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训
CNNIC一直以官方机构自称,其每年两度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也被誉为中国最权威的联网统计报告。而现在,它的权威性正在面临重重质疑和考验
年复一年的数字飙升,年复一年的规模成长。中国互联网已进入大跃进时代,“赶英超美”指日可待。
但是,这些繁华数字背后,涌动的并非全是乐观信息。一些问题随之而来:这些数字来自何处?它们究竟意味着什么?
1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底,中国网民人数达到了 1.37亿,占中国人口总数的10.5%。同时,使用xDSL、Cable Modem、专线等宽带上网的网民达到10400万人。手机上网达到1700万人,占网民数的12.4%。
然而,对于这些乐观数字,一些专家在不同场合提出了各自的质疑。更有人提出,这一报告在强调乐观数字时,也忽视了另一些悲观数字的存在。
CNNIC一直以官方机构自称,其每年两度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也被誉为中国最权威的联网统计报告。而现在,它的权威性正在面临重重质疑和考验。
权威遭遇质疑
如何看待CNNIC最新调查报告的价值?互联网知名分析师吕伯望对此毁誉参半。
“有关网民数量以及网站数量的调查,是CNNIC本次调查的重中之重。因此这两方面的数据可信程度比较高。这也是本次调查的价值所在。”1月25日,吕伯望接受《财经时报》采访时表示。
但吕伯望也指出,CNNIC的调查方式存在一些误区,在不同调查领域也存在用力不均的现象。因此,其中一些数字的真实性值得商榷。
“比如,对于中国目前手机上网人数的判断,我比CNNIC乐观。而对网络广告的看法,我要比CNNIC悲观。”吕伯望透露说。
《报告》显示,目前国内手机上网人数达到1700万,占网民总数的12.4%。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中男性和未婚的比例更高。
“我预测的要远远高过1700万这个数字。”吕伯望认为,存在这种分歧的原因在于,CNNIC调查问卷侧重于互联网用户。而实际上,很多手机上网用户无法使用电脑上网,更无法参与调查。
知名WAP网站摩网总裁赖奕龙同样对这一数字大惑不解。他曾经看到过某移动运营商的市场分析报告,WAP上网的活跃用户人数已经接近一亿,其中还不包括偶尔上过一次的WAP收费用户。
仔细看完CNNIC的调查报告后,赖感到哭笑不得。原来,CNNIC所谓的“手机上网”用户不包括用手机登陆WAP网的用户,而是指通过手机登陆WEB互联网的用户。这样的低级失误显然与其权威身份不符。
CNNIC的《报告》还得出一组有趣的数据:目前只有14.3%网民认为“弹出式广告”是互联网上最令人反感的事情。相比往年,讨厌网络广告的人数比例正逐年下降。同时,信赖网络广告的用户数量却在上升,超过30%的网民认为网络广告是可信任的,信任程度仅次于电视广告。
“这些数字也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吕伯望评价说,CNNIC的调查渠道主要集中在新浪、Sohu.com等正规商业网站上,排除了大量个人网站。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接受调查问卷的网民存在一定的倾向性,不能反映整体面貌。
据CNNIC的官方说明,该次的调查问卷都放置在CNNIC的网站上,同时在全国各省的信息港与较大ICP/ISP上设置问卷链接。调查共收到调查问卷2万余份。
“这些调查数据不太全面,而且过分依赖网上调查的痕迹很重。”吕伯望评价说。吕很早前就曾向CNNIC建议,网上调查结果只能提供10%的参考,更多调查还需要通过其他渠道获得。但是,CNNIC似乎没有接纳他的建议。
数据价值不大
此外,在《报告》众多数字的繁华表象下,更多的潜在危机并未得到揭示。
计世资讯总经理曲晓东向《财经时报》透露,尽管中国上网人数增加至1.37亿,但互联网整体应用水平却在下降。这一现象应该引起CNNIC等调研机构的注意。
曲认为,目前互联网用户已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沿海、发达城市的网民大多由白领组成,其应用水平几乎与国外同步。但是,这类网民数量已趋于饱和。新增用户主要集中在四五级城市,网民年龄逐年偏低,教育水平也在下降。
“这是一个浮躁的互联网时代。”曲晓东认为,中国互联网还处于落后发展国家水平。
另据《报告》显示,全国网页数已达到44.7亿个,网页字节总数在2006年底达到了12万多GB.而在曲晓东看来,这些数字价值也不大。“这些网页和字节很多是抄袭和随意转载的内容,真正原创的内容不多,同质化相当严重。”
曲晓东认为,只有摆脱原先由几大门户垄断的寡头时代,重视垂直行业网站的地位,同时提高网民素质,才可能使互联网产生更大的价值。
繁荣背后的忧思
吕伯望对于《报告》披露的中国宽带用户数量也丝毫没感到惊喜。
“我们的网络水平,只不过是个脱贫。”吕说,相比起网民数量的急速膨胀,中国电信的基础设施的提升却相当缓慢,网民享受到的网络服务质量也在下降。如果不能得到解决,互联网将重现上世纪末的“堵车”现象。
“现在默认的宽带概念是,只要不是拨号上网和ISDN,下行速度能够达到几百Kbps,就被算作宽带。这其实是2000年前的概念。”吕伯望认为,六七年来中国宽带用户只能享受512K到1M的速度。由于南北互通等问题,用户所享受到的宽带服务还大打折扣。而付出的价格却居高不下。
吕伯望透露说,电信运营商将宽带速度从512K提升到2M或者4M,所需的硬件投入和服务成本并不高,但由于电信垄断的存在,中国宽带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差距没有减少,反而正在拉大。
根据吕伯望援引的数据,韩国通信公司提供最低下载速率为4M的宽带服务,月收费为2.85万韩元(约217元人民币);下载速率13M的宽带服务,月费仅相当于人民币289元;下载速率高达50M的宽带服务,月费也仅相当于人民币325元。
中国Hong Kong人均收入远高于韩国,但宽带服务收费却相当低廉。Hong Kong电讯提供的3M包月服务,月费为206元港币(约207元人民币),不收初装费,用户还能获得80GB的移动硬盘、5.1组合音响、宽频电视月租费以及电子邮箱等促销礼品。
吕伯望认为,比较之下,我们宽带用户只能算是“脱贫宽带”,根本谈不上小康。这种尴尬的网络现实,正在成为制约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主要瓶颈。
“从这个角度来看,CNNIC的数据不值得高兴,反而值得担忧。”吕伯望总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