邝新华
在中国,言搜索必称Baidu.com,因为Baidu.com在中国的很多实践,见证了中国互联网搜索行业的发展历程。我们甚至能从Baidu.com的很多商业行为中窥探搜索行业发展的趋势。搜索引擎生活化的故事也从Baidu.com开始。
2006年7月10日,Baidu.com企业软件事业部(ES)的员工们突然接到辞退通知,并要求在4小时内离开Baidu.com,被裁员工所持的剩余期权被收回。这次裁员成为继联想、Sohu.com等大型IT企业之后又一个引发轩然大波的裁员事件。
Baidu.com这次裁员一个明显的特点是把整个部门“一锅端”了。2001年,还在探索自己的盈利模式的Baidu.com按市场将团队划分为PS(大搜索部,后来推出的Baidu.com独立主页)和ES两个部门。ES全称企业搜索,后改称企业软件事业部。一个是针对个人用户的大搜索部,另一个是针对企业用户的。
企业软件事业部主要提供企业竞争情报系统、政府决策情报系统、网站站内检索系统等产品。目前,Baidu.com主要的收入来源于广告、竞价排名和企业软件等,其中竞价排名的收入占到总收入的90%以上。企业软件事业部只占据很少的业务线,比例不到2%。
Baidu.comES很可能是国内从事企业搜索服务提供商中拥有最强资源的一家,ES的终结预示着企业级搜索服务在中国的式微。
在今年9月的互联网大会上,Google中国区总裁周韶宁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他认为,中国两三千万的中小企业,可能只有100万不到的企业已经上网,还有95%的企业没有上网。即使上网的企业也还远未充分利用互联网广告的推广方式,在线付费搜索广告占整体广告1%左右的份额,而在国外这一比例是6%~7%。
2006年的搜索行业,一方面是企业级搜索应用的萎缩,另一方面是个人搜索应用的纵深化,这似乎是一个硬币的两个面。在个人搜索应用领域,MP3、图片和新闻资讯是大搜索引擎Baidu.com和谷歌的传统强项,在这些领域里,搜狗、爱问等紧随其后。在这些巨头们没有余力的地方,另一波针对个人用户的搜索应用成了2006年搜索领域最引人注目的创新——搜索引擎的生活化。
生活化搜索发迹
2006年,代表着搜索引擎生活化这个趋势的典型案例叫酷讯(kooxoo.com)。这家网站正好在2006年1月1日上线,似乎很配合我们的盘点。
酷讯的创意最早也是来自创始人陈华的生活需求。2005年,当时还在Microsoft研究院从事搜索开发的陈华做了一个小软件,利用这个软件可以把论坛上火车票的转让信息找出来。这个软件帮助了很多买不到火车票的人。经过一年的积累,陈华把这个软件完善成现在的酷讯。
2006年初,酷讯做了两件事情,让这个针对生活信息的搜索引擎在网民间站住了脚。
第一件在春节前的1月1日,酷讯上线并推出一个专门搜索火车票信息的搜索引擎。在春运到来之前,火车票成了稀缺资源,火车票交易也成了最需要信息化的领域。但谷歌、Baidu.com这样的搜索引擎只能找出来很多相关的网页,而不是火车票的买卖信息。很多人因为找火车票知道了酷讯,其中包括后来给酷讯带来第一轮融资的投资人。
第二件事在春节后,酷讯把主要力量集中在房屋租赁市场上。春节刚过,北京房屋租赁市场就开始复苏。新一轮的返京流、民工潮和跳槽热,使房屋租赁的需求量激增。我们无法指望Baidu.com能帮忙找到五道口附近的房屋出租信息,于是酷讯把握了这个机会。
酷讯的另一位创始人吴世春说:在Baidu.com查询,你查出来的都是门户网站介绍性的网页,要点好几次才能看到租房的信息,而在酷讯直接可以看到租房信息,而不是看到网页。“这就是我们跟他们最大的区别。”
吴世春把酷讯的定位总结成“人生大事和生活琐事”。人生大事有几件:婚姻、交友、买房、买车和找工作。人生小事就是衣食住行,比如购物的打折信息、出行买火车票、找饭馆等等。
时效性与地域性
很多生活信息都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那就是时效性。就如火车票转让信息,很多时候信息发布才一个小时就被卖掉了。这些信息只要还在网上没有被撤下来,就经常会变成垃圾信息。像谷歌、Baidu.com等对这类信息更新频率较低的搜索引擎,经常搜出几年前的火车票信息。
基于这个原因,生活信息搜索引擎的搜索结果会显示这样的数据:该信息于×小时以前发布。酷讯甚至开发出实时搜索功能、每隔数秒钟,就会自动尝试在互联网上寻找满足当前用户查询条件的新结果,一旦在发现新的信息,便将其自动插入到用户所停留的结果页面上。酷讯把这种实时搜索的功能叫做“冒泡”。
另一方面,生活都是地域性的生活,在北京找工作的人很少会到南京租房子。于是生活信息搜索引擎还会把自己的信息按不同的城市分类。而这对于主要从事MP3、图片和网页搜索的谷歌、Baidu.com来说是没有必要的。
