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wei收购港湾的N种真相
网友【老编】 2006-12-02 12:30:33 分享在【时代发展的印记】版块    1    1
这个纷繁的世界绝对不像“柯南”的世界那么简单,也就是说“真相绝对不是只有一个”。从A原因并不能推导出Z结果,而往往是A+B+C+……+N=Z。在台前,Huawei收购港湾网络,而在幕后多种真相并存,互相叠加产生作用才导致这一结果。

采访·撰文=高炜

2006年6月6日,这个看上去“大顺特顺”的日子,港湾总裁李一男终于承认了自己的失败。在当天发给港湾网络内部员工的邮件中,他如此写道,“公司在发展中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由于管理层,尤其是我本人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欠缺,导致在公司战略的制定和内部的管理上都存在很多不足,错失了企业发展的机遇,辜负了大家对我的期望,对此也感到深深的自责。”

也就是在同一天,Huawei科技和港湾网络联合宣布,二者达成有关收购的意向性协定,并正式签订谅解备忘录,Huawei将收购港湾包括路由器、以太网交换机、光网络、综合接入设备在内的宽带产品线的全部资产、人员、业务以及相关的全部知识产权。

港湾网络始于Huawei,终于Huawei,在经历上市失败,Siemens并购“触礁”后,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原点。

虽然任正非一向不按理出牌,但Huawei收购港湾依然出乎业界预料,毕竟现在的港湾似乎对于Huawei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价值。从业务范围上看,Huawei科技的产品线早已包括了路由器、以太网交换机、光网络、综合接入设备,其合资公司Huawei3Com和港湾网络的业务和市场定位更是基本重合。从营业额来说,港湾的营业额不过是Huawei的零头。通过这次并购,Huawei究竟要的是什么?

无处藏身的港湾网络

在收购协议达成后,Huawei的新闻发言人傅军曾表示,Huawei收购港湾的只是部分资产,港湾网络还将作为一家独立的公司独立存在。

在李一男给内部员工的邮件中,这种说法也被证实,“续存公司将保留售后服务队伍和相当数量的存货以满足客户扩容、背板背件的支持,并保留部分技术力量,负责网上问题的处理。Huawei也将外包相当部分的售后安装工作给续存公司,使得其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产品生命周期)有足够的能力来履行对于客户的责任。”

但失去路由器、以太网交换机、光网络、综合接入设备等业务的港湾网络,几乎已经成为一个空壳,一个只是为了履行客户责任而存在的“部门”,而不再能称为企业。甚至在收购行为没有发生之前,港湾网络已经失去了独立生存能力,在Huawei面前丧失了抵抗的能力。

事实上,港湾高速增长的奇迹也就是在2001年到2003年,年销售收入分别达到1.47亿元、4.1亿元和10亿元,每年几乎以翻番的速度迅猛增长,并成为老东家Huawei在国内市场最为强劲的竞争对手。不过好景不长,很快遭遇任正非亲自坐镇策划的“打港办”的强力狙击。在和港湾抢单时,Huawei和Huawei3Com甚至采用“零利润”的做法,港湾的市场环境每况愈下,2004年的业绩相比2003年几乎是停滞不前。

而在资本层面上,港湾也遇到难题,在2005年9月的NASDAQ登陆过程中触礁。据传主要症结在于融资金额没有达成一致,港湾希望能融资4亿美元,而高盛和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认为融资2.5亿美元比较合适,双方的分歧导致港湾的上市计划一拖再拖,终致触礁。

在上市失败后,去年12月23日,有媒体曝出Siemens德国总部的代表与港湾网络正式签订了收购协议。Siemens以1.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港湾包括三个系列的宽带高端产品的全部技术、专利以及100余名技术人员—这部分资产所带来的利润占到港湾网络总体的近60%。但随后来自正式的渠道消息称,港湾与Siemens只是草签了协议,双方的收购因为某种原因最终搁浅。

据传,Huawei总裁任正非曾为此事给Siemens总裁发过一封邮件。任正非表示,如果Siemens收购港湾的话,那么Huawei将在全球市场与Siemens开打价格战。正是受到来自Huawei的压力,以及考虑到与Huawei的关系(Siemens与Huawei有合资公司),Siemens最终放弃了港湾。

