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来自金融研究机构道琼斯VentureOne和Ernst & Young的消息:Browster、FilmLoop、Insider Pages和RawSugar等公司作为Web 2.0时代的明星,现在却先后遇到裁员倒闭等麻烦,显示衰落迹象。日前,国内迅速传染这种负面情绪,相关报道接踪而至。那么国内企业会面临哪些问题以及怎么解决?艾瑞网特别策划“中国Web2.0的机会”专题访谈系列,与Web2.0领域的专家、总裁共同探讨中国Web2.0的对策、赢利模式、机会等话题。
正要第二次起跑的高燃
记者:中国Web2.0企业的下一步机会在哪里?
高燃:第一个机会是“大众”路线。
国内的Web2.0网站,仍然是“小众”,要赢利的话应该面向更多的人,走“大众”路线。比如博客、Myspace、Youtube、Facebook等做得不错的典型的Web2.0网站,他们把目标群扩展到广泛的大众。有非常多的人在用,流量上去了广告赢利的问题也逐步解决了,上面几个网站目前基本都开始逐渐赢利。
据我所知Myspace目前赢利已经没有问题,因为已经与Google展开网络广告的合作。不久前,Myspace隶属的新闻集团广告销售部门副总裁吉姆。阿姆斯特朗参与了默多克与Google高层的会面;其实之前谷歌与MySpace已签订价值大约9亿美元的广告合同,其中包括广告服务;
Youtube被Google收购后,依靠Google强大的广告成员和资源储备,能够把网站的资源转化为经济利润;
Facebook也有一些广告利润,虽然相对Myspace和Youtube不太多。Facebook在尝试与搜索引擎大户的合作,不过是Microsoft、Google,还是其他搜索网站还未确定;
归根到底,网络广告是Web2.0网站非常主流的赢利模式。
记者:目前国内Web2.0中小网站已远超200多家,“大众”路线对他们或许不适合,他们的机会呢?
高然:第二个机会就是针对特定人群的特点进行推广的模式。
如纽约娱乐网站“搞客网”(gawker.com),网友把自己看到的各种名人隐私放上去相互分享,目前是美国最红的文娱八卦咨询博客,据了解:曼哈顿上流社会把Gawker的新闻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纽约各大娱乐媒体编辑不得不去那里挖掘需要的选题。gawker会员很多,有人愿意花钱买这些内容,目前已经赢利。
Sony每月在gawker上投入两万五千美元的广告费,耐克也投放了15则广告短片。耐克的执行官说:“选择它因为看gawker media的人既懂欣赏创意、电影,又有很好的社会关系。即使人数不太多,关键是这个群体很有影响力。”记得2006年11月,Yahoo!也将gawker列入自己的新闻来源。
不过,目前国内可能还不愿为信息付费,更愿意为服务或者变相的资讯买单,如携程的订票服务、淘宝的购物服务等。
记者:单一网络广告的模式可行吗?毕竟从成熟程度上Web2.0很难分流传统门户的广告收入。
高然:这是一个现实问题,不过看重的是网络广告的迅速增长。根据相关数据,中国网络广告市场在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暂时目前不能争抢门户的广告收益,不过,可以从增量里找蛋糕。
记者:现实是有多少Web2.0网站坚持下去了?
高燃:对,国外Web2.0网站Youtube、Myspace这些可以说发挥到极致,但是仍然不能做到象Yahoo!、Google、ebay这样的规模。为什么不坚持做?不赚钱吗?也不全是。
近年VC的加入是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可以理解VC们大都急功近利,他们鼓动创始人在利润增长几十倍就卖了算了,何况有人买,他们认为这也是赚钱了。所以背后有VC们的鼓动,一些创始人的选择就可以理解了。
记者:看到您博客文章的人都很关注,您一直在这个行业探索和实践。下一步有没有二次创业的打算?
高燃:目前已经创建起来一个娱乐网站,春节完就公开宣布上线,志于舆论监督希望成为中国现有媒体的第四种力量,更多细节到时会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