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第四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85%
作为较早进入中国的韩系品牌之一,LG在华曾取得惊人成绩,但这位巨头2006年的路似乎并不好走。在传出LG飞利浦连续几季亏损后,近日,LG公布的2006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LG电子手机部门运营利润为590亿韩元,同比下滑70%;营收为2.19万亿韩元,同比下滑11%。
业内分析,在转向蓝海战术之后,LG手机品牌定位仍混乱。目标消费群并不清晰,加上性价比不如其它外资品牌手机,2006年上市的巧克力系列手机在华销售业绩并不尽人意,与之前的投入并不成正比。此外,有预测称,由于业绩不佳,LG手机全球排名第四的位置很可能被取代。
联手浪潮 回报不多
尽管从进入中国市场开始,LG的发展大体顺利,但回顾LG手机业务在华本土化的过程,可以看到这位韩国巨头在尝试中吃到不少苦头。这其中与浪潮的联手算是一桩大事件。
由于早先缺乏进入中国市场的“资格”,与手握牌照等稀缺资源的本土企业联姻成为当时外资巨头进入中国市场的一种方式,Motorola 、Nokia、Samsung 等品牌都曾经历过这一时期,并取得成功。LG在进入中国手机市场时也选择了与中国本土企业合作,但这段合作却不算成功。
业界认为,LG与浪潮合作,除了获得了一个生产手机的牌照外,在本土化、渠道方面并没有得到任何改善。一些分析甚至认为,LG找浪潮合作是错误的。他们指出,LG没能从合作中获得渠道和市场方面的支持,却错误地认为与浪潮合作后就可以将市场推广、渠道建设等难事抛给浪潮,自己只需要从韩国拿回几款手机式样。这使得LG入华后并未建立起自己的行业地位。
而当时,对于合作,浪潮也有自己的算盘。浪潮当时的想法是借助LG在韩国、欧美手机市场的地位,先引进一些畅销的机型,进而通过与LG的合资取得手机设计和生产的核心技术。当时的浪潮由于在手机方面的技术和市场并无积累,也需要在手机上打响“浪潮”这个品牌。在早期合作时推出的产品上,使用的是“浪潮LG”为名称的复合品牌。而就在“浪潮LG”面市后不久,LG就在CDMA手机上抹去了浪潮的品牌名称,这使得浪潮心生“隔阂”。于是,此后浪潮一面继续推进与LG的合作,一面试水自己单一品牌的手机。
与浪潮联姻,LG被业内评价为协同效应较差。除了拿到一个在烟台的生产工厂和生产CDMA手机的牌照外,LG并没有得到更多回报。相反,由于和浪潮合作的不紧密,LG在GSM手机方面失去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最佳时机。2005年,LG手机在中国巨大的GSM手机市场上一直徘徊在20位之外,份额不足1%。
试水本土化 缺乏渠道难翻身
虽然之前被成为“外资品牌的土品牌”,但与其它国际手机品牌相比,LG本土化试水并不顺利。LG手机始终未能建立一套合适的销售和推广途径,相反LG在中国手机市场却出现对应市场新技术、新变化反应慢的缺陷。
LG是最先开展“本土化”运作的外资品牌之一,依靠这一战略LG电子在家电等领域的确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中国复杂的手机市场对LG来说并不是福音。虽然目前在全球市场上,LG手机是排在Nokia、Motorola 、Samsung 之后的全球第四大手机厂商。但这样的优势在中国市场并没有得到展示,LG在中国手机市场份额较小。但LG却解释“在中国的LG是以出口赚取外汇为目标的”。而“出口型”的LG让大批国内LG手机的经销商们尝尽了苦头,数量众多的终端零售商纷纷抱怨LG不重视中国市场,对终端的支持微不足道。LG在全球的渠道网络建设与布局明显不及其它外资手机品牌,LG手机在中国二三级城市则出现频率不高,而且LG产品线的丰富程度略显单薄,特别是在高中低的合理搭配上这个软肋更加明显。
而舆论指出,LG对中国GSM手机市场并不真正了解,缺乏一个整体的市场体系和战略战术。以GSM为例,LG一直称将进军GSM手机市场,却无任何实质进展。
转战蓝海走高端 “巧克力”手机遭冷
唯美的画面加上清透的“IChocolateYou”广告语,让中国的消费者在2006对LG手机记忆深刻。但这款前期投资多多的手机,由于定位不明确,加上性价不高,并未帮助LG手机在华突围。
据悉,LG“巧克力”手机光宣传费用达2000万美元。LG公司称,这是LG手机高端整体战略转移的“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蓝海产品”。在未进军中国前,“巧克力”手机就已声名远扬。因其设计上的完美和用户界面的友好,LG“巧克力”手机获得了被誉为工业设计界“奥斯卡”的“红点设计大奖”和“德国汉诺威工业设计大奖”。在韩国该款手机更是创下了日销量3000台的成绩。2006年4月13日LG电子全球CEO在全球首发站中国称,2006年底“巧克力”手机欲在中国销售100万部。虽然LG“巧克力”手机2006年全年的销售数据目前尚未公布,但分析认为,该款手机存在定位不确定的偏差。“巧克力”手机“通体黑透、一触即红”,定位于“巧克力一代”。“巧克力一代”是LG公司提出的概念,定义为年龄在二十五六岁左右吃着巧克力长大的一代,他们追求时尚,渴望受到关注和尊重,有强烈的炫耀心理,希望成为别人的羡慕对象。而这款手机的价位偏高,略高于目标消费群的消费水准,更倾向于成熟女性商务机价位。一方面价格显示的目标人群是中高端的女性商务人士,另一方面又希望那些追求时尚的年轻的“巧克力一代”成为主流购机者,用一款产品同时覆盖两种拥有不同消费诉求和购买力的人群,这对品牌定位是很大冲击。
有分析指出,此前Motorola 及其RAZR手机已在业内奠定了超薄型手机概念创新的地位,“巧克力”KG90是V3倡导“薄时代”潮流的众多衍生品之一。同时,性价比不高也成了LG“巧克力”手机最大的软肋。“巧克力”上市之初的定价为4000元左右,中国手机市场当然不乏售价4000多元但销量仍然很好的产品,但此类产品打的都是“功能牌”,而非“巧克力”的“时尚牌”和“情感牌”。而LG所谓的锁定的“巧克力一代”,他们的消费习惯更加理性,在购买消费电子产品时对产品的功能格外看重。而LG“巧克力”手机被业内评价为功能少。
据电信和互联网专业研究公司北京水清木华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06年9月底,上市近半年时间,LG“巧克力”手机在中国的销量只有区区25万部,而功能相差无几且也以超薄取胜的Motorola 的L6和L7则分别为145万部和108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