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美国将战略重心从中东转移到印太地区,中美两国围绕经贸、专利、以及科学技术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的较量,双方的火药味愈加浓烈。
那么一旦中美关系彻底断裂,陷入全面对抗的境遇,在美华人的命运又将如何?这答案恐怕要从70年前的在美日裔的身上去寻找了。
一:二战前的日本人在美国
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有着多个种族的移民国家,自18世纪末美国独立以来,种族问题就一直困扰着整个国家。
在诸多的美国族裔之中,日裔族群可以称得上是颇具特色的种族群体,根据美国官方在2016年出具的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在美国的日裔族群的人口数量只有200多万,但却是亚裔中收入最高、受教育程度最高的群体。
和其他亚裔族群不同的是,日裔群体热衷于参与政治活动。
美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索威尔对于日裔美国人在政治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作出了这样的评论,占人口不到0.5%的日本人产生了3位参议员,占参议院成员的3%,这象征着美籍日本人的杰出成就。
19世纪中叶,经历了轰轰烈烈的倒幕运动后,日本维新派完成了大政奉还的目标,明治天皇正式掌权,旋即围绕日本的方方面面开展了维新运动。
为了推动社会转型,日本政府开始大规模兼并私人土地,国家出现了大量失去土地的落魄武士,由于将军和幕府的消失,这些落魄武士失去了效忠对象,其维持生活的资金来源随之而断,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成为了日本社会中食不果腹的浪人,他们手持利刃抢劫店铺,刺杀维新派人士,给整个日本政府和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为了缓解愈加激烈的社会矛盾,同时减轻国内的就业负担,日本政府开始有计划地相关外国输出劳动力,至此也拉开了日本向美国移民的序幕。
此时的美国,正处在西部大开发时期,西海岸正处在捕鱼、罐头加工、铁路业以及农业的繁荣期,与早期美国种植园类似,这些行业也急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
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臭名昭著的排华法案,禁止华人劳工前往美国就业,导致华人劳工在美国西海岸的数量急剧减少,为了弥补劳动力的短缺,各企业开始招募从日本赶来的廉价劳动力。
截止到1908年,有超过40000名日本人来到美国,这些移民大都是赤贫的武士和失去土地的农民。
他们一开始只能在铁路上从事修路工作,在离开铁路业后有些积蓄的移民则成为了商人,在附近的城镇里做起了售卖食品和饮用水的小生意。
有些运气好的则成为了小农场主,拥有自己的土地,逐渐形成了城市经济和农业经济。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美国的日本移民不断地增多,日本移民与当地居民的社会矛盾逐渐激化,毕竟在老白人的眼里,中国人和日本人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都是来抢他们饭碗的外来客。
当日本移民来到西海岸后,在做同样的工作时,白人每天可以赚到1.65美元,而日本移民只能挣到1美元。
他们为了获得工作,不得不接受低工资,即使这样也比他们在日本做同样的工作所获得工资高。
同时在农业方面,由于日本地少人稠,所以讲究的是一个精心耕种,人均耕种技能点拉满。
根据当时的统计数据显示,19世纪末的白人农场每英亩的平均产值有42美元左右,但同时期日本移民的农场的平均产值达到了141美元。
如此以来,日本移民减少了美国白人的工作机会并且在农业产品上也碾压了白人农场主的市场,无疑会导致美国白人对日本移民的不满,针对移民的仇恨犯罪开始增加。
和当年针对华人一样,美国白人再度拿起了法律武器,媒体和劳工组织不断给美国政府施加压力,旧金山的白人至上报纸则发表了大量排日文章,再配上耸人听闻的恐怖标题,诸如“日本人对美国妇女的威胁”,“公立学校的魔鬼”以及“亚洲劳工带来的犯罪和贫穷”等,将日本人描绘成继华人之后的第二代黄祸。
面对社会各界的压力,时任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于1907年颁布了行政命令,拒绝日本劳工入境。
随后日本政府向美国政府发起了严正抗议,双方进行了长久的谈判后,于次年签署了绅士协定,日美两国均让出一步:
日方同意不再向前往美国的日本劳工发放护照,但对于那些已经在美国定居的日本人,日本政府将给他们留在本土的子女、父母、妻子发放护照。
协议的签订堵塞了日本男性劳工前往美国的道路,但女性和劳工子女的进入,还是增加了美国境内的日裔人口数量。
二:太平洋战争时期的日裔
1941年12月7日,由日本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指挥的特混舰队对美国太平洋舰队驻地珍珠港发动了突然袭击,在仅仅不到两个小时之内,美国太平洋舰队遭受重创,两千多名士兵在袭击中葬身海底。
同一天,日本军队向东南亚各国发起了全面进攻,太平洋战争正式拉开了序幕。
随着美日两国撕破了脸皮,居住在美国本土的日本移民和日裔美国人的命运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战争初期,日本接连在东南亚地区以及太平洋上取得胜利,菲律宾被日本攻陷后,被俘的美国士兵被日军逼迫进行了巴丹死亡行军,大量俘虏在途中丧命,美国则被迫进入战略防御状态。
