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地三弓红雨足,荫天一角绿云深”,这是挂在余荫山房门口的鹤顶格嵌字联。那天我们是冒着雨来到余荫山房的,红雨倒是未见,绿雨却看了个足,那浠浠沥沥的小雨洒在碧绿的睡莲塘中,在深绿的莲叶上滚着,在淡绿的睡莲花瓣上沾着,满园都是淡淡的睡莲香气,周围都是如绿云般的竹叶在雨中沙沙地响着,那个美啊,简直让人窒息。
余荫山房为何提名联中有“红雨”二字呢?这是因为在它的主堂“深柳堂”前有一棵已上百年历史的炮仗花,覆盖在整个堂前的花架之上,每到春节之时就会应时开放,花儿怒放时宛若一片红云,花瓣飞扬,宛若阵阵红雨,园主说家园的地方不需要大,只有三箭之地,但有红雨阵阵、绿云扰扰足矣,这绿云是指的他种得满园的翠竹。这个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余荫山房从外面看象一座普普通通的居民大宅,但等步入其中之后就会为里面的美景所惊叹,有误入仙家的感觉。
进入门来第一间是“卧瓢庐”,是主人待客的地方,这里有一个奇处,就是“一窗景色分四时”。园主人曾在北京做过官,非常怀念北方冬日的雪景,所以他用白色和蓝紫色玻璃来镶嵌窗格,透过这种上面镶刻有图案或书画的单面彩色玻璃的满洲窗向外望去,园内宛如一番严冬下雪的景致,不由使人怀念起北国风光。如果把两扇窗重叠起来,透过玻璃往外望,窗外就一片通红,又仿佛是深秋降临见到满树红叶一般,若把窗完全打开看出去就是自然的春夏景象,精心的构思,巧妙的园艺,为客人平添多少乐趣。
这卧瓢庐还有一样奇物,就是“古代冷气”,怎么说呢?因它后面的一排窗户都镶嵌着一种象空调格栅一样的木质页片,它既可通风,又可透光,在广东这比较湿热的地方非常有用,据说现在的冷气设备也正是从百叶窗演变而来的呢!这是专为宾友憩息而设,所当客人需要小憩、不要光亮的时候还可以合拢木页,立时使室内变得昏黯,起到了如今遮光窗帘的效果,而且从这百叶窗望出去还可以见到一幅广东民宅所特有的灰塑,画面是中国传统山水古画的意境,高山、流水、小亭、古庙,而上面的题楣为“畅叙”二字,正点出了这卧瓢庐的待客之途,从这百叶窗中隐隐约约望出去还真有窗外即真山美水之感呢!
再向里去就看到了那一池睡莲,白花轻摇,翠叶环绕,几条硕大的红色锦鲤在花间穿行。池上横卧一座娇小的虹桥,倚坐在形为“美人靠”的桥栏上,望着雨中的睡莲轻轻摇曳,听着叮咚的雨声,难怪有人说赏园林应该雨天去。
这莲池的水与园外的河流水系是相通的,每到端午这里又会再现一奇景,就是“虹桥印月”。因为端午时节正是涨水的时候,叫做“龙舟水”,因为正是水大好赛龙舟的时候。水一上涨,池中的水就刚好涨到桥孔正中,于是上下倒影就正好形成一个正圆,也就是我们刚才说的“虹桥印月”,它是余荫山房的形象标记,1998年发行的岭南四大名园的邮票上余荫园就是以此景作为构图的。
在虹桥旁,翠柳深处,就是余荫园的主体建筑——翰墨生香的“深柳堂”了。这是主人会客的地方,从主人的自撰长联中也可以看出他对高雅或凡俗的来客具都欢迎的态度。“鸿爪为谁忙,忍抛故里园林,春花几度,秋花几度;蜗居容我寄,愿集名流笠屐,旧雨同来,今雨同来。”,主人说不论是饱学鸿儒还是笠屐乡民他都愿待之为朋。
这园主是谁?乃是“一门三举人,父子同登科”的广东才子邬燕天!他们家是考一个中一个,父亲考了中,大儿子考了中,小儿子去考又是中,为了庆祝这连连喜事,邬燕天聘请了许多建园名师,前后历时5年,花费白银近3万两,建造了这余荫山房。
这座山房最显著的特色就是文化气息,因为主人三位都是举人,爱诗爱文如命,于是几乎是“有门必有楣,逢景必有联”。整个园中楣额有30多处,象“卧瓢庐、来薰亭、临池别馆、听雨、卧雪”等等,还有楹联40多对,仅一座虹桥,便有东联“花明柳暗蝶迷路;月白风清人倚栏”;西联“风送荷香归院北,月移花影过桥西”。至于诗,也是比比皆是,如一座四方桥亭便有四首诗镶嵌于四壁,象“山阁昼晴帘卷翠,砚池春晓墨生香”等佳句,让身临其境的人更添品味风物的情趣,不由自主雅韵心生。
那这里为何叫做山房呢?这里并不是在山上啊。那是因为邬彬当时已看破世情,告老隐居,这园子虽不在山中,但他的心实如在山中,所以起名山房,有些“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意思呢。
与深柳堂隔莲池相望,有“临池别馆”相呼应,这是主人读书写字的书房。古人为自己的书斋起名是十分讲究的,这临池别馆也是一样,极具深意。首先这书房面临莲池,第二古人称墨砚为池,蘸砚挥毫称为“临池”,所以这里是有一语双关的妙意啊!
在余荫山房一定还不可错过一大奇景,就是“夹墙竹翠”。因为余荫山房在广东四大名园中是最小的,只有“三弓”之地,而竹子种起来可是占地面积极大的,但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么好的园子里怎么可以没有竹子呢?所以园主又巧思妙招,利用墙与墙之间种植翠竹,这样一来,既不会蔓长滋生侵占庭园,又可时时见到翠竹摇曳、听到竹叶喧声,而且竹叶从雕花窗棱之间伸展出来,更添满园翠绿。
园中最突出的美景是“玲珑水榭”,它是一座矗立在水中的八角亭,是主人赋诗把酒、吟风弄月之所。它八面全是窗户,窗上都有极具特色的网花窗棂,闲雅精致。从每个角度望出去都有一景,东面是“丹桂迎旭日”,窗外种着满园桂花,东南角是“杨柳楼台青”,那里是一座小楼台,是主人消闲赏月的地方。南面是“腊梅花盛开”,窗外有一株百年古腊梅。西南是“石林咫尺形”,那里叠石成山,峰恋起伏。正西就是“虹桥清晖映”,正是那印月虹桥所在之地;西北是“卧瓢听琴声”,这里可以看到卧瓢庐的一角,是主人与朋友月下弹琴之所;正北是“果坛兰幽径”,那里有风眼果、大树菠萝、白兰三棵大树,春秋之时兰果交替,景致迷人;东北是“孔雀尽开屏”,因为这里有一个孔雀亭,直到现在都一直养着几只美丽的孔雀。
我们在雨中顺着庭廊慢慢穿行着,屋檐叮叮咚咚地滴着雨,落在园中弯延着的水道中,红鱼在碧水中慢慢地游着,雨点落在它们身上,让它们很快乐。一条小船停在低低的垂柳下,雨水顺着柳叶的尖滑落着,溅在小船上,小船在水中轻轻摇荡着。一切其它的声音都消失了,那么宁静,仿佛又回到了主人生活的年代,那位结庐在人境的才子仿佛又站在玲珑水榭里,望着窗外的雨,一定又在赋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