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德洛克工业,一家仅有40多名员工的日本企业,因为号称能造出“永不松动的螺母”而闻名世界。
我们在网上也经常能看见“中国高铁依赖日本企业提供的螺母”、“日本螺母是中国高铁的遮羞布”等类似的文章,这家日本企业就是哈德洛克。
哈德洛克确实掌握着世界最尖端的螺母制造工艺,这个无可否认,但在不少媒体渲染日本螺母的同时,借机否定中国高铁的自主知识产权是否恰当?中国高铁真的离不开日本螺母吗?
在网上众多夸大日本螺母的文章中,我们尝试找到了这些文章的源头。
2011年12月19日,网址为nippon.com的日本网站,发表了一篇名为《哈德洛克工业、永不松动螺母》的文章,文中在介绍哈德洛克螺母时,具有明显的宣传倾向,这也是国内众多介绍哈德洛克螺母文章的直接来源,但该网站原文并未对中国高铁在内的其他品牌进行诋毁。
研究该网站后我们发现,站内共设有七国语言,是一家供海外人士了解日本的网站。但国内媒体在转载网站文章时,明显进行了不恰当的修饰。
哈德洛克螺母其实有两代,创始人林克彦在上世纪60年代发明的U螺母,就是第一代,这种防回旋螺母给了林克彦极大的信心。随后林克彦创立了自己的第一家企业——富士精密制作所,并且对外打出“绝不松动的螺母”口号,但这句口号也给林克彦带来了麻烦。
U螺母装配在打桩机和挖掘机上的效果并不理想,经常会因震动而松动。遭受到合作方的质疑后,为了重新打造新的品牌,林克彦离开公司,在1974年又成立了哈德洛克工业。在U螺母专利的基础上,林克彦受到中国古代榫卯结构的启发,研制出了哈德洛克螺母。这种螺母是成对使用的,由凸螺母和凹螺母两部分组成,当两个螺母拧在一起时,凸螺母就像楔子一样卡进凹螺母中,最终达到防松动的效果。
这样看来,哈德洛克螺母并无特殊之处,但自从哈德洛克螺母问世以来,市面上仿造的产品连绵不绝,而且哈德洛克螺母的设计图纸和制作原理已经在公司的网站上公开,但至今几乎没有模仿成功的产品。数十年技术的积累,独特的加工工艺、不同的尺寸和材质,都是哈德洛克螺母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原因。
哈德洛克螺母确实有着独一无二的一面,但我们无需将其神化。首先世界上并不存在“永不松动”的螺母,除非将螺母焊死,之所以不焊死,是因为设备会经常检修,需要卸下螺母。
所谓“防松螺母”是在特定环境中,长时间内不会松动的紧固件,并不是永远不会松动的,哈德洛克螺母采用“永不松动螺母”的宣传语,其实是相对于其他螺母可靠性更高而言的。
同样国内媒体在撰写哈德洛克螺母时,往往喜欢将其与中国高铁挂钩,但事实上中国高铁并非离不开日本螺母,哈德洛克也不是唯一供应商。早年中车青岛四方在研制机车时,就曾在原型车上引进了哈德洛克螺母,但如今青岛四方逐渐减少了这种螺母的采购量,而且中车长客和中车唐山打造的动车组也没有使用哈德洛克螺母。
日本哈德洛克螺母的质量、性能、可靠性虽然突出,但并非不可替代,国产螺母可靠性与哈德洛克相比要低,但我们可以用经常更换和检修螺母,来弥补性能和可靠性的差距。而且生产高铁螺母的国家不仅是日本,像德国西门子等老牌机车企业,生产的螺母也是中国高铁螺母的来源之一。中国高铁完全依赖日本螺母,这句话明显是不负责任、妄自菲薄的。
其次中国高铁进口螺母等零部件并非一件不光彩的事,在中国高铁的250多项标准中,中国标准的比例为84%,我们在整车设计、牵引制动等技术上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但在特定零部件上进口是现今比较恰当的选择,因为国产化的进度是一个过程,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像阿斯麦光刻机这样的高端设备,产业链也是遍布全球。
根据资料显示,哈德洛克的年销售额仅为1.3亿元,这家不足百人企业的净利润可想而知,与其说中国高铁依赖哈德洛克,不如说哈德洛克更依赖市场。
最后,类似哈德洛克螺母的偏门产品,市场规模实在有限,哈德洛克工业也更像是隐形冠军企业,世界上只允许一家这样的企业,因为开两家谁也赚不到钱。
在以资本和利润为导向的市场,国内企业更愿意直接花钱买现成的,这比投资研发开生产线更划算。哈德洛克根本不具有卡中国高铁脖子的能力,就算是有,隐形冠军企业卡市场脖子,就是卡自己脖子,螺母并非绝对高端的产品,哈德洛克这样的隐形冠军企业也经常担心被取代。
总的来说,我们在向日本工匠精神看齐的同时,也不应神化日本制造,更不应踩踏国产企业,虚心学习和正视自身同样重要。
出处:头条号 @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