎企业的财富。放眼望去,中国企业已处在跨国公司专利的重重包围之中,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企业的生存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经济学家德鲁克一再强调企业家要从企业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条件的大的变化入手,思考企业自身生存问题,而这正是当下的中国企业家容易忽视的第一位生死存亡问题。
这个根本的变化是,“意义”正成为主要经济价值。如果说农业时代,主要价值就是使用价值,意义不值钱;工业时代主要价值是交换价值,意义的价值附属其上,比如信息附加值、技术附加值、文化附加值等;那么信息经济中,意义价值在商品价格构成中开始超过功能价值、交换价值,而成为占大比重的主要价值了。
明确了意义才是当今商品的价值所在,企业策略就应当围绕知识的价值来确定,专利的本质就是知识(意义)的价格水平。国外企业家的主要战略战术,就是围绕这个知识价格水平的高低,而展开的攻防战。反观国内企业,往往事到临头才手忙脚乱,而且没有组合拳套路。本来在国外可以打得势均力敌的战斗,经常变成了警察抓小偷式的一边倒游戏。
在这个时候,王晋刚和张铁军的新著《专利化生存--专利刀锋与中国企业的生存困境》给尚不清醒专利危机的中国企业醍醐灌顶,给寻求专利对策的中国企业以行动指南。“To be”还是“Not to be”?《专利化生存》讲的就是企业的哈姆雷特们,挣扎在生死边缘的DVD制造商们要思考的意义。它是知识时代,企业人生的第一位问题。
虽然在涉及专利的进出口价格水平确定中,国家可以发挥比较积极的作用,就像现在大多数发达国家所做的,用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手段来牵制国外企业滥用知识产权垄断,妨碍公共利益的行为。然而现实中,国家们都很忙,在反垄断法等制衡手段出台前,企业要在“专利化生存”中使自己的存在变得更加有意义,唯有自救一途。“《专利化生存》就属于这样一本自救手册,我们可以把它作为在信息化丛林中行动的生存手册”,业界著名评论家姜奇平对此书评价如是。
《专利化生存》对中国企业最大的功用就是提供专利战的战略思想和战术攻守方法,介绍专利战的最新武器,可以拿来就用。这本书不仅是一本“专利启蒙”书,更是一本“专利战启蒙”书,把专利作为一个经营概念介绍给中国企业家,通过简单易懂的案例来介绍西方“专利战”的最新概念和最新工具,并且给中国企业准备了“利刃”和“坚盾”--最先进的专利经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