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凶案,看得人不寒而栗。
2021年9月份,在中国四川一名男子在家中将妻子杀害。
并把遗体藏在冰箱里两个月之久,直到近日男子被警方逮捕。
更令人细思恐极的是——男子在被抓前还如常接送小孩,仿佛无事发生。
由于手段残忍,加上被害女性是某平台网红主播。
这个案件在网上掀起了不少的讨论。
BBC新出的一部悬疑剧,同样聚焦一起和女主播有关的凶杀案。
但不同的是,这次女主播却成了「杀人犯」。
到底怎么回事?
一起来看看——
《作秀公审》
Showtrial
这部剧继承了英剧短小精悍的传统,一共只有5集。
制作精良,由刚推出9分+神作的《不眠》团队一手打造。
虽然目前在国内还不出圈。
但评论区不少人都毫不吝啬地给出5星。
「一集比一集精彩。」
「能出续集吗?太好看了!」
这剧一开局,就是个大案。
掀起全民热议,由中央皇家法庭公开审理。
因为它贴满了吸睛的标签:谋杀、阶级、性。
这首先是一起谋杀案。
女大学生汉娜离奇失踪 。
数日后,尸体被从湖中打捞出来。
死因是遭勒脖窒息身亡。
凶器是一条围巾。
而头号嫌疑人,就是汉娜的同学——塔丽莎。
两人关系交恶。
在出事前,她们刚刚参加了学校舞会,发生激烈冲突。
嫌疑人塔丽莎还连发几条恶毒的威胁短信:
「小心点 贱人 找个瘾君子教训你对我来说用不了几个钱」
这一短信发出后不久,汉娜就遇害了。
而最重要的是,凶器围巾正来自嫌疑人塔丽莎。
她曾在舞会上戴过,事后却表示已经遗失了。
其次,这一案件具有很强的阶级属性。
被害人与嫌疑人的阶级、形象几乎完美贴合大众的刻板想象。
受害人汉娜。
出身工人阶级,单亲家庭。
品学兼优,课余打工补贴家用。
她原本可以去牛津大学,但为了母亲,选了离家近的普通学校。
在学校也很受欢迎,失踪后,同学自发组织分发传单寻找她。
堪称完美受害者。
嫌疑人塔丽莎,刚好相反。
富家女,父母都有权有势。
但她玩世不恭,曾被顶级私立学校开除。
为人刻薄、傲慢,不招人待见。
生活作风也很差,喝酒、抽烟、吸毒都是老手。
课余时间居然还做色情主播。
人们总是会先入为主地同情弱势的一方。
就连警方也不例外。
在没有直接证据的情况下,警方就认定这是一场特权杀人。
塔丽莎仰仗家庭背景,挑战法律底线。
警方还进一步猜测,塔丽莎嫉妒汉娜优异的学业、良好的人际关系,因而起了杀心。
警方为证实这一观点,多方搜寻证据。
果然,有监控显示,塔丽莎曾与毒贩交易。
结合威胁短信,他们相信塔丽莎是雇了毒贩杀人。
但这一猜想很快就被推翻了。
因为案发现场上,没有这一毒贩的信息。
越深入调查,案件尺度越大。
最后,「性关系」又成了这一案件的关键词。
因为那条「遗失了」的凶器围巾,出现在一个男同学的手中。
他试图烧毁这条围巾时,被当场抓包。
此人是汉娜和塔丽莎共同的朋友。
他所讲述的「真相」,让人大跌眼镜。
他表示,汉娜和塔丽莎其实是好朋友,只是闹了不愉快。
那天晚上,他们去汉娜家找她道歉、和好。
之后一起喝酒、嗑药。
玩疯了时,事情就发展到了「性」。
三人运动正在兴头上,塔丽莎提出玩一些刺激的。
结果不小心勒死了汉娜。
所以,到头来,塔丽莎仍然是头号嫌疑人。
但仍旧缺乏证据链条,调查也存在诸多矛盾和疑点。
于是,迫在眉睫的庭审,便成了表演给陪审团的大型真人秀。
真相不重要,谁能说服陪审团,谁就能获得胜利。
警方这边,联合了男同学请来的律师。
变着花样给塔丽莎泼脏水。
曝出她做三陪,色情主播。
还揭发她和已婚的辅导员搞师生情,发生性关系。
大肆渲染,用舆论造势。
目的就是让陪审团相信,塔丽莎是一个无恶不作的富二代。
舆论被点燃后。
辅导员遭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
