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痛不欲生却不敢声张
2021年的毕业季来了,和去年一样,线上进行。
哈佛大学在官网上说,2020和2021届毕业生是“史上最不寻常的毕业生”,希望在将来,“能够迎接这两届毕业生回校,补办一场毕业典礼”。
话说回来,有些人对毕业典礼没啥要求,能顺利毕业,已经不错了。
一些学生再也没有机会穿上学士服,坐在电脑前和同学们一起抛帽子了……
最近的康奈尔大学,多名学生接连身亡,让人不寒而栗。
今年4月9日,在艺术与科学学院攻读计算机的18岁本科生肖恩(Shawn West)最后一次出现在教学楼内,之后失踪。
第二天,他在宿舍内被发现“没有反应”,确认死亡。
学校为他降半旗,进行哀悼。
肖恩来自纽约布鲁克林,进入康奈尔之前,在谷歌做过程序员,喜欢开发电子游戏,翻新老式游戏机,用老式皇家打字机写诗。
他在校内加入了创造性俱乐部,滑板俱乐部和冥想俱乐部,试图把科技和滑板联系在一起,还希望有一天能教会电脑谈恋爱。
大家叫他“工程师诗人”,称他是“具有人文情怀的修补匠”。
一个月以后,康奈尔又接到了一个坏消息,大二学生菲利普 (Phillip Zukowski) 在伊萨卡瀑布景区身亡,调查结果为“非他杀”,还没有最终结果,警方请求公众协助调查。
菲利普毕业于纽约市皇后科学高中,入读格林内尔大学,随后转学到康奈尔。
大家对他最深的印象是“富有幽默感,笑声有感染力”,他能和陌生人快速交朋友,性格随和,态度包容。
他一直在摸索自己的职业规划,曾想做兽医,后来想成为社会工作者,申请大学的时候转向了计算机,因为好朋友学了计算机,他也想追随。
他想用电脑技术创建一个应用程序,专门辅助治疗大家的心理健康问题。
就在上周,康奈尔又公布了一条 Breaking news。
一名韩裔大二学生艾伦(Allen Hyunwoo Park)在宿舍内身亡,官方给出的死因为“严重的身体伤害”,媒体估计是自杀。
朋友眼中的他具有冒险精神,有很高的音乐品味和创造力,“记得每个朋友最爱听的歌”,还自己制作扬声器设备来写歌,分享给朋友。
他也是风靡校园的人物,被选为KASA的新生代表,是出色的游泳运动员,喜欢举办Party。
根据两位朋友透露的消息,他觉得在生活中有些迷失方向,计划下半年休学。
自杀对大学来说是敏感话题,会规避这个字眼,往往用“意外身亡”代替。
大家脑海中已经留下了许多名校自杀事件的印象,特别是博士生不堪重负选择自杀。
但在这三起自杀事件中,死者多为年纪轻轻的新生,20岁不到,有两人还没开始选专业,在校观察适应中,没有过多的学业压力,大不了可以改方向,转校,怎么也坚持不住了?
有人说他们承受力太差,在学校收到一点打击就退缩。
但你想过没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们从小到大一路走来,已经有了太深的积淀——每一步都是致郁的。
名校,只是最后的导火索。
还记得上个月,普林斯顿的19岁美籍华裔张凯文(Kavin Chang)突然去世的消息吗?
他的死因同样归结于“意外”,但据他父亲在脸书上称,很大一部分是抑郁消沉。
学校也提议,大家把买鲜花的钱省下来,直接帮助学生们进行心理健康建设,是最重要的。
他曾是个全面的人才,专业为化学和生物工程,同时准备考取环境研究证书;合作出过一本关于蜜蜂的书;获得过国家游泳比赛的杰出奖项,也是出色的田径运动员……
张凯文合写的书
走到这一步的孩子,拥有怎样的家庭和教育?
