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玉) 应增设手机特约维修点,增加手机维修透明度!昨日,市消委会公布了2006年第四季度全市消费投诉显示:手机、服装、鞋类和中介服务是近期消费投诉的热点。年关将近,市消委会提醒消费者注意消费警示,谨慎购买商品和服务。
手机质量扯皮最多
据介绍,2006年第四季度我市家用电子电器类投诉最多,其中最集中的是手机质量问题。
目前,手机销售网点多,经厂家授权具有维修资质的维修网点较少,且都在主城区内,绝大多数品牌的区县经销商实际只是一个“接机点”,并无检测、维修权。当消费者的手机出现了质量问题,经销商只负责接机,再转送到设在重庆的维修中心维修。
因经销商自称没有“维修权”,在接机时不能确认手机的“损坏”状况,多日后才告知消费者“手机进水”,让消费者为维修埋单。
此外,手机升级不属“维修”范畴也成为手机投诉热点。据了解,把“修理”归为升级这一业内普遍现象,已成经营者规避自身责任的通常做法。专家介绍,手机升级与维修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开机,如需开机则应视为维修,而升级则无须此操作。
对此,市消委会将把有关情况通报各手机商在渝机构,同时督促各企业在符合条件的区县增设相关特约维修点,增加手机维修过程中的透明度。
挽回损失477万元
市消委会介绍,2006年第四季度,全市消委共受理消费者投诉5277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77.2万元,其中57件因经营者欺诈,消费者得到加倍赔偿168445.5元。
四季度全市消委系统共受理重大投诉33件,致伤23人,致死2人,致残1人,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失38794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