但是他也坦白,自己的确与此事脱不了干系。
并且提供了一个新线索——被害人汉娜曾经向他举报那位男同学性骚扰。
但他不仅没有处理,还把此事告诉了自己的情人塔丽莎。
因此,他怀疑,可能是塔丽莎转告给了男同学,促使他一气之下报复了汉娜。
这似乎是一个重大突破口,可能扭转案情。
然而,就在庭审前一天,辅导员因愧疚而自杀了。
缺了关键人证后,警方彻底急了。
他们为了取证,开始不择手段。
居然违反基本的职业操守,故意隐藏了部分利于塔丽莎的视频证据。
视频显示,在案发前几个小时,围巾从塔丽莎的手中到了男同学手里。
眼看局势越来越不利于塔丽莎。
塔丽莎这边,也开始了反击。
具体方式就是利用原生家庭,卖惨洗白。
塔丽莎有个光鲜其外,败絮其中的家庭。
父亲是恶名在外的房地产开发商。
曾推平一间还有孤儿在内的孤儿院,仅仅为了建豪华酒店。
母亲是90年代的名媛。
嗑药、私生活糜烂,甚至去泰国和摇滚明星鬼混。
对于女儿,她亲口表示,不关心孩子的死活。
不仅如此,塔丽莎未成年时,还曾在家里遭派对宾客性侵。
而她的母亲不仅都看在眼里,还为了讨许多名流欢心,教给塔丽莎各种体式。
这一对禽兽父母,果然激起了陪审团对塔丽莎的同情心。
也进一步帮助他们理解了,塔丽莎为何生在富二代家庭却从事性工作。
更使得陪审团对她刻薄的性情多了些宽容。
律师还试图让陪审团相信,虽然塔丽莎的生活作风存在问题,但本性善良。
为此,她教给塔丽莎说话的技巧。
保证说出来的话都能被证实,不必要的时候守口如瓶。
一波操作下来,陪审团纷纷放下了对塔丽莎的偏见。
他们进而发现,警方的指控缺乏证据支撑。
而且隐瞒证据一事,也东窗事发。
相较之下,塔丽莎那边虽然粗暴直接,但内容却都经得起推敲。
最后法庭宣判,男同学的谋杀罪名成立,被判处终身监禁。
塔丽莎,无罪。
然而,这只是作秀的胜利,并不是正义的胜利。
这是一个罗生门式的审判。
每个人都各执一词,将法律玩弄于股掌之中,为了自身的利益尽情表演。
对警察来说,给塔丽莎定罪,证明的是自己的道德判断。
对律师来说,这次公审既能赚钱,也是宣传自己的大好机会。
对男同学和塔丽莎的父母来说,自己的孩子杀没杀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通过自身的势力铲除麻烦。
塔丽莎真的「无罪」吗?
虽然她自始至终都陈述着同一个事实,说自己什么也没有干。
但不难看出,她根本不关心受害者的死亡和朋友的出卖。
她的目的仅仅是逃脱牢狱之灾。
她甚至说,如果被定罪,她就选择去死。
然而,她的母亲曾告诉律师,她会编造任何谎言博取信任。
更令人不寒而栗的是,在被无罪释放后,塔丽莎表现出的并非是正义被伸张的激动。
相反,她居然告诉律师:
「我们成功了,我们把他们都骗了。」
原来从头至尾,所有人都在表演。
回溯庭审前后,并非没有真实的情感痕迹。
塔丽莎不幸的童年,原生家庭带给她的影响都是毋庸置疑的。
当塔丽莎在被关押期间,流露出罕见的恐惧和脆弱。
她只能靠唱歌度过黑夜。
她对自己的律师,也多次表露出依赖的感情。
可为了获胜,这些真实的感受,被当作武器和道具博取廉价的同情心。
成了洗脱嫌疑的关键一环。
陪审团的同情心被滥用。
到头来,获益的是嫌疑人,而不是受害者。
汉娜的死亡,反而变得越来越扑朔迷离。
塔丽莎的律师即使胜诉了,最终也显得紧张不安,怀疑自己是否救了一个杀人犯。
失去女儿的汉娜母亲,更是难以得到真正的安慰。
不难看出,这部剧沿袭了英剧一贯精悍、考究的特点。
通过这场暗流涌动的公审事件,刀刀见血地揭开司法弊病,揭示复杂的人性。
它让我们意识到,真相,只有当事人才知道。
而作为旁观者,必然要先撕去先入为主的标签。
只有这样,才能更大限度地接近真相。
出处:头条号 @独立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