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柱和先导产业。以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信息产业也因此受到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关注。
“母产业”催生新产业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省长黄华华说,广东是GDP大省,也是信息产业大省,2006年广东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达到9%,有力地提升了广东经济结构,带动了广东科技创新走上新的台阶。
全国人大代表、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也提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不但能带来经济结构的转型,而且培育了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公司。
全国人大代表、浪潮集团总裁孙丕恕认为,电子信息产业对创新的迫切性有利于国家创新战略的实施。他希望今后国家在扶持民族品牌方面继续加大力度。
来自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的全国政协委员夏国洪博士,说起信息产业的重要性时,用了“母产业”这样的比喻。他说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在一段时期是轻重缓急有所侧重的,有些产业是要优先发展的,而信息产业应该是国民经济优先发展的产业,因为信息产业是“母产业”,它催生和派生了众多的新兴产业,创造了全新的产业链。
他认为“母产业”具有很强的创新性,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根基产业。而先进制造业和信息业是最应该迫切发展的。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原总经理王金城说,信息产业在大力提升产业层次和水平,努力发展服务业,推进中国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走在了前面。信息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支柱和先导产业,要把完善和加强创新体制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当务之急。近年来,产业整体发展势头良好,在结构调整、技术升级和产品更新上都创造了发展速度之最,在推动现代化建设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胡启恒认为,信息产业的发展使互联网离人们的生活愈来愈近,但信息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她建议中国的网站,特别是政府、新闻、金融、证券网站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网站,都应注册、使用.CN域名。
说到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一汽集团进出口公司总经理李维斗说,信息产业的支柱作用既体现在对汽车厂本身生产工艺的改进和生产效率的提高,管理水平的提高上,更体现在对汽车产品技术含量的提高和附加值的提高上。他说,一汽专门成立了一汽启明软件公司,进行与汽车电子有关的软硬件研发等工作。而就一汽本身,CAD、CAM、企业ERP等软件在企业内部得到了广泛应用,实现了整个的生产、开发、制造、销售过程的信息管理。
李维斗认为,信息技术对汽车行业的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成两个层面,一是信息技术在汽车生产企业内部管理的应用,将是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辅助手段。而汽车电子等在汽车产品中的应用,将直接提高产品本身的竞争力。
创新与人才支持产业做强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陈清泰认为,企业创新来自于内外环境的影响。创新是踏实而艰苦的工作。如果企业能以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等方式获得利润时,它就可能采取短期行为替代创新,外部环境的责任者是政府,政府应有制度性的约束促使企业走上创新之路。而企业内在动力的不足使得企业易于选择短期行为。因此,实行政企分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要做“百年老店”,才更有创新的意识和动力,才更有益于创新,保持产业可持续发展。
夏国洪认为,信息产业要保持“母产业”的地位和作用,创新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在核心和关键技术上的创新。他认为采取两种方式是比较可行的:一是在攻克国外垄断的先进技术上,“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整合资源,联合起来集中攻克技术难关,获得技术突破。二是通过市场换技术的方式,使国外厂商在核心技术方面与国内合作,促进国内技术发展。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创新、集成创新相结合。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陈兰通认为自主创新有几个方面:一是在发展起点上,要广泛采用先进技术,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自主创新相结合,采用生产所需技术。二是信息产业要紧密围绕经济和社会各部门的需要开发信息技术和产品,社会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只有符合实际需求的技术和产品,发展才能更快。
陈兰通特别强调,一个产业的发展,除了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因素外,人也是很关键的。他说企业最关键的是人,技术是第二位的。产业发展需要一支优秀的企业家队伍。政府提出要建立三支队伍,即党政队伍、科技队伍和优秀的企业家队伍,然而,企业家队伍最为缺乏。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最关键的是要有一支优秀的企业家队伍。
企业家队伍建设的重要因素是企业家自身的素质。陈兰通认为企业家应该具备三方面的能力:一是经营能力,进行市场决策和管理的能力;二是要有用人之道;三是要有为人之道。企业家培养不易,需要全社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