失败和愤怒的情绪迅速在美国社会中蔓延,而这些人自然将怒火发泄到了日裔身上。和当年如出一辙,媒体又一次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在珍珠港遇袭的第二天,《洛杉矶时报》就发表了专栏文章,表示加州是一个危险的地方,因为这里有大量的日裔。
虽然该报道并没有将全体日裔划分到危险分子的范畴中,反复强调在这群日裔中也有许多对美国忠诚的美国人,但是愤怒的民意是不会在意这些的。
到了1942年,新闻界的反日报道越来越多,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评论员爱德华默罗在1月27日的直播中告知西雅图的听众,如果西雅图遭到日本军机的轰炸,你就会发现给日本飞机发坐标的,就是那群在大学里穿毛衣的家伙。
而先前还算比较客观的《洛杉矶时报》则直接抛出了毒蛇论,所谓毒蛇论就是,无论一条毒蛇在哪里产蛋,那么孵化出来的仍然是毒蛇,并不会随着生活环境而改变。
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美国社会的反日情绪达到了顶峰,各种流言层出不穷,诸如什么日本农场主的家里都配有隐藏电台,方便联络即将登陆美国的日本军队,还有人声称日本移民都经过军事和间谍训练,这些毫无根据的流言进一步加剧了日裔居民的困境,并最终促成了美国管制法案的诞生。
1942年2月2日,罗斯福总统在白宫签署了第9066号总统令,宣布对西海岸地区的日裔进行军事管制。
该总统令发布后的一个月,美国西部地区指挥官德维特将军发布了1号公告,确立了西海岸第一军事区,准备将西海岸地区居住的全部日裔迁徙到该区域。
尽管日裔社区联合其他有色人种,打着反对种族歧视的旗号发起了大规模抗议,然而在荷枪实弹的士兵和大量的反日浪潮面前,日裔族群的抗议显得多么苍白无力。
随着强制迁移的到来,军方只给了一周的时间让日裔处理他们的财产,出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恐慌和谣言让日裔成为了投机者的牺牲品,许多白人以极其低廉的价格收购他们的产业,整个西海岸有超过6000座日裔农场被低价转卖给白人。
经济的损失还可以在未来弥补,但心理伤害和自尊创伤是无法解决了,虽然管制中心并没有发生什么骇人听闻的人道主义灾难,但食物和衣物的短缺,以及大规模聚居毫无隐私感的环境,给日裔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创伤。
要知道,这些日裔是美国护照的持有者,是货真价实的美国人,却因为媒体和民间的莫须有罪名,被剥夺了最基本的公民权,几乎在集中营里度过了整个战争。
三:太平洋战争期间的日裔处境对未来的启示
在很多人的眼里,美国是一个开放自由的国度,但日裔在太平洋战争期间的遭遇狠狠地打了他们的脸,所谓的移民国家,本质上还是由欧洲移民,尤其是盎撒人组成的民族国家罢了。
在这些强盗出身的白人眼里,亚裔和少数族裔不过是他们的附属品,所谓的自由开放不过是嘴巴上讲讲的遮羞布罢了。
就拿太平洋战争时期的日裔群体来说,排除掉极少部分为日本服务的间谍外,大部分日裔还是老实本分的普通人,然而他们也成了两国交战的牺牲品。
即便有一些日裔加入到美国军队,投入到太平洋战场,但仍没能减少美国内部的反日浪潮。
直到战争结束后,日裔才返回他们先前离开的家园,但此时的他们大多数已经一贫如洗,只能从头再来。
正所谓以古鉴今,可以知兴替,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所遭受的命运,将给如今的在美华人一个启示。
随着中美两国之间的竞争愈加猛烈,以及美国右翼势力的崛起,美国部分华人的处境已经堪忧,尤其是在新冠疫情爆发后,美国官方和媒体肆意煽动对中国的仇恨,导致针对华人的犯罪屡增不减。
众所周知,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在美国政府的眼里,华人是标准的模范少数群体,他们老实本分,不参与到政治之中,大部分人都是高学历的知识分子,即便是面对不公平的现象,他们也很少像非裔和阿拉伯裔那样走上街头抗议,大多数选择忍气吞声,逆来顺受。
但是在强盗盎撒人的语境里面,忍气吞声并不会让他们对你产生同情,他们只会变本加厉的压榨你,因为趁你病要你命的信条,正是强盗文化所拥趸的。
白人警察击杀非裔,只会获得一个不痛不痒的停职处分,而华人警察出于保护自己和他人不受侵犯对非裔开枪,迎接他的却是过失杀人的罪名,西方文化的双重标准在这上面可谓是一览无遗。
那么华人要如何破局呢?日裔其实也已经给出了答案。
二战结束后,日裔美国人参与政治的意识大幅度增强,他们的灵魂受到了一次极大的撞击。于是,日裔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再被侵犯,纷纷组建起自己的政治团体和互助协会。
1990年,在日裔政客的推动下,时任总统布什签署了相关法案,对二战时期被军事管制的日裔美国人道歉,并给他们的家属提供了巨额的经济补偿。
也就是说,只有积极参与到政治,成为美国决策层的一员,才能真正改变华人在美国的尴尬处境,然而遗憾的是,那些参与到美国政治的华人,诸如杨安泽之流,是对美国产生皈依者心理的狂热信徒,杨安泽甚至为了大选,讲出认为自己的亚裔身份是耻辱的话语,这无疑是对美国整个华人群体,乃至整个亚裔族群的背叛。
甚至有的华裔议员,为了迎合美国当下社会对非裔群体的宽容,竟然试图推动全新版本的《排华法案》,限制华人的入学名额,将无耻这两个字展现得淋漓尽致。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面对你的退让,被强盗文化洗礼的盎撒人只会变本加厉,谦逊在他们的眼里不值一文,只有自己变得强大,敢于向不公平的待遇抗争,用盎撒人的方式击败盎撒人,才能真正摆脱尴尬的境遇。
参考文献:
1、中国侨网:《140年后《排华法案》的幽灵仍在美国上空游荡》
2、澎湃新闻:《二战中的日裔美军:为美国而战、与母国为敌》
出处:头条号 @倾城之殇