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任驻美大使秦刚7月28日抵达美国,走马上任。
我们在关注有什么的同时,也要看到没有什么。
这次,美国国务院没有派出任何官员来欢迎秦刚。
前任大使崔天凯离开时,布林肯团队没有送行。
秦刚到任,他们也没有人出面迎接。
美国从实力地位出发,起码的礼节都没有顾及,这个不是不小心没安排,是故意的。
把时钟拨回到8年前,2013年4月2日,驻美大使崔天凯抵达华盛顿履新。
崔天凯是第十任中国驻美大使。
他的前任张业遂已于当年2月24日离任回国。
也就是在张大使回国37天后,崔大使履新。
这次,秦刚7月28号抵达美国,崔大使6月23日离任回国,隔了35天。
一个隔了37天,这次隔了35天,从时间上说都是无缝衔接。
这说明中国轮换大使处于正常节奏,反映中国希望两国关系保持平稳发展。
我想,崔大使有美方人员接,秦大使没有美方人员接,这个不同,正是美中关系的一种折射,
美国用一种冷冰冰的态度,来看待中美关系。
当然,美国自己还没有正式提名新的驻华大使,背后是各种平衡和算计,也体现美国对中美关系的把控能力不如中国。
当年,崔天凯到美国后的第二天,就会见了时任国务卿克里,递交了国书副本。
13天之后,崔天凯在白宫向奥巴马递交了国书,外交部网站说,奥巴马与崔天凯进行了亲切交谈。美方愿与中方一道,致力于建设新型的大国关系。
时过境迁,美国把美中关系操弄成了什么样子?
不过,不管风吹雨打,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踌躇满志的新大使。
一条醒目、喜庆的红领带,预示了对中美关系前景的期待,口罩上的国旗,代表了他的特殊身份。
现年55岁的秦刚,曾是外交部最年轻的副部长,这次也是他首次出任大使,重任在肩。
这几年来,美国连续两届政府的对华政策和做法,把中国作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这些情况都是中方选择新任大使人选时的重要考虑因素。
更直白说,如果中美关系不是现在这幅光景,驻美大使未必是秦刚。
秦刚,熟悉的人都知道,刚猛而不失睿智。
出使美国,好“刚”用在刀刃上!
相比之下,美国前任大使布兰斯塔德去年9月突然离任,十分匆忙,很关键一个原因是他要给川普去助选,结果功亏一篑。
之后,美国也迟迟未能提名新任驻华大使,显示出美国对中美关系的把控意愿和能力,和中国相比,很短视、缺乏远见,缺乏定见、缺乏全局考虑,也是不负责任的。
但无论从任何角度,美国绕不开中国的。
那个布林肯国务卿,一个非常装腔作势,拿腔拿调的人,对中国来说,此人诚信破产。
拜登政府对中国所谓“合作、竞争、对抗三分法”,离谱,但总归要和中国合作。
现在,美国人第一个要找的人,就是秦刚!
有朋友问,美国都不派驻华大使,我们为什么要派?
恰恰是美国不派,放任美中关系呈自由落体状态,中方更要有引领,要主动把控。
毕竟双边关系,每一方的努力都至关重要。
秦刚抵美第一天对媒体讲话,除了中方传媒,还有路透社、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美国全国广播电台等,用英文讲话,让美国人听清楚每一个字,避免翻译过程中的丢失。
秦刚发推特说,自己已开始为期 14 天居家自我隔离,并将尽快开始工作。
自己开始倒计时!
而与此同时,在线的工作已经展开,他发出了《致全美侨胞的问候信》,《致在美留学生的问候信》。
第一天工作安排,体现了新大使工作重点:对美工作大门敞开不关,充分联络侨界,民间交往留学生,他们的实际困难,有“大家长”在!
大使是儒将,秦刚借用一句诗句,表达他的心志,以诗言志:“前途尽有光明路,莫忘中藏曲折幽”。
您品一下……
出处:头条号 @蒋晓峰Te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