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新型高科技公司,正在以不可阻挡的态势席卷全球市场,一些跨国企业为了打压其竞争对手,利用专利保护制度给中国这股新生力量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两年前,在美国类似的针对中国企业的专利诉讼案件寥寥无几,归根结底是由于当时的中国企业并没有进军国际市场,当然也不会给那些跨国企业构成威胁。
矛头直指中国企业
近来美国公司不断援引有75年历史的过时贸易法案“337 条款”来打压中国企业。去年全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接到针对中国公司的专利侵犯诉讼总量比日韩两国的总和还多,其中针对中国公司或产品的专利调查有11起。有关专家分析称,知识产权诉讼将替代反倾销成为西方国家打压中国企业的主要手段。
跨国公司也并非愿意与中国企业通过诉讼案扯在一起,毕竟目前对于这类的诉讼案件尚未拥有完善的知识产权法,而法庭在受理过程中也缺乏相关经验。
但是,去年中国的机器及高科技产品出口额高达4900亿美元,比2003年相比上升了45%,对西方市场产生了很多的冲击,跨国企业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与挑战,因此使用知识产权成为这些跨国集团阻止中国企业进一步抢占国际市场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他们唯一的救命稻草,一位专家分析目前的国际形势时表示。
“中国的企业必须开始关心知识产权问题,不然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一家法律机构的律师Tony Chen 说。
“如果你在一次诉讼案中败诉,那么法庭将颁布命令,禁止你的产品进入美国市场,这对任何一家中国企业来说都是非常大的损失和打击。另外,还有一点不能忽视,在你失去市场的同时,消费者也将不再选择你的产品,毕竟用户不想自己承担责任和风险。”
2005年1 月,美国芯片制造商SigmaTel在德克萨斯州起诉珠海炬力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指控后者侵犯了它有关便携式MP3 播放器用系统级芯片(SoC)控制器的数项专利。
珠海炬力公司近期向美国零售市场付运了MP3 播放器用IC. 而SigmaTel利用此次诉讼,寻求美国禁止进口任何使用了珠海炬力公司IC的产品。此外,SigmaTel还要求珠海炬力公司对其损失进行补偿,并请求法庭禁止珠海炬力在美国设计、制造和销售涉嫌侵犯专利的MP3 IC。
SigmaTel将请求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供所有可能的帮助,包括责令美国海关停止进口采用珠海炬力MP3 IC的播放器。SigmaTel公司首席执行官兼总裁Ron Edgerton表示:“我们将采取任何有必要的措施来保护我们的专利。”
2005年2 月1 日,Sigmatel对外发布新闻称,该公司与美国MP3 播放器厂商Sonic Impact达成协议,Sonic Impact对曾采用珠海炬力芯片表示歉意,决定为此向Sigmatel支付罚款。而且,在今后两年内,Sonic 生产的MP3 播放器将只采用Sigmatel的芯片。
“不管怎样,针对消费类电子产品而言,美国市场仍是一块相当大的蛋糕,”SigmaTel公司副总裁解释道,这也是公司之所以要在美国起诉珠海炬力的根本原因所在。
意在打压中国企业
涉及此类案件的律师表示,在美国关于知识产权诉讼的案例数量相对较少,每年也就只有十几宗而已。
但是不可否认,这个数量正在成倍增长,目的就是要将尚未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的中国企业扼杀在摇篮中,这和在20世纪70年代,他们为了抑止日本和韩国企业进一步抢占全球市场份额时采用的伎俩如出一辙。也许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保住自己的优势地位,但他们真的能如愿以偿嘛?