网站的主编keso在一篇题为《东拉西扯:搜索引擎的第二维和第三维》的文章中就明确地指出生活信息搜索引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
由于这些信息源于生活,自然就带有了生活信息的各种属性,这也使生活信息搜索引擎在模式上不同于传统搜索引擎。
在运作模式上,Baidu.com、谷歌“剥去了”信息原本时间和空间属性,只保留信息的主体。而生活信息搜索引擎加入了时间和空间的维度,在技术上,它们要做出实时搜索的功能,在产品上,它们要针对不同的城市完善不同的设计。这都需要生活搜索引擎加入更多的技术和人工编辑的力量。这样搜索出来的信息才不仅仅能看,还能用。
专业生活搜索
2006年初,酷讯在推出票务频道不久,先后推出房屋出租、人才招聘、打折和展会等信息搜索的测试版。截至2006年2月底,酷讯的产品已经涵盖衣、食、住、行和工作、交友、购物等生活各方面。在几近完全竞争的互联网行业,这些领域都有自己的专业网站,甚至专门的搜索引擎。
2006年下半年,酷讯已经确定了招聘、房屋和票务三个主攻方向,而这三个方向都有成熟的搜索服务提供商,比较著名的是搜房网、搜职网和去哪儿。
进入2006年,并非以搜索引擎起家的搜房网(soufun.com)在房地产专业网站中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地位。8月31日,澳大利亚最大的电信公司Telstra宣布以2.5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搜房网51%的股份。其实,这家打着搜索的名堂做门户的网站也通过自己的数据库给用户提供房屋检索。
在票务搜索领域,一个美国人创建的去哪儿网站(qunar.com)也已经积累了很多的用户和流量。这家从2005年年中就已经开始运营的网站也有着生活信息搜索引擎的特征——由于票务的时效性很强,它也是一个实时的搜索引擎。到了2006年,去哪儿已经形成一个以票务为核心,旅游信息为辅的旅游信息搜索引擎。
而在招聘领域里,专门从事职业搜索的搜职网(globehr.com)也是一家典型的生活信息搜索引擎。搜索结果标明信息登出的时间,搜索输入框里的地点选择列表,都是生活信息搜索引擎的特征。
由于生活信息搜索服务来自于人们的生活需要,这些服务商一般会根据季节变化和公众需求的变化来做一些市场活动。比如说酷讯会在春节前做票务,春节后做房屋租赁。搜职网也喜欢在大学生毕业的季节做一些校园招聘活动。
竞争与前景
如果一个领域里只有你一家在做,说不好你会怀疑自己到底做对了没有;如果你做出来不久就有人模仿,那证明这个领域是有钱可赚的。在2006年下半年,酷讯迎来了一个连名字都只差一个字的对手——奇酷。
9月份,当酷讯获得第二轮1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不久,社区搜索网站360.com对外发布新闻称,公司已经正式推出独立生活搜索品牌“奇酷”,能够满足用户节假日搜索火车票、飞机票等生活搜索需要。有趣的是,奇酷的登场也利用了“十一”黄金周买火车票难的时机。
周鸿的眼光似乎是生活信息搜索服务商业价值最好的证据。
酷讯CEO陈华对此也很有信心:从酷讯来看,所有来酷讯查询的用户下一步操作就是交易的行为,来酷讯的用户商业价值是非常高的,应该说有比Baidu.com好几倍的商业价值。
对于收入,酷讯还没有进入实质性的进展。竞价排名、用户的订阅行为和广告,还有从中介获取提成都是陈华曾经想过的。
跟酷讯不一样,做了较长时间的搜职网已经获得收入。搜职网创始人田浚表示,目前收入的来源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广告,另外排名。这两方面的收入都来自于企业,而不是个人。
这个在人力和搜索交叉领域的搜索服务商很好地把搜索引擎和招聘门户网站的盈利模式结合在一起了。
我们可以把生活信息搜索服务提供商分成三个层次。
一个是Baidu.com和谷歌这样不断生活化的大搜索引擎,他们有着强大的搜索技术和资金力量,一旦进入生活信息搜索领域,将会成为其它小公司的噩梦。
第二个是涉及多个领域的生活搜索引擎,像酷讯和奇酷。他们有较好的搜索技术,但对行业的认识还需要深化。
第三个是专业领域中的搜索引擎,像搜职网、去哪儿等。他们一般有强大的专业资源背景,由于专注而做把事情做得更专业。
一位搜索界的业内人士说,很多时候大而泛的搜索引擎由于没有专注,会对一个行业用户和客户需求把握不准,会产生运营模式的偏差,所以很多上一层的搜索引擎会向下一层的学习。比如说酷讯最近学习搜职网增加了发送简历的功能。
但陈华认为最危险的还是Baidu.com和谷歌,“其他的我倒不怎么担心。”
以酷讯为代表的生活信息搜索引擎对中国互联网搜索行业的影响有多大还有待时间去证明,而他们对生活带来的影响,早已经体现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