至此,港湾网络上市触礁,联姻搁浅,市场业绩不佳,面对Huawei的强力进攻已经无处藏身。

原因A

Huawei对技术的追求

Huawei一开始也是靠“倒卖”别人的交换机起家的。不过任正非醒悟的比较早,“我过去倒腾别人的东西,经常是受制于人,经常是要货的时候你没货,或者随便加钱”。这种醒悟让Huawei对于技术的研发相当重视。

曾在Huawei担任副总裁的李玉琢在他的书中说:“我从未看到国内企业如Huawei这样肯在技术和产品研发方面投入。多年来,Huawei始终坚持员工总数的35%以上的强大开发力量,8%~10%的收入总额被用于开发。记得有一年,因为公司为开发拨付的资金没有用完,李一男被任正非臭骂一顿。”

港湾虽然是一家成立不到6年的新公司,但自李一男创业起,其目标定位就非常明确,专注于宽带IP基础网络设备,致力于技术领先的道路。尤其是在李一男离开Huawei时,有近百名Huawei的核心技术骨干随同他一起离去。据统计,2003年到2004年短短两年间,港湾网络共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发明专利158项。

相信无论是Huawei内部还是外部,都没有人能够否认李一男是个技术天才,他对技术趋势的把握是任正非所欣赏的。若非如此,过去任正非也不会授予他研发的重任。据传,在Huawei时李一男力主“IP”是未来通信技术的主流,但在内部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几年后IP通信的迅猛发展,证明李一男在这一点上没有错。任正非曾经表示,Huawei在很多地方比不上小公司,小公司创意强,像港湾以多业务传送的思想来开发传输产品,还有交换机上许多自主开发的东西,Huawei比不上。

在Siemens和港湾曾经达成的收购协议中,研发力量和技术实力也是一个重要的砝码。根据当时披露出的收购条款,Siemens愿以1.1亿美元收购港湾面向运营商市场的PowerHammer、ESRHammer和BigHammer三个系列的宽带高端产品以及全部技术、专利和100余名技术人员。

有Huawei员工表示,阻碍Huawei由土狼演变成为狮子的,就是过于强调销售,缺乏一股强大的优秀的研发中坚力量。如果说,Huawei借收购港湾的机会,大大弥补自己的研发力量,重新构建核心研发力量,似乎并不为怪。

原因B:

成也资本,败也资本

港湾网络能够在2001年~2003年持续高速增长,应该说得益于资本多多。据报道,港湾曾与美国华平投资公司约定,在华平入股港湾后,港湾应该在4到6年内,实现业务的成倍增长,并最终在海外上市,以使华平等风险投资套现退出。

2001年5月,美国华平投资公司和上海实业旗下的龙科创投,分别向港湾网络注资1600万美元和300万美元。2002年5月,两家公司再次分别向公司投资3700万美元和500万美元,并为其提供了3500万美元的银行贷款担保。2004年3月2日,港湾又吸引到包括TVG投资、淡马锡控股和原股东的3700万美元注资。最后形成的股权比例为,李一男持有约24%的港湾网络股权,员工持股亦占约25%,其余51%左右的股权则掌握在风险资本手中。

27岁即当上Huawei副总裁并主管研发的李一男并不会以美国的方式给创业投资家们讲故事,但他纯粹的中国方式也能打动这些VC。虽然前后两次总共向港湾网络投资达6100万美元的华平和龙科表示其看中的是港湾网络的创业团队,但很多人都认为华平投资的就是李一男本人。

而在资本方对港湾大力投入后,港湾的产品线快速扩大。据内部人士表示,有的产品根本不赚钱,却占用大量的研发力量和资金。港湾为了尽快上市,选择急剧扩张。如果港湾没有上市压力,而是集中力量做一些利润高的产品,港湾发展或许会比较缓慢,但前景应该会不错的。

随着资本力量对港湾网络投入的越多,其对港湾网络的隐性控制权也就越高,当然这在港湾高速发展时并不会显现出来。如果港湾网络能够顺利在NASDAQ上市的话,那么资本获得良好的回报,迅速抽身,由NASDAQ成千上万的投资人接手。李一男和管理层依然能够控制港湾的走向,这将是一场完美的在资本层面上的合作。

