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因文化而能在商业中发挥作用,现在因商业背景而能在文化上发挥作用就像在一所大学里开设一门新的专业,在企业里设立专门的企业文化职位,陈怡蓁需要解释“文化是什么?CCO干什么?”这样基本的问题
汪小意 发自上海
在趋势科技,新任CCO(首席文化官)陈怡蓁努力塑造着一种“看得见”的企业文化。在高科技企业中,她是罕见的女CCO。
在趋势近20年,陈怡蓁终于在2005年得到“晋升”:从原执行副总裁到现在的CCO。企业文化一直都有,设立CCO职位就是要让它更加彰显。女CCO“初长成”,陈怡蓁从容中略有一丝忐忑,毕竟这是一份没有多少参照物的事业。她要专心证明,企业是需要CCO的。
快乐成长
陈怡蓁经历过两次成长:一次是努力读书,成为一名文学专业的好学生;一次则是在毕业之后,与先生张明正(现任趋势科技董事会主席)共同创办趋势科技,并从中获得企业经营管理的有关经验。
陈怡蓁留给外界的印象一直是“开心地笑、愉快地说”。无独有偶,张明正也是这么一个时时微笑的人。现在难以考证一个细节:当年张明正和陈怡蓁的相识几乎一见钟情而且两厢情愿,是不是和这种达观的天性有关?
快乐夫妻的创业组合是“挡不住”的(二人还著有《挡不住的趋势》一书)。他们创下了趋势科技的“快乐资产”——在美国和日本两地上市,在全球安全软件与服务领域领先。
快乐也是伴有种种其他情绪的。正是这样才显得可贵和真实。
学习文学专业的陈怡蓁1988年踏入商界后就感到了震惊。“可能是原来的工作重视人,而商业则重视事情吧!如果没有生意,就无情无义。”
经历了一个寻找的过程,她逐渐明白了文化在商业中扮演的角色,开始有信心而且觉得很好玩。
“一开始做营销的时候,因为不懂,所以会有浅显的、无知的发问。不过这种疑问反倒启发了技术方面的人。”这种经验也启发了她:文化不需要刻意。于是她在营销上很用心,“放空自己,去问、去调查,不带成见。”
这种心态让她在营销上全力发挥了自己。趋势成了全球品牌,然后陈怡蓁跳出来,让别人来做原来那些事情。她微笑着说:“现在有更多的资源,预算充足,人才济济,不用那么辛苦。”
于是陈怡蓁“变身”CCO。
原来是因文化而能在商业中发挥作用,现在因商业背景而能在文化上发挥作用。”“初长成”的陈怡蓁似乎决意要开始在CCO的位置上,开始“第三次成长”。
文化认识
就像在一所大学里开设一门新的专业,在企业里设立专门的企业文化职位,陈怡蓁需要解释“文化是什么?CCO干什么?”这样基本的问题。
趋势是一个知识型的公司。陈怡蓁希望在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精神状态下,找出那种东西来,那种能够让企业具有特色、维系人心且提高效率的东西。
“需要除了必要的生活保障外,有价值、受欢迎、能学东西,不可衡量、不可捉磨但很重要,受感激的工作。”陈怡蓁这样描述一个理想的企业所能提供的东西。但她承认,这种东西仍然是抽象的。
“人心有那样的渴望,作出贡献并且净化自己。这是文化有意义的基础。”她说。陈怡蓁认为,人生是有目标的。一个人会把很多的时间用在公司,所以一定要透过公司来完成你的一部分人生目标。“探索未知的东西是每个人都有的需求,通过公司活动可以部分做到。”
在趋势,一些文化要素被吸纳进来。陈怡蓁组织员工观看昆曲《牡丹亭》,尽管昆曲和计算机安全之间找不到什么直接的联系。
“技术专才达到一定境界后,希望和文学方面和艺术方面的人才能相通。”陈怡蓁十分肯定,这种努力会有效果。
陈怡蓁认为她受到过一个人很大的鼓励,那就是余秋雨。余秋雨对她说,不要以为企业只是一个企业,企业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活动单位,所以企业文化对社会的影响要比想象的大。
“这也意味着企业不仅要为社会贡献商业价值,还要贡献文化价值。”陈怡蓁说。
她曾去一家被趋势收购的德国公司,立即发现,严谨的德国人不能接受趋势“发拖鞋、无限供应可乐”的文化。而且这里的6人技术团队对趋势还有很多疑虑。陈怡蓁觉得应该怪自己去太少。但她发现事实上也不可能有足够的沟通机会。后来,这个团队越做越没有效率,不得不解散。
她认识到,文化不是CCO带着一袋子“课程”可以传播到位的。后来,在波士顿和夏威夷的两个并购中,一开始派了两个人过去,很敏感,对方有不甘心的意思。于是多派一队工程师过去,这些基层人员和对方打成一片,结果合并工作两个星期做好,创下了软件界少有的纪录。
“不是去讲文化,而是派去的每一个员工都能做到。everycan help everybody。”在类似的启发和冲击下,女CCO不断刷新自己对文化的认识。“即便现在我们提倡的快乐,难道那就是最终目标吗?也不一定哦!”
执行
“Eva(趋势科技CEO陈怡桦)的特质是Creative(创新), S t e v e(张明正)的特质是C h a n g e(改变),我的特质是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沟通)。”陈怡蓁说的是趋势科技的三角核心。
在趋势科技,高层开会前要求每人都去访问一些下属,这样再碰头,就可以有更多人的意见呈现出来。决策具备从上至下的透明度,陈怡蓁一度认为这是理所当然。但在和一些企业的接触中,她发现自己又该吃惊了。
一次和国内一家著名门户网站谈合作,陈怡蓁有机会接触到这家公司的底层员工。她问他们,是否经常有类似趋势的那种聚会,是否知道部门、公司的战略,结果对方告诉她,没有,不知道。
而趋势则努力把这种沟通的文化做到更细致、更别致。在趋势,每个员工都有一本小册子,红色封面,俗称“红皮书”。这里面记录了一些IT业的术语,以及由趋势员工创造出来的“趋势语言”,就像江湖切口,对新员工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