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IPTV技术已经基本成熟,但是在某些关键点,如中间件、DRM、机顶盒等方面,仍然有待完善和提高,从而才能更好的支持商用,开发增值业务。为了让读者进一步了解IPTV2007年的新动向,我们邀请了多名业内专家共同谋划IPTV未来的技术版图。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杨崑
2006年AVS在产业化方面迈出了重要的几步,这包括:信息产业部牵头组织了“AVS_IPTV试验”。该试验在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做的试验第一阶段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UT斯达康、ZTE和Huawei等公司先后实现了AVS编码和IPTV系统的融合开发,初步支持端到端的基于AVS编码的IPTV直播和点播业务。AVS联盟的成员单位长虹集团中标了四川的16个地县市地面传输标准项目,准备采用AVS标准。另外,首家AVS产业化示范基地项目正式启动,将坐落在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AVS还在积极开拓国际化道路,一方面参与国际电联ITU-T的IPTV标准制定;另外也参与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共同推动新一代视频标准MPEG-C。
在产品进展方面,上海龙晶微电子公司和宏景微电子已经推出AVS芯片;联合信源、上广电作为头端编码器厂商已推出相应的产品;国内多个厂家都推出了支持AVS标准的IPTV机顶盒产品。
上述工作将在2007年延续,并将依然成为AVS技术在未来一年产业化进程的主要事件。AVS在产业化道路上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离达到全面商用还有不短的路要走。如“AVS_IPTV试验”的实验室阶段还有几项关键的工作由于技术问题没有开展,这些工作的进度安排将直接影响整个试验的时间表安排;而且在运营商现网开展实验将面临比实验室阶段更为严格的环境,用户会提出更高的要求。新产品和新技术的试用难免出现意外,这些突发因素可能会对整个试验产生很大的影响。
另外在手机电视标准制定中,国家广电总局对AVS也提出了产业化上的要求,而AVS与广州在线联合研发出DAB(数字音频广播)/AVS多媒体移动接收终端产品还不能实现量产。
在AVS的国际化努力中,国际电联成立的“IPTV焦点组”负责协调和推动全球IPTV标准的起草与制订,其将AVS与H.264等其它视频编码同样作为目前可选择的方案,但并没有给出最终结论,应该说还存在一定的变数。
所有这些问题,其实归结到一点,就是AVS已经不处于单纯的技术研究阶段了,其标准化和基础技术研究虽然还要投入很多努力,但已经不是目前工作的核心。现在最为亟须的是由国家出面,以引导产业链建立,而不是单纯的技术研究出发来推动产业化的整体进程。要取得成功就要目前推动AVS工作的单位暂时放下短期的利益,积极和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进行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