但是当港湾受挫于NASDAQ时,问题就严重了,因为资本失去了短期退出的最佳通路。当港湾网络2004年在市场上“难得寸进”时,港湾就已经由“难得一见的好项目”,变成“烫手山芋”,这必然促使资本方尽快从中抽身,以免利益受损,或尽量减少损失。在投资回报无法实现的预期下,资本选择了一条最现实的道路。

一位港湾的技术骨干在某BBS论坛上表示:“我不相信男哥(指李一男)会忍心卖掉我们引以为豪的血汗结晶,是华平和Huawei联手将港湾逼上绝路。”事实上,当资本方决定从港湾尽快抽身,先后寻找到Siemens和Huawei时,沦为“小股东”的李一男基本上已经没有阻止的能力了。

有分析师认为,李一男是风投股权比例过大的一个受害者。但是对于创业者来说,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迅速做大,必然需要资本力量的帮助。接受资本的帮助,为资本的高回报寻找通路,在NASDAQ上市无疑是最佳的选择。为了上市,必然要把营业额迅速做大,因此必须迅速扩大港湾的产品线。扩大产品线就需要向资本寻求更多的资金,这就需要付出更多的港湾股权。而一旦上市受挫,市场表现恶化,这一切就成为最黑暗的恶性循环。

到底要不要钱,要大钱还是要小钱,永远是创业者的两难选择。

原因C

强力威慑“秀”

Huawei收购港湾或许并不是仅仅着眼于技术、物质、品牌、市场等方面的收获,此次收购也许已经成为Huawei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强力威慑“秀”。

李一男1993年自华中科大硕士毕业加入Huawei后,两年之后就升任Huawei最要害的部门—中央研究部的总裁,同时任Huawei副总裁。任正非对于李一男非常赏识,他是任正非最为得力的助手,也是当时呼声最高的Huawei接班人。Huawei的员工甚至在背后叫李一男为“任正非的干儿子”。

2000年底,李一男带着从Huawei拿到的价值1000万元的设备北上京城,创立北京港湾网络有限公司,以“内部创业”之名,以Huawei企业网产品高级分销商的身份开始独闯江湖。

在任正非近日公布的内部讲话中提到:“你们开始创业时,只要不伤害Huawei,我们是支持和理解的。当然你们在风险投资的推动下,所做的事对Huawei造成了伤害,我们只好作出反应,而且矛头也不是对准你们的。2001年至2002年Huawei处在内外交困、濒于崩溃的边缘。你们走的时候,Huawei是十分虚弱的,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包括内部许多人,仿效你们推动公司的分裂,偷盗技术及商业秘密。当然真正始作俑者是西方的基金,这些基金在美国的IT泡沫破灭中惨败后,转向中国,以挖空Huawei,窃取Huawei积累的无形财富,来摆脱他们的困境。Huawei那时弥漫着一片歪风邪气,都高喊‘资本的早期是肮脏的’的口号,成群结队地在风险投机的推动下,合手偷走公司的技术机密与商业机密,像很光荣的一样,真是风起云涌,使Huawei摇摇欲坠。竞争对手也利用你们来制约Huawei,我们面对了基金、竞争对手更大的压力。头两年我们通过加强信息安全、交付件管理才逐步使研发稳定下来;加强市场体系的干部教育与管理,使市场崩溃之风停住了。开了干部大会,稳定了整个组织,调整了士气,使公司从崩溃的边缘,又活了回来。后来我们发现并不是和你们竞争,主要面对的是基金和竞争对手,如果没有基金强大的力量,你们很难招架得住我们的竞争压力。我们敏感到基金的力量,与巨大的威胁,如果我们放弃竞争只有死路一条。如果基金这样做在中国获得全面胜利,那么对中国的高科技是一场灾难,它波及的就不只有Huawei一家了。因此,放任,对我们这种管理不善的公司是一个悲剧,我们没有退路,只有坚决和基金作斗争。当然也要面对竞争对手的利用及挤压。因此,较大地挫伤了你们……”

