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江
虽然由于多方制肘,中国生产的3G标准TD-SCDMA在诞生、成长和成熟过程中遭遇了数不尽的波折和尴尬,但近年来的发展轨迹表明,其生命力之旺盛、后发优势之大依然令人侧目。2005年5月,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部长王旭东在《财富》论坛上承诺,“2008年中国将提供3G服务”。12月19日,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奚国华在中国电信集团公司2006年度工作会议上表示,3G牌照发放
的决策时机已到。他同时强调,在中国的3G布局中,TD-SCDMA要占有一席之地。而在今年的1月20日,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正式发布公告,宣布TD-SCDMA正式成为中国通信行业标准。
显然,在3G牌照发放日益迫近的关头,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业已意识到时间的紧迫性,再不给TD-SCDMA机会的话,很可能让中国生产的少有的国际标准沦为垃圾,从而失去中国在电信业翻身的良机。事实也证明,TD-SCDMA越早投入测试和商用,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其存在的问题,从而能赶在2008年前实现TD-SCDMA的大规模商用。
3月初,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最终确定除了原有的北京、上海外,在保定、青岛及厦门三个中等城市,分别由中电信、中国网通和ChinaMobile搭建TD-SCDMA规模网络,以测试相关技术和设备的性能。这样一来,大大加快了TD-SCDMA产业化的进程。TD-SCDMA发展的提速,也让业界各方对其前景充满了期待。显然,如果TD-SCDMA先于WCDMA和cmda2000获得发展机会的话,以其先天的后发优势,极可能获得一统天下的良机。
然而,事物的发展注定不可能一帆风顺,TD-SCDMA的前进征途上同样存在许多不可知的风险和波折。近日,“商用3G基站部署策略咨询会”在北京召开,信息产业部相关领导和各大3G网络设备提供商出席了咨询会。会上有消息表明,TD-SCDMA的系统网络设备尚存在问题。在此前的测试项目中,系统网络设备一直运行良好,但此次随着测试规模的加大,据说在终端达到上千的情况下,系统网络设备负载发生困难,系统有不稳定现象。
之前,大家一直对TD-SCDMA的终端心存疑虑,在此前的终端测试中,数十款参加测试的终端产品据说只有两款达到了要求,其他都没有过关。没想到终端问题尚未解决,系统网络设备这样的基础产品又出现意外。据相关人士透露,TD-SCDMA网络设备在小规模小范围的网络环境下,经测定是完全能够达到产业化需求的,独立组网也不成问题。然而,此次随着新加入了3个城市,在5个城市间进行大规模的测试时,由于TD-SCDMA基站的增加,参与测试的TD-SCDMA终端也逾千部,问题随之出现了。
有人预测,系统网络设备出现问题意味着TD-SCDMA技术应用还存在较大问题,因此也将影响到中国3G商用的进程。但在笔者看来,出现问题是正常的,没有任何问题到是令人奇怪了。TD-SCDMA作为一项崭新的技术标准,作为中国生产的第一个通信标准,其发生、发展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如果没有此次的大规模测试,我们永远也不会察觉TD-SCDMA存在的问题。其实,这也正是推崇TD-SCDMA的人希望TD-SCDMA能早日参加大规模测试的原因。因为业内人士都明白,任何一项新技术要想走向成功就必须经历多轮测试,也必须经受各种环境的考验,WCDMA和cdma2000如此,TD-SCDMA也不例外。
事实上,就当前情形看来,网络设备即使存在一定问题,但肯定不是致命的,因为有消息表明TD-SCDMA的测试网络将进一步加大。前面我们提到,系统网络设备是在终端达到上千部时出现稳定性和兼容性问题的,测试规模的扩大无疑可以进一步考验网络设备的承受能力。据说,接下来的测试中,五个城市没家将至少设100个基站,高达5000部终端将接受测试,而普天、ZTE、鼎桥和大唐等四大网络设备商将负责提供测试所需的TD-SCDMA系统网络设备。其中,普天负责北京和上海的测试设备,鼎桥和大唐负责保定,鼎桥和ZTE负责厦门,而ZTE和大唐则负责青岛。
据说,下一步测试中基站建设将在青岛和厦门两大城市全面铺开,网络也将覆盖室内和室外,其规模完全达到甚至超越了预商用网的规模。这样一来,即使测试没有达到最理想的状态,但也基本上可以找出绝大部分问题之所在,为TD-SCDMA的下一步发展廓清方向。
事实上,由参与测试的各方表现可以看出测试的效果。普天研究院副院长王栋在接受Sohu.com IT的咨询时就表示,普天要在TD-SCDMA上加大投入,预计2006年至少要投入资金4-5亿元。如果TD-SCDMA的测试结果真的糟糕到让人灰心的地步,笔者估计身为局中人的普天不可能嫌钱烫手,拿去打水漂吧。
会上,信息产业部科技司副司长张新生表示,2006年应该是中国3G规模化的一年。本次测试,虽然业界和媒体对北京与上海的测试缺乏关注,但众所周知,北京与上海这两个测试中心依然在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的亲自组织下开展测试,因此可以相信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对本次测试以来的效果应该非常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张新生还敢于表态,也足以说明TD-SCDMA的处境。
因此说,即使TD-SCDMA在截止目前的测试中遭遇了些须波折,也不会影响TD-SCDMA的产业化进程,反而可能激发产业链各方解决问题的热情,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和推广步伐,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