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过2006年眼花缭乱的空前热闹,中国的个人博客似乎已被加冕成为w eb2.0时代的“救世主”:它是寻常人等一夜成名的舞台,是明星不再为包装忧虑的武器,是门户网站最管用的“眼球粘合剂”……。但是,博客究竟成就了谁?它又该如何成就自己? 中新社发 刘君凤 摄
走过2006年眼花缭乱的空前热闹,中国的个人博客似乎已被加冕成为w eb2.0时代的“救世主”:它是寻常人等一夜成名的舞台,是明星不再为包装忧虑的武器,是门户网站最管用的“眼球粘合剂”……。但是,博客究竟成就了谁?它又该如何成就自己?
门户网站:博客是片大蓝海迄今为止,中国所有的门户网站都已经推出了博客服务。过去一年多被称作“中国博客元年”,同时也是传统门户发展遭遇诸多冲击的“危机元年”,各大门户提供博客服务的步伐渐呈你追我赶之势,相互跟进十分紧密,时间表及发力点也一再重合,这显然是出于竞争之需。
对于门户网站而言,博客的战略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吸引眼球,增加流量。2006年11月8日的A lexa数据显示:新浪、Sohu.com的博客访问量分别以12%和9%在各自网站排名第二,QQ的Q zon e更是以17%的访问量占到了全网站的第一。
突破内容的瓶颈。门户海量资讯的魅力已是明日黄花,其内容建设不但要顺应用户对于简洁性、个性化的需求,也要面对来自传统媒体的觉醒和冲击。博客文章恰在此时成了门户内容的“蓝海”。
促进收入增加和增值服务发展。尽管在中国网民习惯使用免费服务的大环境下,指望博客为网站带来直接收入还不现实,但博客确实已为门户网站“招财”立下了汗马功劳。
专业BSP:只能做试验田?有新人笑就有旧人哭:敏思博客的倒掉、blogcn的式微、博客网定位尴尬……当初在用户培育和舆论引领上起到开疆拓土作用的专业BSP,目前的处境似乎是警钟频敲:在传统门户搭上博客顺风车绝尘而去的同时,专业BSP已被远远抛在了后面。
此外,在商业拓展方面它也比较薄弱,近年来较有特色的项目不外乎通过举办辩论、擂台等促进用户之间的交流,此外鲜见新招,不利于自身的传播及普及。而已经运行3年,拥有几十万注册用户和良好口碑的敏思博客之所以一夕崩塌,最大的原因在没有找到很好的盈利模式:据称,三年内逾百万投入均为其负责人个人所出,却没有赚到什么广告费。
网站的主要工作人员都是义务劳动,在开始创业时还不失为节约成本之举,但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这种非公司化的运营模式就暴露出缺乏商业化动力的弊病。
全民博客:先天不足博客自身的出路何在?作为w eb2.0的主要体现形式,它的现有能量几乎已被发挥到极致。如今博客个人门户的概念开始成为业界热炒的对象,难道在不久的将来,这又将是众多门户网站、专业BSP甚至搜索引擎服务提供商争抢的新奶酪?
博客个人门户究竟是个什么样?从表现形式看,它应当是在博客页面上实现博客、RSS、新闻浏览、下载、邮件收发等诸多功能。这种形式看似非常全面,但反而丢掉了“用户自主建设”这一博客的灵魂。
国外博客的发展是建立在技术成熟基础上的,国内却仍是一贯的概念先行,资本驱动。博客已带给我们许多新的机会,然而在这样先天不足的“虚火”下,最重要的,是如何避免“榨干”它,学会善待它。
(何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