任正非的观点相当清晰,话语中的“你们”,李一男就是其中的代表。而收购由李一男创立的港湾网络,不啻为对企业内外发出的一个强烈信号:Huawei连港湾都可以收拾,其他的“跳梁”就收敛一点吧。

Huawei董事长孙亚芳在Huawei内部关于收购港湾的通气会上也说:“继续战争不应该成为我们此时的选择。实现和平的合适方式,不能没有代价,也不能代价太大。因为没有代价、完全零付费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双方达不成协议;付费过高,我们无法接受,因为我们要从Huawei未来几十年长期稳定发展(无论是高潮还是低潮)的历史长镜头评判:这个项目这个案例这样处理是否对Huawei长期发展有利,政策上有没有原则和方向错误,绝不能再让2002年前后的局面重演,这是我们这次处理这个项目和平解决的最根本的出发点和最基本的政策原则。”

很显然,Huawei收购港湾并不简单是为了一时的市场争雄,而是在考虑到Huawei未来几十年长期稳定发展基础上做出的决定。

原因D

港湾不能落到竞争对手手中

或许消灭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将永远是收购的原因之一。但是在这场收购中,消灭竞争对手远远不是Huawei的目的。无论从市场表现、营业额、技术实力,港湾都还不足以威胁到Huawei。

不过如果港湾与Siemens,甚至其他国际巨头相结合,就足以威胁到Huawei在国内和国际的地位。港湾在过去几年中得到资本方近亿美元的资金支持,除此之外并未获得额外的支持,仅此就让任正非亲自坐镇“打港办”,几经辛苦方才遏制港湾。如果港湾与国际性大企业全方位地结合,必将迅速成为Huawei的心腹之患。因为港湾本身就是一个“小Huawei”,熟悉Huawei的风格,市场手法,技术实力。

因此,仅仅基于商业上的考虑,消灭一个竞争对手还在其次,关键是绝对不能让Huawei的竞争对手得到港湾。由此来判定任正非施压Siemens“要打全球价格战”,可信度似乎颇高。

原因E

国际收购战的预演

2005年Huawei的合同销售额已经达到82亿美元,国际市场销售首次超过国内达到58%,在2006年,国际市场依然是其重点所在。而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收购融合已经成为市场的主流声音。全球电信业的多业务融合正在加速通信设备厂商的整合步伐。2006年初,美国电话公司收购南方贝尔。4月,阿尔卡特和朗讯科技相互并购。

有Huawei内部中层表示,Huawei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收购一些在某专一领域“聚焦”、具有技术“创新”性的中型或者小型公司,来壮大自己的技术研发内涵。那么我们或许可以把Huawei收购港湾理解为国际并购的一场国内预演。相比国际收购而言,此次收购“同文同种”,无语言文化的障碍,甚至很多港湾员工原本就是从Huawei离开的,可以说是占了天时、地利、人和。

任正非在收购中强调“融合”,并有“只要大家是真诚的,所有问题都可以解决”等话。如果此次收购能够顺利完成,至少表示Huawei拥有了上亿美元企业收购并整合的经验。这对于未来Huawei国际收购的益处是不言而喻的。

李一男与Huawei的十七个瞬间

1993年,李一男华中科大硕士毕业进入Huawei,仅两天就获提升为工程师。

1995年,李一男升任Huawei中央研究部的总裁、Huawei副总裁。

1998年,李一男任Huawei常务副总裁。

1999年,李一男任Huawei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2000年,李一男以内部创业之名,创办北京港湾网络。

