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专家透露:北京被“限令”春节前推出
新华社昨日发表时评称,手机单向收费已势在必行。时评指出,多年来,为用户所期待的手机单向收费终于开始打破坚冰。
北京将于一周内破冰
中国联通广东分公司宣布,2月1日起“世界风”等三大品牌陆续推出手机接听免费套餐。在手机资费更为坚固的北京,2月8日起将推出全球通“畅听99”业务,以套餐的方式变相实现单向收费。而在资费问题上一贯慎言的信息产业部明确表示,在条件成熟的地方,运营商逐步实施手机单向收费,已成为发展趋势。
继广东宣布全面实行手机全面单向收费后,北京也开始实施单向收费。北京移动近日宣布,将从2月8日起推出名为全球通“畅听99”的业务套餐,其中被叫完全免费。
非单向收费方案不批?
广东、北京相继破冰,上海如何?昨日,记者致电上海市通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电话始终无法接通。该人士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尚未接到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相关通知,但作为通信监管部门,资费的监管原则是“放开下限、管住上限”,只要不是恶性价格竞争,对企业让利于消费者的举措,政府是支持的。
而长期从事电信资费研究的发改委经济研究所价格室主任王学庆则向媒体透露,发改委和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对推动单向收费,已经或准备采取两项措施:
一、督促ChinaMobile、中国联通在全国各地都推出单向收费方案,甚至提出了时限要求,比如在北京,就提出了在春节以前要推出单向收费方案的要求。
二、国家发改委、信息产业部提出,移动公司再提出资费方案,不是单向收费者不予批准。
专家:竞争越来越充分
这意味着,手机单向收费有望在全国陆续铺开。对此,上海联通相关负责人说的比较直白,“单向收费是政策问题,运营商无法回答。但单向收费目前从用户感受程度来说,已经有很多套餐是‘来电畅听’了,只是从政策角度来说,不能这么解读而已,所以叫做准单向收费。”
记者致电上海移动10086,要求申请单向收费,该工作人员告知“目前只有可以选择畅听包的单向收费。”即选用“神州行”16元畅听套餐和叠加6元的“畅听包”。据了解,目前上海移动千万手机用户中,超过半数以上的用户已用上“准单向收费”。
有关专家指出,目前中国移动通信领域的竞争越来越充分,价格手段已经不是竞争的唯一手段,加上随着3G脚步的临近,以数据业务为特征的新业务在移动通信业务中的比例越来越高,在这一情况下,终结双向收费时机已经成熟。
链接·分析
手机套餐:“物超所值”还是“陷阱连连”
岁末年初,移动运营商开始使出浑身解数,希望捞回节前的最后一桶金。手机资费的“降”声一片,其间到底掺了多少水分?
“套餐”究竟优惠几何?
手机套餐的花样实在多得惊人,仅上海移动推出的全球通一个品牌的各种套餐,就有11种之多,而移动加上联通近10个业务品牌,将有多少种不同的套餐变化?普通消费者怎么搞得明白?
可即便如此,消费者仍觉得话费不便宜。上海大学的小苏一个月发1500条SMS是家常便饭。对小苏来说,使用的SMS主打品牌“动感地带”,并不包含在“接听免费”之中。“甘蔗没有两头甜,不管我参加动感地带的何种套餐,都得不到打电话的优惠,所以,我平时尽量不接听电话。”小苏一脸苦笑。
颇令消费者头疼的是,手机资费降价还是挤牙膏般地降,譬如上海联通、上海移动最近各自推出的“免费接听”套餐,也分别进行过两次降价,消费者只能跟着“团团转”。
业内人士指出,电信运营商作为企业,目的是盈利,所以降价扭扭捏捏是正常的。至于推出各种套餐,一是为了扩大市场份额,第二也是为了“套”住用户,有的套餐一签就是几年,还有的要预存大量话费,运营商何乐而不为呢?
看看“套餐”里有多少“水”?
分析人士认为,这种给人造成欺骗感的套餐营销不但在老百姓中产生很坏的影响,同时对移动、联通、电信这些企业品牌也是一种伤害。频繁和复杂的电信套餐,霸道的格式条款,非但不能保护客户利益,反而影响了客户对电信业的信任。
“手机资费降价远远不够,而且全国各地资费水平差异很大,有的地方没有有效竞争,根本没降价。”北京邮电大学电信专家阚凯力说。
阚凯力认为,从理论上,对漫游费之类的资费,移动运营商可以自主降价,甚至可以一直降到零,但实际上,漫游费这个“老大难”,基本还是铁板一块。竞争激烈的地区,手机资费有一些下调。但在长途电话费和手机漫游费方面,各地实质性降价还非常有限。据阚凯力分析,中国电信企业利润率高于20%,而全球没有超过10%的,在电信业发达的美国,甚至利润率不到1%,由此可见中国电信资费下调的巨大空间。
消费者认为,许多地方敢于猛降价,以几何数字般成倍降价,关键还在于原先的价格太“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