通常外国企业都会指控中国公司复制他们的技术,这其中包括非常错综复杂的电路以及生产过程,对一名法官来说,受理这种难以判别真伪的个体案件时,取证与判决都是相当棘手的,而且在此之前的类似诉讼案多数均还处于审讯过程中,无据可依。
基于上述原因,这类案件很容易一拖就是几年而毫无进展。最终导致大多数案件都是以庭外和解告终。
2003年1 月23日,思科起诉Huawei侵犯其知识产权在业界引起了轩然大波。思科为什么起诉Huawei,Huawei是否侵犯了思科的知识产权,当时业界争论不休。但是在这些争论之中,业界的一个共识就是,思科是借诉讼之名打击Huawei在数据通信市场的扩张野心。
在2002年,Huawei开始了大规模的海外扩张,到2002年底,HuaweiQuidway (r)NetEngine 高端路由器与交换机等数据通信产品,已在德、俄、泰、韩等40多个国家的多个行业内得到应用,成为全球高端路由器的主要供应商。思科发现,Huawei已经成为全球除自己之外惟一能提供从低端到高端的全系列路由器和交换机解决方案的公司,而且其产品售价平均低于思科同类产品20%。2002年上半年的统计数据显示,Huawei在中国路由器市场的份额达到了25.4% ,仅次于思科的51.8% ;其中在中低端市场上Huawei的份额更是达到35.1% ,而思科则为46.4%。
Huawei不仅已经成为思科在中国内地最大的竞争对手,而且其在国际市场的迅猛发展,在全球范围向以思科为首的其他国际设备商缓慢但稳健地营造市场压力。一个明显的例子是,2002年秋天,在巴西电信标的为数百万美元的路由器项目中,Huawei击败思科和JUNIPER 两家竞争对手,一举打入被思科视为“后院”的美洲市场。
所以,思科的诉讼请求意在抑制已对其构成威胁的Huawei扩张国际市场。向法院提起诉讼,只不过是两家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扼制与反扼制角斗的开始。
思科并不想将Huawei逼上绝路,在表面上义正词严的同时,思科与Huawei私下里的和解谈判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其实双方谁都不想在一场耗力、耗时、耗财的官司中进行决战。对于思科来说,如果诉讼能起到敲山震虎的效果,那是最好。对于Huawei来说,一个刚刚在国际市场初露锋芒的公司,并不想陷入这种无休无止的官司之中。
2003年10月,思科与Huawei达成一个初步协议,同意引入独立第三方进行技术审核,并在完成审核之前中止诉讼。2004年4 月,暂时中止期限被往后延续六个月。7 月28号,双方宣布这场持续一年半之久的官司彻底结束。
然而此类事件犹如雨后春笋般,频繁地发生着。2003年8 月18日,台积电提请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启动调查程序称中芯国际半导体装置及相关产品的进口及销售侵犯了其专利。2003年12月22日,在中芯国际上市前夕,台积电在美国再次起诉中芯国际,称后者侵犯了其多项专利并窃取了部分商业秘密。中芯国际否认指控,称尚未收法院正式通知。2004年1 月20日,中芯国际受台积电诉讼影响上市计划推迟。2004年3 月18日,中芯国际在Hong Kong和纳市挂牌上市。2004年3 月24日,台积电向美法院提交新证据。2004年8 月中旬,台积电在美启动对中芯国际的第三次知识产权诉讼。此次起诉的内容和前两次几无二致。2005年1 月31日,台积电与中芯国际和解。
中芯国际为此支付的代价将是1.75亿美元。中芯国际1 月30日在上海发布声明称,这笔赔偿金将在今后六年中分批向台积电支付,即前五年每年支付3000万美元,第六年支付2500万美元。此外,两家公司会交叉授权相互专利直至2010年12月并且取消所有在美国加州高等法院和台湾等提出的相关法律行动。
在双方达成的协议中,已不见昔日针锋相对的“火药味”:台积电并不授予中芯国际使用商业机密的权利,但台积电同意对以往所提及的不当使用商业机密之案件不再控诉。
吃一堑 长一智
“类似的知识产权诉讼案在这之前通常是针对日本或者台湾企业的,”一家法律公司的律师Sebastian Hughes说,“但现在发生在美国的诉讼案,矛头多半已指向大陆企业,甚至在原告席上你还会发现其中有一些台湾和日本企业。”
外国的企业对于如何使用美国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利益有着丰富的经验,但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也变得聪明起来,他们尽可能地拉海外投资者进来,借此引入对自身发展有利的体系。
2004年12月20日,四川长虹集团公司向洛杉矶联邦高院法庭提起诉讼,指控美国消费电子公司APEX拖欠货款4.8 亿美元,并要求APEX偿还拖欠的巨额债务。
四川长虹集团公司已在洛杉矶组织了强大的律师团,其领衔主打律师为贝尼特。长虹的律师团共5 人,全部是美国人。
两家公司在去年10月末曾达成一个解决计划,其中包括Apex在洛杉矶附近Compton 的20万平方英尺仓库,以及商标和版权等资产的所有权。但Apex未能履行最初两笔总计1.5 亿美元款项的支付,导致长虹提起法律诉讼。
有关律师表示,为了保护自己的正当利益,中国公司今后应改变以往不愿打官司的做法,甚至应对美国的法律加以研究,使之能为己用。 “去年10月,包括长虹等9 家中国公司在内的24家电池制造企业积极应诉美国劲量公司提出的知识产权侵权指控,中国企业最终胜诉,这一事件说明只有应诉才能有生路。”
有专家甚至认为,针对美国关税法案第337 节的规定,中国公司其实可以详加研究并加以利用。例如中国企业也可以在美国申请自己的专利,在其它竞争对手于己不利时,中国公司可援引第337 节规定来保护自己。但对于这种说法,新科有关人士告诉记者,“说实话,中国企业现在真的是没有多少自己的核心技术,申请专利谈何容易,所以要想利用美国的法律,必须先提高自身的技术实力。”
“中国的企业在吃尽了苦头之后,终于以其人之道还置其人之身,”一位业内人士感叹道,“在美国遭到起诉的中国公司,虽然在经济上受到了某种程度的损失,但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也有一定的正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