2001年5月,美国华平投资公司和上海实业旗下的龙科创投,分别向港湾网络注资1600万美元和300万美元。

2001年,港湾营收1.41亿元人民币。

2002年5月,美国华平投资公司和上海实业旗下的龙科创投再次分别向港湾网络投资3700万美元和500万美元,并为其提供了3500万美元的银行贷款担保。

Huawei成立“打港办”,全力在市场上遏制港湾发展。

2002年,港湾营收4.1亿元人民币。

2003年,港湾营收10亿元人民币。

2004年3月2日,港湾又吸引到包括TVG投资、淡马锡控股和原股东的3700万美元注资。

2004年,港湾营收12亿元人民币。

2005年5月,在港湾酝酿上市前夕,李一男给任正非写了一封信,意欲高挂免战牌。

2005年9月2日,Huawei给港湾法务去函,要求港湾尽快解释对Huawei多项知识产权的问题,否则不排除诉诸法律。

2005年,港湾登陆NASDAQ触礁。

2005年12月,华平为港湾寻找买主Siemens,Huawei同样以知识产权为由进行阻难,终致搁浅。

2006年6月6日,Huawei科技和港湾网络联合宣布,二者达成有关收购的意向性协定,并正式签订谅解备忘录。李一男与港湾走上回归Huawei之路。
meiguo.com 发布人签名/座右铭这家伙浪费了“黄金广告位”,啥也没签!
大家都在看
回复/评论列表
默认   热门   正序   倒序
meiguo.com 创始人

emotion

1   2006-12-02 12:30:33  回复

回复/评论:Huawei收购港湾的N种真相

暂无用户组 升级
退出
等级:0级
美果:
美过
精华推荐
  1. 《纽约时报》刊登的中国父子文章:为何送儿子留学美国
  2. 盘点美国最繁华的城市 top10
  3. 美国留学的政策大变?众多名校陷入财政危机,扩招中国学生?
  4. 遭遇“断粮”的BBC叛变了?
  5. 全球研究机构top10盘点:中国9家,美国1家
  6. 重庆妹子“盯美国男人不放”,前后嫁给美国医生和美国律师!
  7. DeepSeek已经让成人玩具“率先受益”
  8. 谷歌地图和苹果地图已经都修改了美国湾(墨西哥湾)
  9. 美国“H1B签证”新一轮抽签在3月份开启,新变化真不少!
  10. 全面盘点:加州大学的9大分校
  11. 北美留学生注意,美国和加拿大即将共享所有移民和签证讯息!
  12. 童工可以合法夜班了?
  13. 美签面签后的全面复盘:审核原因和拒签因素剖析
  14. Google决定终止开源Android啦?
  15. 王毅定调了中国统一,马英九发出了战争预警!
  16. 美国房产的保值要点,但却被九成华人买家忽视了!
  17. 滞留太空的NASA宇航员即将返回地球
  18. 华尔街“教父”空降北京,李嘉诚的“228亿美元交易”突遭截胡
  19. 大S【徐熙媛】病逝,享年48岁!
  20. SpaceX在13小时内3连发,全力拯救被困宇航员!
  21. 在美国买房,看Open House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汇总
  22. 时至2025年3月中旬,地球上最顶尖的五大芯片品牌,均由华人掌舵!
  23. 关于“跨国婚姻”婚姻绿卡,给配偶申请绿卡的各种细节问题!
  24. 泽连斯基和川普、万斯在白宫当众吵架,饭都没吃着!
  25. 陆地入境美国受阻,“华人偷渡客”已经改用快艇登陆了?
  26. 23岁中国女留学生在南加州的住所内遇害,曾控诉白人男友“性虐待”!
  27. 成也“马老板”,败也“马部长”?关于伊隆·马斯克的现状
  28. 滞留美国的华裔非法移民“遭遇流放”,首批119人已起飞!
  29. 福布斯曝光了Deepseek 梁文锋的净资产
  30. 在美国生活,这四证缺一不可!
  31. 川普总统竟然帮马斯克“带娃儿加带货”,特斯拉市值保得住了?
  32. 华人害华人!涉及1500万美元的芝加哥“大型持枪绑架案”嫌疑人半数落网
  33. DOGE让1.4万公务员失业?马斯克已经做好最坏心理准备!
  34. 男性精液质量和预期寿命“真有关系”
  35. 风向有变?🇨🇳中央召开民企座谈会,寓意深刻!
  36. 李嘉诚在全球的港口“几乎清仓”,套现190亿美元!

美国动态 美果转盘 美果商店

Your IP: 3.17.129.242, 2025-04-06 15:58:31

Processed in 0.68298 second(s)

头像

用户名:

粉丝数:

签名:

资料 关注 好友 消息
已有0次打赏
(1) 分享
分享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