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国际铜价走高,2006年9月份北京中关村的电子配件出现了少见的涨价现象,中国已经完全融入到了世界市场之中。在刚刚加入WTO之际,电信业内外都对外资大规模进入中国给予极高期望。五年过去了,普通消费者并没有感受到外资进入带来了什么明显变化,甚至产生怀疑,觉得是不是外资还没有来。实际上,在表面平静的背后,外资早已经开始了大规模进入。只不过,限于中国目前还处于电信业保护期的过渡阶段,外资纷纷采取比较间接的方式进入中国。
中国变身全球制造中心
在中国入世承诺中,信息产业既有服务贸易的内容,也包括了货物贸易的内容,电子信息产业制造属于货物贸易。中国从2002年1月1日起分四批取消信息技术产品关税,截至2005年1月1日,所有256个税目的信息技术产品已经实行零关税,同时取消了其他税和非关税。中国的国内市场进一步开放,贸易和投资的壁垒进一步降低,贸易自由化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阶段。2006年中国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额达到5200亿美元,是2001年的近5倍。
顺应电子设备行业降低成本和探索新市场的动向,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制造业务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入世五年来,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利用外资成效显著,累计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超过1000亿美元。全球顶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纷纷在中国成立研发部门和设备制造部门,仅TD-SCDMA研发方面就出现了四家中外合资公司。中国在全球电子设备制造市场中所占的比例从2001年的8%急剧增加到2005年的14%。随着外资的大量流入,电子信息产业制造的供应链逐步向中国转移,中国成了全球制造业中心。
中国的手机制造业就是在与外资企业共舞的过程中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中国手机产业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最早直接面对国际竞争的产业之一。在入世之前,国内手机企业就已经处于开放竞争的环境之中,已经比较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基本做到了与世界同步,这使中国生产的手机产业可以充分利用入世带来的更多机遇。中国入世的五年就是中国生产的手机行业发展壮大的五年,尽管2004年、2005年中国生产的手机行业经历了发展的低潮,但在2006年,以波导为首的中国生产的手机厂商迅速从阴影中走出,业绩稳步上升,实现了盈利预期。现在,中国手机制造业每年出口海外的手机产品占全球市场的1/3,手机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
国外电信巨头悄然来华
按照加入WTO时的承诺,中国在“入世”后逐步对外开放基础电信业务。2004年,中国开放北京、上海、广州三城市内部和之间的有关基础电信服务,外资可以不受数量限制地建立中外合资企业,外资股权比例不超过25%。到2007年,中国基础电信业务将对外资全面开放。
事实上,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诞生了3家合资电信公司。最早的一家是英国大东电报局与当时的深圳电信发展公司组建的深大电话有限责任公司,其次是美国AT&T和中国电信成立的上海信天通信有限公司,最近的一家是2004年韩国SK电讯和中国联通公司合资成立的联通时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前两家公司先后都遇到了经营管理上的问题,在中国的发展一直不尽如人意,这让国外电信运营商对合资这种形式是否适用于基础电信业务产生怀疑。
实际上,在过去的五年中,由于中国电信业还处于入世过渡期,基础电信市场不能完全对外资开放,刚刚从上次世界电信泡沫中恢复过来的国际电信巨头对于大规模进入中国还存在疑虑。但是面对世界第一大电信市场的诱惑,国外电信运营商还是按捺不住,于是纷纷采取购买上市公司股权的曲线方法进入中国基础电信市场。如今,中国电信、中国网通、ChinaMobile和中国联通四家主要电信运营商全部实现海内外上市,募集海外资金约300亿美元,上市公司中外资比例占20%左右。
在四大运营商里风头最劲的ChinaMobile是最早与海外巨头走到一起的,全球最大的移动运营商沃达丰早在2000年就出资20亿美元买下了ChinaMobile3.27%的股权。西班牙电信由于十分看好中国的电信市场和中国网通的发展前景,通过二级市场购买了中国网通(Hong Kong)有限公司5%的股份,指派一名董事进入网通Hong Kong的董事会,后又增持股份。2005年11月,西班牙电信同中国网通签署策略性联盟协议。根据该协议,西班牙电信将中国网通作为其在中国市场上的唯一合作伙伴,将与中国网通一起,共同把握中国市场对外开放的大好机会和良好的市场环境。中国联通与韩国最大的运营商SK电讯则走过了一条漫长的合作之路。继同中国联通成立联通时科合资公司后,2006年SK电讯购买了10亿美元中国联通2009年到期可转换债券,借此参与到联通的CDMA和国际漫游业务的运营中。事实上,包括AT&T、NTTDoCoMo以及法国电信等在内的其他业内巨头,现在也开始以建立办公室、研发中心和成立合资公司以及合作等形式进入中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