张凯文出生在精英家庭,父亲就是普林斯顿毕业的,凯文从小学开始接受精英教育;
他在比佛利山庄读昂贵的私立小学,高中的暑假到密歇根大学实习,帮忙研究项目,提前修学分,还兼顾管理密歇根的“社区花园”。
与国内的鸡娃无两样,美国人早早就要为娃上名校做准备,金钱,精力,社交,一切资源火力全开,紧凑地运转。
孩子成为了机器,见人就笑,见题就解,各类加分活动来者不拒,最终如愿以偿敲开了名校的大门。
当名校的门一打开,他们发现,这份苦,是螺旋式的,没有尽头的。
长时间的压榨,一味忽略个人真实需要,危害最终会突破心理层面,渗透到身体健康上来。
他们既没有享受到快乐童年,又要继续在成人世界里厮杀,没有中场休息的时候,崩溃一触即发。
这些孩子,如果你问他们的内心真实感受,他们自己都不见得知道,因为常年的循规蹈矩,他们已经被培养得不痛不痒了。
年轻的留学生张一得,在美国学校因抑郁而自杀,让人倍感唏嘘。
父亲对他的教育绝对不能说是失败,从小全英交流,培养他独立精神,下地种菜养活他,捡破烂供他上学……
父亲这一代的无私忘我奉献,为了让下一代过上更好日子,飞得更高,没毛病。
电视采访中,张一得也说“感谢爸爸,他做的一切都为了我”。
但这份浓郁的爱并没能让他变得乐观积极,反而让他不堪重负。
但这些话,他临走前也没对父亲说出。
有时候孩子需要的,只是一个正常人的生活。
得了抑郁症的美国孩子,不敢声张?
得了抑郁症的孩子,非常需要帮助,却不敢把这件事告诉别人。
为啥?
先来看一组他们的“鸡娃”成长轨迹:为让孩子上藤校,保住阶级或向上跃升,美国家长必须将失败率降到最低。
在美国,“幼儿竞争”从孩子2-3岁就开始了,经过智商测试,被评为“小精英”后,进入天才班,还要在课外请tutor,一对一辅导,进行超前学习。
特长不能落下,美国看重体育特长,篮球,曲棍球,游泳,拳击什么的走起。
没有休息时间,“快乐童年”无指望,“小小少年”更是充满烦恼。
学校对父母的履历要求也很严格,父母要至少一人有时间陪孩子听课,消遣,如果两人均工作忙碌,没空陪孩子,很有可能被学校拒收……
既要钱,又要闲,软硬实力都要抓,增加了头疼指数。
而美国毒品泛滥,阶级分化严重,对成绩以外的东西也很看重,在校是否受人欢迎也会成为评价标准,一些只会学习的人被称为 nerd(书呆子),受同学嘲笑。
美国高中有个臭名昭著的“金字塔”,从顶级到底层人群,等级结构清晰。
这种风气吧,学也不是,不学更不行,很容易扰乱一个人的注意力,抑郁症、躁狂症在青少年中频发。
硅谷富人区帕罗奥图市(Palo Alto),半年时间出现了三名高中生卧轨自杀的事件。
他们在全美顶尖高中就读,每天开着豪车上学,外表光鲜亮丽,交往的人群也都是商人政客,常人可望不可即,却走上一条不归路,也是常人想象不到的。
升学的压力,让硅谷自杀率,达到了美国均值的5倍!
考上名校后,人生的竞赛并未停止。
数据显示,美国大学的抑郁症、焦虑症频发,为校园最严重问题。
回到那个问题:为什么这些孩子不能向外界寻求帮助,非自己扛着?
因为如果你说了,大学很有可能会直接开除你!
大学的心理辅导师资力量普遍不足,很多人预约不上,致使抑郁症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最终导致留校察看,停学或开除。
被鸡娃千日,花了不少钱,成功与否就看此时,他们敢冒这个险吗?
于是,把心理问题搁置一旁。
“别多想,继续往前走就行了,” 是不得不采用的方法。
只能说,熬过的人,算幸运……
在一起又一起的自杀事件过后,我们希望学校真正重视起每个莘莘学子的生命,而不是意一句“意外”摆脱所有责任。
也希望学生们互相关心,帮助对方疏导心理问题。
更要提醒学子们,只有你自己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有时候学校、父母都帮不上忙;
所以,学会与自己相处,感受自己的需求。
放慢一步,前途会更光明。
出处:头条号 @北美留学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