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盘华纳在华部分影院
段志敏
当业界因中国版HD-DVD获批再度关注今典集团董事长张宝全时,这条EVD大鳄早已暗度陈仓。昨天,张宝全旗下两家“第三代影院”在上海中环广场和五角场又一城隆重开业,其苦心打造三年的影院帝国已大局初定。
南方突破
中国版HD-DVD标准获得国际组织承认,将其对手———中国EVD标准掌门人张宝全再度推上风口浪尖。昨天,漩涡中的张宝全现身上海,不过他此行与EVD无关。
当天,由张宝全和上海世纪环球院线投资3000余万元联合打造的两家国内最豪华的“第三代影院”在上海中环广场和五角场又一城开业,张宝全占90%的股份,上海世纪环球占10%的股份。为显示与国内现有影院的不同,这两座“第三代影院”包装“另类”:不仅启用曾多次参加威尼斯等国际双年展并屡屡获奖的著名建筑师王晖担纲设计,还在影院内开设了当代艺术画廊,陈列方力钧、岳敏君、王广义等中国当代艺术领军人物的作品,展画价格从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不等。
张宝全表示,两家“第三代影院”均采用今典集团旗下“放电影院”品牌,引入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1+X”影院经营模式。所谓“1+X”模式,是指影院内除了放映电影之外,增加咖啡厅、书店、EVD碟片专卖、模式视频游戏及电影点播等多种服务内容。
此前,业界一直传闻张宝全将与中影集团联手,准备收购美国时代华纳退出中国市场后留在重庆、长沙、南昌及深圳的4家影院。对此,张宝全昨天首度予以证实,确认将与中影共同接盘上述影院,但与中影的合作方式仍在谈判之中。随着上述影院陆续开业,张宝全无疑将在南方电影市场撕开一道突破口。
模式之变
尽管张宝全旗下近期陆续开业的“第三代影院”将达到8家,但与北京新影联、星美相比实力仍显单薄。面对强敌环伺,模式无疑是张宝全影院帝国成败的关键。
“如果影院经营仅仅依靠票房,提高收益就只有一条途径———提高票价,但这样会让看电影的人更少。”张宝全昨天告诉记者,去年,中国有5000万人次走进影院,还不到中国总人口的4%;中国影院的平均上座率也只有20%左右。
触动张宝全商业神经的是美国影院的经营模式。美国影院收入的60%来自爆米花和可乐等增值服务收入,票房收入只占40%,而中国影院的上述增值服务收入在影院收入中所占比例还不到15%。张宝全的“放电影院”正是试图通过“1+X”模式提高影院的增值服务收入。
在张宝全看来,“1+X”模式中“X”部分的收益远比票房更实际。票房收入影院须与内容商、院线商分成,增值服务收入则归影院独享。经今典集团测算,提高15%的增值服务收入,相当于提高30%的票房收入。而要将影院上座率从20%提高到50%,几乎是天方夜谭。
“我们正式开业的这两家影院在试营业时,书吧、餐吧、影音、电影下载等‘X’部分增值服务收入,已占影院收入的28%。”张宝全称,“我们期望增值服务收入未来在影院收入中能占30%-40%的比例。”
资本盛宴
值得玩味的是,中国电影市场悄然向地产江湖靠拢的迹象日渐清晰。在张宝全身边,保利、万达、广东嘉裕等地产巨头同样已悄然在电影市场站稳脚跟。
2006年12月,随着北京万达影院的开业,大连万达打造两年多的电影院线已拥有了100块银幕,院线年度票房达1.5亿元。几乎同时,广东嘉裕集团与广州电影公司打造的金逸影城也在全国开出了5家影城。再算上保利集团,青睐中国电影市场的巨头似乎都带有地产痕迹。
对此,张宝全认为,是电影市场旧的模式造成了上述现象。胶片电影放映成本高昂,仅一个拷贝的冲印费就高达1万元,中小影院难以收回成本,经营压力迫使院线只能选址大型购物中心,靠环境提高票价,而地产商也需要借影院提高商业客流。
“美国今年将有2500座影院、近2万块银幕胶片电影放映机退役,取而代之的是美国DCI标准的2K数字电影放映机。这种‘胶转数’可极大地降低电影放映成本,并给中国院线市场带来机会。”张宝全透露,中国电影市场的“胶转数”已拉开序幕,昨天开业的两家“第三代影院”便都采用了时代今典的蒙太奇2K数字电影放映机。时代今典今年还将投资4亿元生产1000台蒙太奇2K数字电影放映机,随着5月底这些设备的下线,中国电影院线的“胶转数”将与美国同步展开。
“‘胶转数’实现后,放映成本极大降低,将为中小规模影院创造最佳的盈利。到2008年中期,它们将最受资本的关注。”张宝全颇具信心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