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童文臻
7月8日 星期五 阴转小雨 徐工集团3年10亿元技术投入 自主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采访团今天从济南出发前往徐州,在徐州开始了江苏省的采访。徐工集团从2002年到2004年3年间投入近10亿元在技术开发上,迎接国内外激烈市场竞争的挑战,通过加快自主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7:53,采访车队离开济南。10:40左右,下起了小雨,车队的行使速度慢了下来。经过5个多小时,12:58,采访车队在小雨中到达了徐州。下午采访出发的时间是14:00,我们吃饭、安排住宿的时间很紧张,这种情况在今后几天都会是这样。这使我们更容易疲惫,而且在生活上也带来不便,如洗衣服,一天一个城市,上午坐车下午采访,洗的衣服很难干。吃完午饭,我抓紧时间把衣服洗了,前两天的衣服都因为怕干不了没洗。
14:08,采访团出发前往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在徐工集团会议室,徐州市市委副书记陈美行、徐州市知识产权局局长刘春平、徐工集团副总经理李锁云等与采访团进行了交流。陈美行代表徐州市市委、市政府对采访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认为,“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在行动”采访团在徐州的采访活动,对于普及知识产权知识、提高全民保护知识产权意识、为徐州市形成良好的创新发展环境,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刘春平介绍了徐州市知识产权保护的情况。徐州市在鼓励发明创造,引导专利技术转化方面的举措,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4年,徐州市评选市科技进步奖过程中,首次突出了知识产权的权重,共评选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的获奖项目19项。
徐工集团2004年营业收入170亿元,工业销售收入136亿元,出口创汇5557万美元,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位居第一,在世界工程机械行业位居前十位。李锁云表示,在国外市场开拓中,公司品牌产品已经销往全球主要国家,也受到欧美等跨国企业技术壁垒的干扰。发达国家在工程机械领域技术积累雄厚,拥有诸多专利,已经形成强大的技术壁垒,他们不断扩大专利包围圈,来延缓或阻止其他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李锁云表示,公司一方面通过引进技术,获得跨国企业技术许可,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开发,通过应用一些专利到期失效和自主创新的方式,在国外市场开拓中绕过跨国企业的专利包围圈。而随着跨国企业专利包围圈不断扩大和在中国市场投入的不断加大,国内企业主要依靠技术引进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徐工集团加快了自主创新的步伐,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技术投入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仅2002年到2004年3年间就投入技术开发经费接近10亿元。巨额投入,大大提升了公司科技竞争能力,截止到2004年底,徐工集团共拥有授权专利207项,已受理专利181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专利技术在各类产品上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产品的技术含量,2004公司136亿元销售收入中,拥有专利技术的新产品销售收入占到了整个产品销售收入的55%。
徐工集团坚持以国家“九五”、“十五”863项目和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智能化路面施工机械》等重大项目的实施为突破口,批量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工程机械主机产品及相应软件和智能化元件,全面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参与工程机械的国际竞争和分工,从而带动和引导整个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发展方向。李锁云认为,只有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晚上回到宾馆,摸摸中午洗的衣服,还很潮湿,看来明天早上出发前往盐城时是不太可能干的,幸好中午司机班的许志刚师傅告诉我用吹风机吹后晾一晚上能干,赶紧找服务员借了一个吹风机。在几个月的采访中,不仅能增加自己知识产权方面的知识,还能提高自己生活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