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亚洲开发银行预测,2006年大湄公河次区域六国游客总数有望达到2000万人次;到2010年随着次区域合作进一步拓展,游客人数有望增至近3000万人次。
去年大湄公河次区域六国游客总数近1600万人次。而在1995年,这一区域游客总数仅950万人次。
大湄公河次区域六国有着丰富的自然、文化和历史资源,例如柬埔寨的吴哥古迹,中国的丽江古城,老挝的琅勃拉邦古都,缅甸的仰光大金塔,泰国的大王宫和越南的下龙湾等。
有资料表明,在干流全长4880公里的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居住着90多个民族,建筑、风情、服饰、宗教习俗各不相同。它从河源到河口,涵盖了除沙漠以外所有气候环境的地表形态,自然景观雄奇壮丽,民风民俗奇丽。
为充分发挥大湄公河次区域的旅游潜力,六国已共同制定了2006—2015年旅游发展战略,重点促进旅游投资,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强旅游资源管理,开发人力资源。
目前,为促进大湄公河次区域成为完整单一的旅游目的地,各国已经放宽了签证管理制度,大规模改善公路、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并开办旅游培训课程,加强市场联合营销。
中国积极参加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参与了次区域旅游促销、培训和专项研究及产品开发等方面的工作。目前中国与越南、老挝、缅甸在边境地区开展了中越、中老、中缅边境游;第三国游客持有效证件可在云南省的昆明、西双版纳、磨憨、景洪港、河口、瑞丽、畹町出入境,方便了游客的流动;开通了昆明至曼谷、万象、河内、仰光、曼德勒、暹粒和景洪至琅勃拉邦、清迈、曼谷等旅游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