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如果我有股票,我可以赚几亿美元啊。” 汉能投资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宏至今还有些遗憾。1997年,陈宏还只是一个普通创业者。这一年,他卖掉自己3年前创办的企业——网络服务公司AIMnet,从收购方Verio拿到1000万美元。由于当时根本不懂股份权益是什么,所以陈宏只赚了1000万美元现金。后来Verio在收购十几家公司后上市,以56亿美元的价格卖给另一个公司NDD,而陈宏由于没有股份权益,错过享受更多利益。
“现金+股权”,如今陈宏希望通过操作一些案子,将自己的经验传递给他的客户。
汉能投资集团(以下简称“汉能”)于2003年4月,在美国加州和北京同时注册成立,为美国、中国等亚太地区企业客户提供融资、并购等财务顾问服务。2005年以来,汉能已完成超过13个交易,总价值超过7亿美元。而在2006年10月“清科2006年中国最具投资价值企业50强”中,排名前五位的企业中,文思创新、千橡互动、深圳迅雷等三家都是汉能的客户。
在办公室视野宽阔的露台上,陈宏向《融资中国》的记者侃侃而谈他的“汉能”梦想。
“汉能”,正是“中国人能”之意。
主做财务顾问 择优而投
《融资中国》(以下简称“问”):汉能投资集团,既作为财务顾问为企业提供财务服务,又有汉能投资基金直接投资一些项目。到目前为止,汉能都投资了哪些领域?
陈宏(以下简称“答”):直接投资在汉能占的比例非常小,因为它会牵制较大的精力。目前汉能直接投资的只有框架媒介和一家媒体公司。后者目前还不便透露。
汉能在2004年投资框架媒介,出资额为1000万人民币,而后IDG跟着进入。2005年10月,框架媒介以1.83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分众传媒,汉能的回报率高达20倍。此交易至今还名列中国媒体并购案第二,让汉能名声大振。
汉能投资基金目前的投资重点是中国的科技、媒体和通讯领域,不过,现在我们也在关注一些新领域,如医疗、连锁店等。我们一般会在企业的发展后期进行投资,不太关注初创型企业。
问:汉能为许多企业提供财务服务,比如文思创新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的两次融资,都是汉能做其财务顾问。为何汉能不直接投资文思,却选择了框架媒介?
答:汉能的投资决策较为谨慎,是许多复杂因素促成的。一般来说,汉能希望在所投资企业占较大股份,这会涉及较大的资金。
其实不论什么行业,投资基金永远只会关注占据市场前一两位的佼佼者。当时框架媒介是行业内唯一占据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武汉五个市场的公司,其年营业额4000万元人民币,业内排第一。对电梯平面市场前景的看好让我们决定投资框架媒介。时任汉能董事总经理,后来出任框架媒介董事长的谭智,在这次框架媒介整合、股权转让给分众一系列运作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问:汉能如何参与被投资公司的管理?
答:我们与IDG一起投资1500万人民币,占有框架媒介43%的股权。汉能一般会占所投公司20%以上的股份,并积极地参与公司日后发展。
中国的高盛
问:融资时,财务顾问可以为企业带来哪些价值?怎样融到更多却相对合理的资金?
答:财务预测、各种作价方式、国际惯例、最新的行业信息等,都是财务顾问要掌握的信息。我们可据此测算出公司的实际股份。
正如我以前出售自己创立的AIMnet,只挣得现金,却损失股权;如今汉能作为财务顾问,会尽力以各种方式为客户实现利益最大化。如此次框架出售股权给分众,汉能与IDG等框架媒介的其它投资者一起,拥有分众传媒约15%的股权。如今,分众传媒股票价格涨到每股70多美元,当时的投资已变成4亿美元。
问:2006年汉能都做了哪些案子,涉及金额有多少?汉能为企业提供财务顾问,有没有一些选择的标准?汉能可以为企业并购提供哪些具体的财务服务?
答:汉能2006年做了十六七个案子,约5亿美元左右,平均收益率约为7%。
汉能选择企业一般以投资额1000万美元左右为起点,毕竟每个项目工作量比较大;偶尔我们也会选择一些数额较小,如几百万美元的项目,前提是这些行业有非常好的前景,第一次不挣钱不要紧,我们跟着企业一起成长,在企业发展后期可以继续跟进。
汉能在国际上认识许多战略投资者,也有各行业的服务经验,可以提供许多财务服务,如帮助企业融资、代表中国企业在国外进行收购、并购;代表外国的企业到中国进行收购、并购。
问:您曾提出汉能要做中国的高盛,具体规划是什么?
答:现在中国境内的投行有CICC(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中信等,但跨境的中国本土投行,在案例、交易额、人员数量等方面,汉能应该是最大的。很快我们会有一些案子宣布,是代表美国上市公司,以及代表中国的大公司境外收购的案例,目前已在签字准备阶段。目前汉能最大的客户,市值已达1000亿美元以上,我们已经完全有能力进行国际范围内的大型企业并购。
我想,成为中国境内的国际化投资银行领头羊,才是汉能最切实的目标。高盛只是我们努力的榜样。
并购整合 最大化规模效应
问:汉能投资框架媒介后,经过一系列并购,框架媒介的市场占有率及营业额都有相当大的飞跃。汉能如何做到的?
答:并购案中,财务顾问的角色尤为突出。汉能进入框架媒介后,进一步为其整合了朗媒传播、信诚四海、拓佳媒体、领先传媒、阳光加信等8家有影响的电梯平面媒体公司,框架媒介的市场份额从10%跃升至占中国主要城市90%左右,利润率增至40%,当之无愧地成为市场第一。
规模化的重要作用得到体现,框架媒介的竞争对手相对少了,恶意竞争行为的破坏力小了,广告价格也有所提高,谈判时的筹码无疑高了。 汉能协助美国NeoPhotonics公司投资及并购深圳飞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汉能从两个公司的整合、并购、国有股参与,包括期间需要一笔融资,汉能都帮助他们实现了。现在NeoPhotonics公司的营业额翻了一番,员工达2000多,成为世界最大光能机械厂商之一。前不久,汉能又帮助NeoPhotonics融资7500万美元。
问:您如何看待中国目前的并购环境?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什么?
答:中国的并购环境整体大趋势是好的,但是在做并购结构方面要有技巧,一定要谨记“双赢”,否则一定会失败。在如何设立股票激励措施、充分融合创业者、如何设置管理者角色等方面,一定要处理得当,保证并购者与被并购者都有很大收获,这才是成功的并购。框架媒介没有选择上市(IPO),而是卖给分众传媒,一样得到收益,这是典型的双赢。在传统经济模式下,中国形成了以省为单位的“Fragment Market”(分散经济),一个行业往往有几千家企业,产业成熟后也往往以地域为单位划分。所以,中国的环境特别适合并购,许多大企业正是以这样的方式成长起来的。但是中国并购活动缺少作为领袖的执行人才,因此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目前较为突出的问题是:一是由于审批制度等原因导致并购成本较大,使中国要操作一个跨境跨行业的并购非常难;二是对外资机构的限制较多,比如汉能不能对中国境内的上市企业进行操作,因为我们是拥有“外资护照”的机构;三是一些国内公司恶意拖欠咨询费用。
问:您说希望汉能可以在将来重新定义投资市场,那会是怎样的?
答:汉能目前只做一些并购和融资,将来我们也会管理一些基金,也会涉及IPO阶段。目前我们希望专注于汉能的专长,即为企业的并购融资提供财务服务。 投资银行在中国还是新兴事物,要想真正走向世界,在信誉、操作技巧等各方面都要提高,将来的发展也会更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